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一株会思考的芦苇

2009-07-16宫凤华

中国德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想者特级教师芦苇

宫凤华

在乡村教书,我对芦苇可谓情有独钟。芦苇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芦苇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为凝重的墨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子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阳光,是村姑眉宇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芦苇不择环境而栖身,不惧风雨而挺立,不逐名利而生长,不卖弄矫情而温柔,柔弱里蕴涵着刚毅,朴实中透着灵性。它虽没有禾苗的娇宠与尊贵,却多了一份自立与豪放:虽少了点竹子的抱负与伟岸,却浓缩了竹子的气节与骨影,以执着的追求笑迎漫天朝霞,点缀江山秀美的画卷,揭示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永恒,使人的心灵在尘嚣中不意间净化,在失意的伤痛中顿悟。

帕斯卡尔说:“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只最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是的,人与芦苇何其相似!《不跪着教书》一书的作者吴非老师认为,“语文老师应当是思想者。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教师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学校便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教师是工作者、劳动者、指导者,但教师最起码的应该是一个思想者。一位教师的价值,不在于其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其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教育界颇有建树的名师、大家无一不是善于思考的楷模。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上完每节课都写教后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挑剔”。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反思传统教育教学思想,提出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陶行知先生对导师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不是衣钵全承,而是科学地扬弃。

卢瑟福是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一天深夜,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做实验,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恼火,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勤奋遭到斥责,看似委屈,实际上很有道理。

很多时候,我们的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却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以至于实践上少有突破。现实中,勤奋的教师很多。他们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整天忙得连轴转。但光有勤奋是不行的,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不快,原因很多,缺少一大批有思想、有主见的教师是重要原因之一。有思想的教师懂得教育规律,懂得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懂得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进行教育教学。他们会思考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学是学生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他们会思考怎样教育才会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如淋甘露;他们的眼睛既看到学生的缺点,更看到学生的优点。让我们做一株秀逸的芦苇,自在地摇曳,自由地思想吧!

猜你喜欢

思想者特级教师芦苇
思想者
石磨豆腐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起风了
芦苇
如何做电视深度报道节目背后的“孤胆英雄”
一切皆有可能
看一眼“思想者”,你也会变得爱思考?
思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