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柔性化高等教育体制

2009-07-14申利民

教学研究 2009年3期
关键词:应变能力

王 敏 申利民

摘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加速了信息社会的到来,传统的高等教育体制过于僵硬,无法动态适应知识经济带来的巨变。将柔性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领域,提出了柔性教育体制的思想,给出实现管理层面柔性、教师层面柔性和学生层面柔性的策略。以燕山大学的教育改革为实例,说明构建柔性教育体制的具体操作方法。柔性教育体制本身能够动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更容易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宏观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高等教育体制,柔性教育体制,应变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09)03-0013-04

21世纪,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具有创新技术与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性将超过以往任何时代。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构建知识经济环境下新型高等教育体制,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较少。这样的教育必然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的适应性较差,发展后劲较小。

4)教育评价体系的单一性和质量标准的绝对性。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学校,对不同类型、能力趋向的学生采取相同的静态评价标准,背离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起不到应有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1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主动应变能力有待提高。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管理模式到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设计,守成多于创新,不是根据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可能的发展变化主动进行调整,而是被动适应社会的嬗变。

2)培养方式的“共性化”必须加以改善。在设计培养方案和教学要求时,对同一专业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同样的目标来要求,前几年所谓的通才教育和能力教育,最终使得专业陷入无专业特色和无专业核心的状态。教师授课时关注的是教学本身的系统性、逻辑性,却很少注意对学生的针对性、可接受性。

3)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还亟待加强。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传授现成知识的较多,培养学习能力和方法的较少;专业教育较多,基础教育较少:传授如何做事方面较多,教育如何做人方面

2柔性教育体制的概念及特征

柔性(flexibility)的本意是材料能够容易地进行重复的弯曲、扭转、伸缩而不断裂和不损坏的性质。

在发达国家,已经提出各自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方式及方法,其核心是人才培养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要求,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工作的技能。

柔性教育的研究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没有具体可操作的模型。为解决传统教育体制存在的应变能力差的问题,将柔性的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提出“柔性教育体制”的概念,倡导“主动适应变化、创造变化,利用变化以提高自身在动态环境下的应变能力”的理念,从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适应社会对高等教育宏观需求的变化。

柔性教育体制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管理层面的柔性,从培养目标、培养流程、学制到课程设置都可以动态适应社会需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要求,更容易适应社会对人才宏观需求的变化;二是教师层面的柔性,即教学过程的柔性,能够容易对教学的过程进行调整;三是学生层面的柔性,在学生身上注入柔性的“基因”,使其知识结构和专业行为更容易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专业内部微观需求的变化。

柔性教育体制具有以下特征:①适应性。柔性教育体制具有动态、柔性的组织结构,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规格、不同模式、不同管理方式构成的系统。该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能够自我调节,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动态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工作和职业的变化;②人性化。柔性教育体制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体制,强调用“柔性”的手段去管理人。要确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观念,紧紧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切实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③发展性。柔性教育要求围绕着一个专业的核心,发展潜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都是对这个核心的放大,使学生的专业能力能够有滚雪球的效应。因而能够在短暂的学习阶段内,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迁移力和自组织能力,对学生毕业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3对构建燕山大学柔性化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与对策

3.1管理层面的柔性——构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柔性化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柔性特征,集中体现了柔性教育思想和柔性教育观念。

1)培养目标柔性化。以燕山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为例,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培养层次。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一般以学术型学位为主,核心在于知识创新和通过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正逐步调整到以专业学位为主、辅以多种类型的新格局。

对于上述两类学位性质不同的研究生,进行分轨培养和分类指导,设计不同的培养目标。对于学术型学位的研究生,其培养目标是造就从事学术研究的专门人才,其培养以拓宽理论基础(包括宽广的基础知识、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强化学术训练(包括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和学术表达方式的训练)为重点。对于应用型和职业型学位的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和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其培养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技能为主,大量采用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进行训练。

2)培养过程柔性化。任何培养目标都必须通过一系列培养过程和环节才能实现,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设计柔性化的培养过程。

首先,要重视培养计划制定的柔性化。①培养计划的制定,以二级学科为培养口径,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采用多学科共同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做法,防止培养口径过窄或过宽,对于学生有其特定的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②同一专业领域下设多个学科方向,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对专业方向的了解、个人喜好等,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的确定直接关系到学位论文的选题。⑧课程体系的设计柔性化,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课程设立经过专家集体评议,要求科学、规范,有较充足的参考资料和必要的阅读文献,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拉开本科与研究生课程之间以及研究生不同教育层次的同类课程的档次。④减少必修课程门数,必修课不超过总学时的40%~50%,增加自选性课程,鼓励学生按个人能力、爱好进行跨学科选课,修业满足一定要求的,学校为其出具副修专业证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

其次,要重视课程训练的柔性化。①课程训

练要有利于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格学生的培养目标。相同课程拥有不同版本,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基础的学生的需求。②精减课程学时,保证在总学时略有减少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实践学习、课外活动和科学研究留下更多时间。③重视文献检索等工具性课程,使学生学会下载和管理参考文献的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科研文献的查找和管理能力,加快下载和管理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3)培养环境柔性化。①加强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校企联合培养基地,充分发挥学校人才密集、知识雄厚和科研领先的优势,以及企业设备先进、科研课题明确和经费充足的长处。吸纳企事业单位的高级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参与学生的培养,联合指导学位论文,企业从科研经费上给与学校支持。学生通过参与企业提供的实际课题,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与市场适应能力。引进社会资源到学校来建设研究机构和工程中心,为学生提供研究与开发的环境,弥补学校自身实验设备不足的缺陷。②利用燕山大学科技园与学校之间天然的纽带关系,强化实践训练环节。根据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在科技园进行生产实习和工程实训。学生以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工程开发流程,模拟完成一个实际工程项目的全部开发过程,培养学生在工程实践中需要的综合业务能力、业务交往能力和科技文档写作能力。同时,学校会根据科技园的生产实践,定期对专业方向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4)导师队伍建设柔性化。指导教师是实施高等教育的主体,建立优秀的导师队伍是确保学生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导师队伍建设柔性化的措施有:①建立柔性化的人才吸纳机制,形成一支高学术含量的导师队伍,包括国外教育背景的专家、国外专家、具有相当水平的实际工作的专家,促进导师队伍的多元化;②导师知识结构调整的柔性化。逐步提高对导师的学位条件要求,新聘任的博士生导师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要求导师必须跟踪学术前沿的发展,不断拓展学术视野,保持学术创造的旺盛热情,提高学术水平,并在科学研究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与成就;③导师的培训柔性化。尊重导师的学术个性,重视导师的培养。除提供导师岗前集中培训外,还要给导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提供进修和到国内外开展学术访问的机会,鼓励导师研究国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动态,提高指导水平。

3.2教师层面的柔性——动态调整教学过程,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1)教学方式柔性化——努力探索柔性化教学方式和方法。为动态适应培养类型多样化的需求,必须努力探索符合学生成才特点和规律性要求的柔性化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教学和科研训练的结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术研讨和交流,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宽松的成才环境。①因课程性质、学习对象和教学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课堂讲授与课外自修、课内研讨相结合的新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设计应着重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注重教学实践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科研案例或者发展简史,着重介绍获得创新性成果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求异、联想、组合、置换等科研思维方法,提高科研能力。②提倡学生作读书笔记和撰写课程论文,及时积累知识,总结学习成果。专业课程教学增设实验及项目设计环节,提高研究生独立完成科学研究的能力,最终能够将研究成果形成书面报告,切实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写作水平,为最后的学位论文答辩作准备。

2)教学计划柔性化——重组理论及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培养人才类型,以元才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核心,制定与柔性教育机制相适应的教学计划。①加强元发性的知识和方法的教学,保证学生在元素质方面得到足够而且结构合理的培养,为将来继续学习相关领域知识和毕业后的再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②将当前科研、生产实践中最流行、最常用的技术引入教学体系,搭建专业方向模块,将科研、生产实践中使用的新技术、新知识迅速以课堂教学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加快教学内容的完善与更新,更好地适应学科的发展变化。③增加综合性实践环节的训练,保证学生在学期间持续不断地、先易后难地受到综合性实践训练,对学生进行综合程度较高的、系统级的专业培养和训练,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团队沟通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科技文档写作能力等。

3)教学内容柔性化——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①依托科研优势进行课程改革。通过课程改革、实验平台建设,及时在教学中引入与专业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把学生带到学术和技术前沿。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材、内部讲义和实验指导书的编著中,解决了教学体系和内容相对陈旧的问题。以构建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和利于学生对抽象教学内容理解的实验平台作为改革重点,搭建特色实验平台,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②将实际科研项目转化为课程设计题目。科研项目为学生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题目来源,结合科研项目设计课程设计题目,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设计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同时,使学生接触实际科研课题,锻炼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3.3学生层面的柔性——推行元才教育

元才是指具备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与潜能,具备学习和利用人类已有的知识、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的方法和能力,未被专业知识与技能异化的人才。元才具备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元素,如身体心理元素、人本元素、社会元素、语言元素、知识元素、学习能力元素、创新能力元素、方法元素等。随着时间、空间和元才自身需要的改变,元才的元素及其结构可以动态地发生变化。

构建元才体系就是将优秀的“成才基因”组合在一起,构成极具发展潜能的,具有高度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整体。元才发展所必需的要素是人才发展的本原状态,这些要素可能是先天的存在,需针对不同个体采用不同的开启方法;也可能是后天的,需要将其与内在的“成才基因”进行重组。

元才偏重对于元发性的知识和方法的掌握,因而蕴含了潜在的能力,能够适应环境和需求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柔性,是对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超越。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社会背景的变迁,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都将退出其主流体制的地位,而元才教育则能够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人的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将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体制,为构建柔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3.4建立和完善柔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1)树立有时代特征的柔性教育质量观。柔性教育质量是指教育系统所提供的服务能动态地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它是一种广义上的质量观,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即满足学术的需要,能够推进科技进步,创造知识;满足社会对各行业专门人才的需要,能够推进社会进步,应用知识;满足受教育者自身教育、自我实现的需要,能够推进个性进步,传播知识。

2)严格有效的考核体系和制度是柔性化教育的保证。柔性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包括柔性质量管理体系、柔性质量监督体系和柔性质量反馈体系三部分。①柔性质量管理体系是柔性质量保证的基本部分,包括培养、论文答辩、学位授予、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环境建设等各个方面,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加强质量管理。②柔性质量监督体系主要是加强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各个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监督职能,加强自我评估力度。形成定期进行自我评估的制度,通过对本单位教育活动经常性、系统性的评价,检查有关规章、制度和方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教育活动动态地满足社会的要求,以评估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③柔性质量反馈体系主要包括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建立柔性质量反馈体系是质量保证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必然要求。

3)逐步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的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柔性评估体系。学校主动参与国家、社会的评估,了解最新的质量标准。建立国家、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的柔性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各类评估的柔性指标体系,注重社会评价和国际反应,以利于高等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推动社会的发展。①采用柔性化的质量评价方法、技术和手段。对教师的评价,要弱化奖惩性、甄别性的评价功能,增强发展性评价的功能。通过发展性评价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学校总体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需要的统一和默契。②要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采用一种开放式的、灵活的评价制度,以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对不同基础、不同特点的学生的评价,要注重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进步和提高。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对学生某些能力上的特殊发展予以承认,使各类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性和潜能,成长为既全面发展,又具有特色、特长的创造性人才。

猜你喜欢

应变能力
谈州级广播电台新闻播音主持应变能力
讲解员讲解技巧及应变能力的培养
融媒背景下主持人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途径新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变故的应变能力
电子商务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培养电台播音中主持人的应变能力
星级酒店餐厅服务员在工作岗位中如何体现礼貌礼节之我见
探究如何培养播音员主持人多角色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
试分析播音主持的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