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人与黄鹤楼

2009-07-13欧阳娜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崔颢黄鹤黄鹤楼

欧阳娜

武汉地处长江要冲,自古以来便有天下名镇之称,黄鹤楼就耸立在长江南侧的蛇山之巅,与之隔江对峙的是形如龟状的龟山。毛泽东的诗句“龟蛇锁大江”就是指的此处。

最初的黄鹤楼是三国鼎立时孙权为便于水上作战而在黄鹤矶上修筑的瞭望台。晋灭东吴后。三国归于一统。从军事的角度上说,它已失去意义,但随着江夏城的发展,黄鹤楼演变成登临游憩的胜地。到了唐代,经济与文化的共同繁荣,使开发最早的黄金水道长江成为各种信息交汇辐射的枢纽。宋代的黄鹤楼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雄居于城墙高台上,游人从城下拾阶而上,通过牌坊式的拱门,进入一个用白玉围栏隔成的独立空间,然后穿廊入主楼。楼上雕窗危檐,飞闼四敞,人们可以借月品茗,亦可目穷千里。饱览烟雨山色,碧叶水光。宋代的黄鹤楼整体布局比较合理。重檐飞翼。错落跌宕而又浑然一体,显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在当时无疑是一座了不得的建筑,可惜毁于一场战乱。明代是一个多事之秋,建了毁、毁了建的黄鹤楼终难保全。在清王朝统治的200余年里。黄鹤楼如同浩浩长江之中的一叶孤舟,目历祖国受尽劫难,最后惨遭火焚,只留下一片灼手的瓦砾、几截扭曲的断木于凄风苦雨中,任后人凭吊和沉思。

岁月悠悠,白云千载。无数个风雨蹉跎的晨昏之后。黄鹤楼更以勃然雄姿傲立在蛇山之首。驻足大江堤头,举目仰望。“黄鹤楼”三个镏金大字直扑眼帘,真有点吐纳江汉的磅礴气势。续建后的黄鹤楼,既继有唐宋一脉柑承的雍容伟岸。又融入了当代力学美学的科技成果,它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组成,分布于三层平台上。楼为钢筋混凝土木结构,72根大柱顶天立地,60个翘角层层凌空,清一色的琉璃瓦富丽堂皇,每个角上均悬挂着铜铸的风铃。步入主楼,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巨型壁画《白云黄鹤》。上有黄鹤飞舞,下有如沸江涛,悠悠白云若隐若现地缭绕于水天之间。

登楼眺远,楚天极目,甚是畅怀。在导游的热情讲解和指点下,从李白的“壮观碑”到崔颢的《黄鹤楼》,从岳飞凭栏吟咏忆忠良到毛泽东楼前赋词论江山……游客们身游名胜遗迹。耳闻名人传奇,不觉游兴倍增,流连忘返。

我原先以为,黄鹤楼。一座旧楼而已。没想到登临之后竟长了许多见识,引出许多感受,真是不虚此行。作为名扬四海的中华古建筑,1700多年来,黄鹤楼曾迎送过无数骚人墨客、英雄俊杰,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先后在此留下足迹、手迹和事迹,为该楼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使之不再是一处孤立的遗迹,而成为一部历史的读本,一分文化的积淀。或许,黄鹤楼的魅力正在于此。“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我国的名胜古迹、青山秀水哺育了大批名人,而历代的名人又不断地为这些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注入了多姿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持久的生命力,使之逐渐闻名于世。他们登山求其境,遇水索其源,观其形,悟其神,寄情抒怀。千古流传,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与黄鹤楼有关的诗文不胜枚举,如李白的《鹦鹉洲》,白居易的《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等都是赞誉黄鹤楼的传世佳作。孟浩然、王维、韩愈、刘禹锡、杜牧等唐代文豪也多有诗文称道。后至宋元明清,直至近代现代,有名的诗人留下的有关黄鹤楼的吟唱就达数百首之多。

为黄鹤楼所作的诗中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是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诗,诗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其诗虽然仅为八句。却将黄鹤楼的历史典故、风情景物和诗人的内心感叹抒写得淋漓尽致。而其中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则被誉为心灵感慨的无与伦比之句。正基于此,严羽在《沧浪诗话》中将此诗推崇为唐人七律的第一诗篇。就连才高气傲的诗仙李白也为之折服。他在登上黄鹤楼后刚欲提笔赋诗,突见崔颢之作。旋即放下笔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后人为此在黄鹤楼旁专门建一“搁笔楼”。以扬其事。

猜你喜欢

崔颢黄鹤黄鹤楼
“黄鹤去”与“白云去”究竟孰优孰劣?——崔颢《黄鹤楼》首句异文考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Effect of tellurium(Te4+)irradiation on micro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irradiation-induced hardening*
归来兮,远去的黄鹤
黄鹤楼上赏名联
黄鹤归来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难忘黄鹤楼
己丑年夏日再登黄鹤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