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报记者正面交锋“世维会”

2009-07-14

环球时报 2009-07-14
关键词:维族维吾尔慕尼黑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

“疆独”头目热比娅的办公室虽设在美国华盛顿,但“世维会”总部一直设在德国慕尼黑。正是这个组织,被指控策划、煽动了乌鲁木齐“7·5”暴力恐怖事件。“7·5”事件后,“世维会”面对西方记者十分活跃,四处活动,并组织游行,但对来自中国内地的记者却讳莫如深,不愿多谈。《环球时报》记者7月5日后与一名自称“大黑”的“世维会”成员多次联系,才得到他们接受采访的勉强答复。记者的第一印象是,这是相当警觉的一群人。

与“世维会”秘书长面对面

对《环球时报》记者提的一些问题,“大黑”认为记者“不像记者,更像警察”。这大概是被西方记者的配合式报道给宠坏了。“大黑”最后表示,“世维会”答应接受采访,采访前也可以带记者看看“世维会”总部,但采访则安排在另一个地方,采访时间是7月11日下午3时。

令记者不解的是,“世维会”为什么要把采访安排在另一个地方?会有哪些人会见记者?11日下午13时49分,记者乘火车到达慕尼黑。可电话联系后,“大黑”又说,采访推延到16时。直到16时20多分,记者终于见到“大黑”。原来,这名“大黑”就是“世维会”青年委员会主席海域尔·库尔班。从他那里得知,10日,“世维会”组织了2000人在柏林中国大使馆和慕尼黑中国领事馆前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外维吾尔人“反对中国压迫”游行。但“2000人”这个数字记者事后并没有得到其他信息源的证实。

经过一个个迂回,记者被带到一个人多杂乱的敞开式咖啡馆。在一个角落,那里已经坐着4个维吾尔人。其中一个,记者很快认出了他———“世维会”秘书长多里坤·艾沙。多里坤·艾沙给记者递了 名片,然后就称自己是中国政府定下的恐怖分子。多里坤·艾沙似乎不会讲中文,他请了一名维吾尔人翻译。记者刚把第一个问题———成立“世维会”的目的———问完,多里坤·艾沙就连珠炮似地开始指责中国政府,说中国政府自1949年“侵略东突厥斯坦”,没有给维吾尔人宗教、民族自由等等。“世维会”是“为了表达维吾尔人的心声”。他还指责中国政府处处阻挠“世维会”的活动。他还直言不讳地说,他们受到西方一些基金会、政党的支持和资助,这主要是在“人权”和“民主”项目上的合作。他还说,“世维会”与“西藏流亡政府”相似。至于为什么在西方的影响力不如“藏独”,他认为,“疆独”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而“藏独”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

多里坤·艾沙还一概否认了中国政府有关“世维会”参与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的指控,并宣称,“这是中国政府造成的”。他接着信口说出“60个维族人在韶关被汉人打死”。而中国官方公布的韶关事件只有2名维族人死亡,对这一数字世界未见异议。几天前的一次记者会上,多里坤·艾沙还曾宣称乌鲁木齐事件死亡人数是600到800人。当时被问及消息源时,他当时回答是“听说”,“网上看到的”。

多里坤·艾沙向《环球时报》记者承认,乌鲁木齐“7·5”事件后,“世维会”马上开会,并举行各种游行示威。他还抱怨,60年来,中国政府从来没有和他们进行过对话。如果中国政府严惩事件中的暴徒,他们“将向国际社会施压”。他还说,维族人在慕尼黑生活很好,工作的维族人中有主管、商人、公务员等等。但他介绍的这些情况与记者在慕尼黑看到、听到的有些并不一致。

“世维会”不让记者进其总部

采访进行了约1个半小时,多数时间内,都是多里坤·艾沙用刺耳的言论攻击中国政府,以及表达他们对国际支持的期待,比如多里坤·艾沙说,“土耳其官员抵制中国货是一件好事”。采访完后,虽经记者再三要求,“世维会”还是改变了原先让记者参观其总部的要求。理由是在他们8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大使馆派来”的5名留学生“大闹了‘世维会总部”。他们对中国记者已经不再相信。如果要参观,就看《环球时报》记者之后所写的文章。

稍作休息后,记者问了多名慕尼黑当地市民和华人。他们大多竟然都不知道“世维会”在慕尼黑的具体位置。记者知道它的德文地址,但在记者拿的地图中却找不到这条街道。在一家名叫“大家乐快餐店”的中餐馆前,记者猛然发现餐馆门前的路牌上正写着要找的街道名字。走进这条街道,记者感觉那里与整个慕尼黑的氛围格格不入。街道两旁没多少店家,这里的公寓阳台上也没有花草。街道不过200多米,由于建筑的阻挡,路人的眼线望不到尽头。

走了近100米,记者只看到一家穆斯林超市。几名穆斯林打扮的人用奇怪的目光打量着记者。两名穆斯林打扮的男子,一个坐在地上,一个站着,正在喝啤酒。街道对面还停着一辆警车。两位警察坐在警车里,仔细打量着每一个过路的行人。记者随后发现,在该街7号所在的那间紧闭的咖啡馆和11号的穆斯林蔬菜店之间有一个过道。走进过道,记者立即发现蓝底白色的“世维会”门牌。

正在记者拍照时,出现几名长的像维吾尔族的人,他们警觉地看着记者。随后,两名警察就对记者进行了长达1个多小时的搜查、盘问。理由是“担心记者的安全”。不过,后来他们带记者到警局接受“刑事调查”时告诉记者,因为“世维会”对“记者身份”产生怀疑,似乎记者成为“间谍”。

一名在德国媒体工作的同行事后告诉记者,因为“世维会”这个地方在政治上很敏感,所以这个地址只有德国的有关警察才知道。“世维会”的总部就位于这栋楼房的三楼(按照中国习惯为四楼)。几天前,这位同行和他的同事还走进世维会总部进行了拍摄。据了解,“世维会”占有的三楼,有四个房间。四个房间中最大的一间位于狭长的走廊尽头。那里经常举行各种会议,如“世维会”的最高头领会议、记者会议等。《环球时报》记者的这名德国同行还说,在四间房间里,还挂着很多新疆的地图,上面却写着“东突厥斯坦”的字样。房间里还挂有维吾尔族分裂运动的旗帜。为了掩人耳目,他们还在分裂旗帜旁边挂上德国国旗。“世维会”总部大约有20多名工作人员。“7·5”事件后,该记者去里面采访时看到,那里的工作人员正忙着赶写各种各样的反对中国政府、谋求独立的标语。“世维会”的头目告诉这位德国记者,“世维会”总部与在华盛顿的办公室共同合作,为在中国和在全球各地的“维吾尔人的权益”忙活着。

采访中,住在“世维会”总部附近街道的一名德国居民告诉记者,近来,这个总部看起来比往常更活跃,政客、记者们蜂拥而至。每天上午,这里都聚集这一些维吾尔人,准备进行各种各样的抗议示威活动。据中国新华社驻美国首都华盛顿的记者报道,7日中午,百余名“东突”分子按照事先约定,由“世维会”主席热比娅带头,集结在一起后,沿康涅狄格大街前往中国驻美国大使馆闹事。

慕尼黑的维吾尔人现状

据记者了解,慕尼黑现在大约有500名维吾尔人。在全德国,维吾尔人有700名左右。此外,在荷兰、法国、瑞典等欧洲国家也有一些维吾尔人,但欧洲境内最大的维吾尔社团还是在慕尼黑。

离慕尼黑中心火车站不远,就能看到一家餐厅,招牌上用英汉等语言写着“塔克拉玛干维吾尔餐厅”。几个月前,记者到慕尼黑采访时与这家餐厅的主人聊过,他叫热合木。热合木告诉记者,他是十多年前从中国新疆跑到德国的,两三年前和家人租下这家餐厅,每月租金就将近1000欧元。他说,能硬扛到今天很不容易。这个店以土耳其风味快餐为主,还有维吾尔风味的“大盘鸡”、“烤羊肉串”等。来吃饭的人除了维吾尔人外,还有土耳其人、德国人和汉族人。有汉族人专门从德国其他城市坐几个小时的火车来这里品尝“大盘鸡”。不过,这次再走入这家餐厅,记者却没有发现一名汉族人打扮的顾客。店里的伙计见到记者是汉人,显得十分严肃。不过,记者在餐厅外的走廊里看到,塔克拉玛干餐厅的招牌与隔壁的“鑫鑫亚洲超市”的招牌挂在一起,显得格外平和。

记者在一位维吾尔朋友的介绍下,曾采访过慕尼黑一户维吾尔人家。男女主人15年前离开新疆,先到了吉尔吉斯斯坦,然后在黑市上买了假护照,又跑到东欧,最后逃到慕尼黑申请政治避难。一家4口住在4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家里的陈设都是从大街上捡来的。由于不会德语,夫妻俩到现在都没工作,靠德国政府的救济度日。记者看到,他们家里到处都贴着新疆的照片。他们表示,同家乡的亲人已几乎失去联系,很想回到新疆。慕尼黑的很多维吾尔人其实和汉族人的想法一样,希望新疆和平安宁。

“世维会”伤害游客引人担忧

在慕尼黑一家著名机构担任高官的尤丹先生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乌鲁木齐“7·5”事件后,慕尼黑的气氛骤然紧张。一些维族人到中国驻慕尼黑领馆前和市中心玛丽亚广场抗议示威。在玛丽亚广场,还发生了维族人袭击中国游客的事件。尤丹说,他还在《南德意志报》上看到报道说,中国将让中国游客去慕尼黑“小心”。对此,他非常担心,实际上,现在来自中国的游客骤然下降。他认为,“世维会”的问题弄不好会影响当地的经济,甚至德国与中国的关系。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瓦克尔女士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维会”问题多年来已经伤害了中德关系。记者在慕尼黑采访期间也发现,虽然是旺季,但中国游客却不多。在慕尼黑经营旅行社的李女士说,为防止意外,很多旅游团改变线路,或干脆不来德国了。她还说,德国旅游业如免税店、景点等都要求慕尼黑政府部门推出相关的安全措施。▲

猜你喜欢

维族维吾尔慕尼黑
啤酒节畅饮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新疆|跪着跳舞的维族女孩
维族婚姻制度和妇女福利
喝高了
少数民族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关系、职业认同及城镇适应性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