APP下载

从传统的客观空间走入现代的意识空间

2009-07-17

雕塑 2009年3期
关键词:形体雕塑物体

李 由

内容摘要:真实而客观地塑造形体是传统雕塑中造型的根本语言,传统雕塑把塑造的能力达到了一种超乎想象力的程度,其中对造型起到影响作用的是人的意识形态。传统的雕塑是塑造一个形体,而当代观念艺术是用实体来塑造一种思想。从艺术史发展过程来看,每次革命性的变化,都是人的意识发生了改变。人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进入一种更具有现实性和发展性的思维领域,这些变化同时影响了人们对创造的认识。由此,雕塑艺术从传统的客观空间之中走出来,进入到人的意识空间。

关键词:客观空间意识空间形体塑造自我意识

在常人的经验中,雕塑就是利用物质材料来达到塑造形体的目的,在学院教学中,就是利用材料来摹仿客观的物体,包括人物或者某种立体的形象。这种培养方式使我们掌握到一种塑造的能力。而这种形体的具体体现是具有三维空间关系的,即物体的长、宽、高。有了这几种因素就会使形体具备一种可触摸感,这也是雕塑的目的,而这种可触摸的感觉让亲身体验的人体会到一种现实的存在状态,建立这种时空关系,就成为雕塑的手段因素。换句话说,如果抛开这种条件,那么它就不能成为一个物体,也就无法存在于现实空间中,随之它的真实性就要被人怀疑,或者被人认为是非真实的虚拟的客观形象,这些常常被人们用来理解绘画。

雕塑之所以区别于绘画,在于它具有客观触摸性,它本身是艺术家制造出来的物体,除具有视觉可读性之外,还有自身的客观存在性,这也是雕塑打动人心的主要部分。从传统的雕塑角度来讲主要是塑造一个人物、一个动物,仅从这两个形体上来认识就看出人们对创造完美的渴望。而达到这种完美程度,首先要解决雕塑的真实性。真实性的提出引发了雕塑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创作课题,那就是对真实的完美追求。这一切都体现了塑造的想象力,传统雕塑的塑造能力达到很高的程度,而在这里起主要作用的是,存在于我们人类大脑之中的客观意识的影响。

人类之所以能够生存,在于它具有的客观属性,这是一种与自然融合的能力,也是生存所提出来的主要矛盾。人要生存就必须了解本身的客观属性,这是第一任务。人首先要先认识客观存在,反过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而雕塑艺术的空间意识,让我们真诚地体会到这种文化存在的内涵,使我们首先了解存在于周围环境中的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不同之处以及与我们的联系。这是一种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是影响人类最初意识的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人的思想意识也发生着变化,从艺术文化的发展可以看出,对造型起到影响作用的是人的意识形态,每次革命性的变化,都是人的意识发生了改变,即人改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进入一种更具有现实性和发展性的思维领域。而这些变化同时影响着人们对创造的认识。人们逐渐地认识到人的存在并非仅因为其客观性。造型除了它自身的外貌形体之外,还应有它本身的精神性,这是人的生存本质。特别是人的意识存在,更使得人自身的属性更加清晰明确。所以人们开始关注意识形态的变化,这一点也直接影响到艺术文化的内容。

从雕塑领域来讲,对客观性的摹仿已失去了原先的活力,在对自我意识的塑造探讨中,出现了大量的当代抽象、表现主义作品,人们在其中很难寻求到传统雕塑的影响,随之映入视觉的是变化的同时具有感性色彩的形体表达。从早期的罗丹雕塑中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迹象,其与传统的相似之处,在于他还是利用人的躯体来表达,他还是要制造完美来体现人控制。认识自然的能力,而不同之处是他的雕塑更具有感性化的因素。凭着自身的良好感受,把触摸变得更具生活性和快活感,如同情绪带动着形体在塑造过程中不断地变化、起伏、跳动。他使传统雕塑更具有情感因素,他也第一次把雕塑从对物体的摹仿过程变成对自我情绪的发泄,让情绪来塑造形体,这本身体现的是一种塑造的主观意识。塑造具有了人性因素,人的情感也有了形体表达的依托,人们首次感受到物体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情绪变化,也可以代表人的意识状态。

进入了近现代,包豪斯艺术的产生,让设计具有了一种主观创造的价值。从雕塑到设计这个过程中,人类的意识产生了许多不同的变化发展,从观念到对形体的认识等等这些都让我们以另一种目光重新看清我们周围的物体。这些物体包括自然本身形成的,也包括我们接下来要强调的设计的因素。因为设计发展就是把一些传统的实用物体变得更具有人的思想性及审美性,而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实用性。但实用的功能并没有减退,只是把实用变得更具有视觉审美的价值。设计是从审美的角度改变了物体本身的实用价值,让物体更有人性化的接触感。仅仅从此点上来讲,它与雕塑有着一定的关系,设计改变了我们周围物体的视觉内容,随之而来的当代设计让我们看到了更为人性的观念化意识,让我们感受到文化存在于我们周围。每个角落都体现着不同的价值观,特别是一些造型设计,它已超出了传统的对客观摹仿,完全是一种大胆的想象或者是人的一种创意。

而创意就是现代意识领域中的一个文化特征,它是由人的意识引发产生出来的大胆设想,它对当代艺术的设想,体现在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着形体特征的主要因素。由此,艺术塑造从传统的客观空间之中走出来,进入到人的意识空间。为什么我们要强调人的意识空间?因为在人大脑之中思维的空间范围远远超出客观自然的空间,在客观中的空间是指人的视觉所看到的范围。同时也是人身体能触摸到的有限空间,而人的意识所造成的思维文化具有一种无限的伸展,同时它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指导着人用不同的方式去观看、去触摸、去表达,这体现了一种文化的本质。由现代文化思潮中引发出来的观念艺术;就是直接把塑造的内容体现在人的思想之中。过去传统的雕塑是塑造一个形体,而当代观念艺术是用实体来塑造一种思想。在这个期间塑造的内容发生了质的改变,塑造思想与塑造形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对人精神的尊重,而后者是对客观的认可。这两种观念的改变,让我们今天的艺术文化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文化效果和广泛的传播推广的影响力,可以说今天的艺术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在任何角落都存在,它可以是创新的,也可以是我们对过去的反思、审视和重新解读。我们可以用一种新的语言构成来重新认识我们过去的文化经验。认识过去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去解构过去已形成的思想观念,甚至可以去嫁接过去与现代、传统与未来之间的文化交流。

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解读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以一种新的意识状态来面对今天丰富的文化潮流,以及一种合理的姿态切入到对当代文化的感悟之中。而要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改变我们个人对事物的认识观。从雕塑领域来讲,我们大可不必去区别哪些是雕塑,哪些是物品,生活中的物品也是我们用来塑造思想的合适手段。

改变意识首先就要从这些入手,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件已具有本身的意识空间,比如在今天中国一件“文革”的物体,它本身已减少了许多实用性,而被另一种东西所替代,即所代表的文化意识和它所处的文化空间中的意识形态烙印,而这些东西本身所具有的意识标志就是最好的塑造因素。比如它们之间的相互组合,所传达的观念是具有意识化的,它已超出了物品本身实用性和客观存在性,它所塑造出来的空间是我们对某种文化形态的反思、批判,或者是重塑。这种东西是非客观所能体现出来的,只有在塑造过程中注入艺术家的创造意识,用自我的思想进行交流,来引发人们自身意识空间的再生,并延伸、延续这种观念进行传播与交流,这才是当代艺术的本质,并且达到用意识空间替代人们的视觉触摸空间,使得当代雕塑更具活力。

改变一种观念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艺术自身的生存力,今天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被多种多样的传媒所感染。变化已成为一种适应文化需求的本能,发展与创新这个道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有人自我的意识形态。它随着社会形态的改变而产生对文化概念的重新审视,在这个空间范围内,我们到底有多大的潜能发挥,这是一个永远的谜。正是这个动力带动我们在追求,在探索,同时用艺术的方式去塑造这个空间也是当代艺术的目标之一。

猜你喜欢

形体雕塑物体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写实雕塑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自然雕塑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