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挂职札记

2009-07-14张建锋

青春 2009年6期
关键词:饭局当地人乡镇

张建锋

挂职结束已近一年,回想起来确是感慨良深。我常自问:该怎样描述这种状态呢?一时真不知如何说起。

应该说,首先,那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刚从学校毕业,上班不到三个月,接着被投放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基层单位,和许多从未谋面的人一起共事一年,可想会发生多少故事。其次,在那段时间里,身份很特殊,有多重。既然是挂职,就得有个新职务(当然是虚职),与此同时,原单位的工作关系并没有脱离,当地人都认定你原先单位的身份,虽然场面上还是以你的新职务相称,自己也是尽力去扮演这个新角色。更为关键的是,自己还没脱学生气,缺少基层实际工作的经验,一时间头绪繁多,疲于应付。总之,挂职的这段经历,五味杂然,留至今日仍能细细品味。

挂职的目的很多,主要的是体验基层,用前辈的话说,要带着感情去挂职,去和基层群众接触,去了解情况。话虽如此,但老实说来我自己就来自农村,对于基层不能说陌生。——当然也不敢妄称熟悉:一方面长期在校读书,对乡间事情渐已有所距离,尤其是大学以后,与老家的人和事接触更少了;另一方面,即便是在农村时也基本上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家里有几块自留地也是毫无概念,更提不上对于基层情况的特别的了解。所以,能有这样一整块时间去全面了解基层情况,确实十分难得,况且还是在北方农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城市的模样日趋相像,城市的生活也日趋一致,而远离城区的农村则大多保持了自己的风俗,一个在南方农村长大的人要去北方农村呆上一年,这种锻炼不能不说是全方位的。

当然,事情往往总是热热闹闹开场,而后复归于持久的平静,挂职也是。从单位出发时,有领导动员讲话,激发你扎根基层的豪情,到地方时,有当地组织的接待,也让人充分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但是紧接着,一行人被领回各自乡镇,真正的挂职锻炼开始了。考验是全方位的,一如此前的估计。首先是吃饭问题,有两个层面,作为场面上的饭局和作为生活中的一日三餐。先说说饭局。饭局是门大学问,这是国情决定了的,偏偏在学校里缺少这样的历练,一张圆桌,位置不能乱坐,主客要分清,礼节不能少,推杯换盏,斗智斗勇,活生生地把吃饭变成了工作。一日三餐也要适应。北方饮食较南方粗糙,农村亦然。馒头火烧,大葱蒜苗,口味咸重,虽然食堂已尽量照顾,但一天三顿下来也是觉得颇有困难。以至于家里人听说我在乡下连着吃了一年的馒头,觉得都不可思议。

说到工作,则有些惭愧了。刚出道的学生,挂的还是虚职,手头也没有什么可用的资源,一场挂职回来,拿不出具体的成绩,更没能够给当地的乡亲做点实实在在的事。相反,倒是当地的干部群众给予了我很多的帮助,体验生活、了解情况,都离不开他们的帮忙。质朴、热情、实在,少了工作中的正儿八经,多的是和人接触时的真实情感,加上和当地人并没有利益瓜葛,多数时能听到实话。土地征用和补偿的问题、小孩上学的择校和费用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问题、农村劳动力结构和就业问题等,不需要刻意地访谈,只将一次次不经意的聊天综合起来,乡镇的基本情况、工农业的发展态势、农民的生活水平都能有个大致的印象。总的说来,我挂职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较好,本地又有经商的传统,人们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关注的是如何生活得更好的问题。

也有苦闷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和周末。在乡镇工作的都是当地人,下班之后各自回家。挂职的都是外地人,只能留守乡镇府,偌大的院子,就显得自己形单影只了。幸而还有食堂师傅一家人住着,于是吃饭看电视聊天,渐渐也就混熟了,有时候还能受邀到他们老家坐坐,切身地感受当地人的居家生活。这也是挂职生活中最值得记忆的场景之一。更多的时候,自己就看看书,平常耐不住性子看的,现在都能拾起来,一本《古文观止》反复读了几遍,在这个阅读网络化和快餐化的时代,精读文本已经变成一种奢求了。

事后回想,这挂职颇有当年知识分子接受贫下中农再改造的意味。把我们这些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学生娃放到基层回炉,脱一脱学生气,增长些见识,也给自己添上了一段有趣的人生经历。没有了课业的压力和工作的负担,心情也是相当放松的,能够静下来思考些问题,其中的功效虽然无法和王守仁龙场悟道相比,但对于自己今后的工作学习却有不小的帮助。能够在当地认识人,交到朋友,也是自己一份难得的机缘。

猜你喜欢

饭局当地人乡镇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历史,在饭局中前进
美好的饭局不应该多于四个人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饭局
信一半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看到和走到
“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