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大的祖国,祝福您!

2009-07-13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09年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

编者按:回首新中国60年的征程,充满坎坷和艰险,中华儿女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和拼搏进取的精神,闯过一个个难关,在国家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同时,新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外交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勾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壮丽画卷。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伟大的祖国又充满希望、充满活力地踏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为此,本刊特选取几篇学生习作,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献礼!

昨天·今天·明天

张丹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一个已经被历史证明的颠扑不破的真理。60年风雨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曲折道路;60年乘风破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现在,让我们回眸这段历史,见证中华民族独立、民主、富强的光辉历程。

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接着其他列强纷至沓来,最终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西方列强的一次次侵略,使中华民族遭受一次次蹂躏。然而中华民族并没有屈服,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与抗争,结果都失败了……中华民族徘徊在历史的十字街头: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的车轮驶进了20世纪20年代,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从南昌城头的“八一”枪声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万里长征到抗日战争,从重庆谈判到三大战役,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披荆斩棘、乘风破浪、不断前进!

1949年是注定要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一年。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北京天安门广场升起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同时,我们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但我们党并没有回避这一切,而是勇于正视、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展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风范。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至今,我们在政治、经济、思想理论、军事、外交、科技等众多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我们的进步更是日新月异。“嫦娥一号”奔月,“神舟七号”问天,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无不昭示着一个民族的腾飞,无不昭示着一个强大的中国的崛起!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的崛起如滔滔巨流,是谁也挡不住的。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告别饥寒进小康

王煜婷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人民获得了新生,“民以食为天”这个困扰中国几千年的问题,在今天有了一个精彩的答案。从建国时摆脱饥寒交迫到20世纪迈入小康,新中国仅用不到60年的时间,就树立了人类生存史上新的里程碑。

解放初期的土地改革使百姓成为了土地的主人,生活虽然清苦但生存有了保障;进入20世纪60年代,国家进入了统购统销的票证时代,为人民的吃饱穿暖提供了保障;跨入20世纪70年代,人们的生活有了一定的改善,俗称“三转一响”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作为高档商品开始走入普通家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的春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老百姓的餐桌悄然发生了变化:食品品种日渐丰富。20世纪80年代后期,副食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细粮食品逐渐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主角,人们告别了温饱不足的时代。

到了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饮食文化的革命,全国各大菜系互相渗透,南菜北做,进餐馆尝鲜再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餐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口味。意大利比萨、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美国麦当劳肯德基等纷纷进驻,人们不出国门便能吃遍世界美食。

到了本世纪初的小康时代,“吃饭讲营养、穿戴讲式样、用品讲高档、住房讲宽敞”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时尚,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感谢党的正确领导,要感谢政府执政为民!

多难兴邦的真实写照

刘云帆

新中国从成立到今天已经历经60个春秋,她的成长之路总伴随着灾难和挫折,但顽强的中华儿女没有被击倒,而是在灾难中奋起,走向辉煌。

1976年,唐山大地震发生。坚强的中国人民没有在天灾中绝望,而是在悲痛中积极抗震救灾,全力抢救同胞。

1998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又给中华民族带来一次严峻的考验。在汹涌的洪涝灾害面前,党中央率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勇战肆虐的洪水,广大官兵显示了钢铁长城的本色,严防死守,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的伟大胜利。

2008年年初,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国大地。军民携手,以皑皑白雪为纸,激情热血为笔,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抗灾救灾壮歌,取得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重大阶段性胜利。2008年5月,汶川特大地震发生,10万平方公里大地生灵涂炭,一时山河为之动容,苍天为之落泪。在罕见的灾难面前,炎黄子孙展现出前所未有的钢铁意志和强大凝聚力,党和政府迅速组织人力、物力抗震救灾,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瓦砾中的生命,取得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

多难兴邦,面对灾难,炎黄子孙愈挫愈勇,不断书写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壮丽诗篇!

百年奥运,精彩梦圆

吴琛琛

100年前,被西方冠以“东亚病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国人从心底发出了这样一声疑问:“中国什么时候能举办一届奥运会?”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对这个问题做了最完美的回答。

从“29个焰火脚印”到“千人击缶”,从“水墨国画”到“汉唐盛世”,从“四大发明”到“千张笑脸”,中国为世界铺陈了一幅幅精美震撼的画卷。小小的“鸟巢”,再现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一场无与伦比的开幕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令人难忘的十六天时间里,中国体育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捷报频传,一举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好成绩,震惊了世界。全体中国人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扬眉吐气。从1932年刘长春一人代表中国参加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到52年后中国重返洛杉矶夺得15枚金牌、2000年参加悉尼奥运会夺得28枚金牌、2004年参加雅典奥运会夺得32枚金牌,再到

北京奥运会夺得金牌总数第一,这一切勾勒出中国体育由弱到强的成长轨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的精彩表演,为建国60周年奏响了一曲崛起的赞歌。

现在,“鸟巢”的圣火虽已熄灭,但中国崛起的“圣火”却永远不会熄灭,将长久熊熊燃烧于中华儿女的心中。

经身航天大国行列

张雪琪

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航天员翟志刚手持国旗走出神舟七号,茫茫太空里第一次飘扬起五星红旗。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了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绑在一起的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悲壮尝试,中华民族远征太空的道路漫长而又曲折。新中国航天事业依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求发展,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开始,中国航天领域捷报频传: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再到神舟系列宇宙飞船成功发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上一个又一个辉煌呈现在世人面前。

凭着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中国航天人仅用16年时间,就跨越了发达国家几十年走过的路程;凭着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中国航天人5年之内3度飞天成功,把中华民族的自信、自豪、自强托举到新的高度。我们在神舟七号之后,还会有神舟八号、神舟九号……这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神舟,正勾勒出中国通过自主创新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的轨迹!

数据见证辉煌

肖愈杰

弹指一挥间,我们迎来了建国60周年。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由建国初期的“一穷二白”发展为今天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在这条坎坷的发展之路上,中国完成了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轨。数据,见证着这段历史。

建国时的新中国,依旧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农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80%左右,经济发展“靠天吃饭”的成分较大。为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国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良种培育,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中“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使粮食产量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进发,各种农产品的产量年年飞速攀升。1984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4000亿公斤,跃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国粮食、棉花、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为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0%以上的人口,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由此跨入农业强国。

建国时新中国的工业发展几乎是“一片空白”,许多日常生活物品都带有“洋”字。以1952年为例:我国人均钢产量为美国的二百分之一;人均发电量为美国的千分之一。中国在“穷则思变”的起点上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之路,先后生产出汽车、飞机、机床等,同时煤炭、石油、钢铁产量连年攀升。改革开放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同时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使我国工业化之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产品的产量迅速攀升,煤炭、石油产量早已位居世界首位,1996年钢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如今已有一百多种工业制成品如彩电、洗衣机、集装箱、钟表、汽车、冰箱等的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完成了由来料加工向中国制造的成功转轨,锁定了工业强国的地位。

目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我国农业、工业正迈向新的征程!

世界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

王逸凡

当今世界经济危机肆虐,各国经济发展减速,大量金融机构和工厂纷纷倒闭破产,大量人员失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世界近乎惊慌失措,把眼光投向东方的中国,盼望中国采取积极措施,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祖国、我们党在新时期、新考验面前带领广大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辉煌,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的巨大财富为中国从容应对经济危机、抵御世界“金融海啸”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面对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并没有推诿责任,而是以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挽狂澜于既倒,用罕见的自信手笔,计划投资4万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刺激经济发展,扩大内需;国务院出台十大部署等相关政策,用于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刺激经济发展,其中包括加大投资力度、降低房地产交易税费支持居民购房、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等系列政策。在通货膨胀得到有效遏制的前提下,采取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开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带动内需,集中精力保增长,一心一意谋发展,千方百计促就业。同时,各地方政府密切配合,上下一致、同心同德渡难关。中国投巨资扩大内需无疑是稳定世界各国政局、维护世界和平、化解金融危机的灵丹妙药,也为全球经济的日后复苏注入了强心剂,因而必定会成为金融海啸中的定海神针。

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中国力保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南亚各国顺利克服了面临的困难;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中国成了战胜危机的中流砥柱,增强了各国战胜金融风暴的信心。这次的金融危机对中国来说是经济灾难,但同时也是难得的机遇。我们坚信,有中国政府和世界各国政府及人民的共同努力,这场蔓延全球的经济危机在不久的将来会得到化解,全球经济将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同时,中国一定能平安度过这个经济寒冬,以全新的姿态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祖国统一大业阔步前进

张怡展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等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1997年7月1日,中华民族又迎来辉煌的一天,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米字旗”悄然落下,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高高飘扬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上空,中国近代的百年耻辱得以洗刷。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开了历史性的一步。

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港澳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1988年,台湾老兵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38年的隔绝历史,血浓于水的亲情滔滔而泻,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涌动,促成了两岸海协会和海基会“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搭建了和平统一的未来历史框架。其间虽有一小撮“台独”势力百般阻挠和蓄意破坏,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2008年11月,海协会会长陈云林访问台湾,与海基会会长江丙坤签署了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食品安全四项协议,两岸期盼已久的“大三通”终于得以实现。两岸“大三通”,使得两岸“一日生活圈”成为现实,为未来两岸的统一架起了桥梁。

民族团结的世界典范

张本

“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高举金杯把赞歌唱。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庆贺我们的翻身解放。”一曲赞歌抒发了各族人民饮水思源的肺腑之言。

新中国的成立为各族人民创造了新生,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原始闭塞的少数民族摆脱了落后状态,通过民主改革消除了阶级剥削和压迫。云南苦聪人在政府的引导下走出原始森林,摆脱“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跨入了现代文明社会;彝族、藏族等通过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农奴同胞由“会说话的工具”成为国家的主人……为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权利,加强有效管理,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五个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由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同时,国家投巨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川藏公路和成昆铁路等先后通车,特别是近期青藏铁路的全面通车为广大藏族人民发家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架起了一座金桥;国家无偿地帮少数民族发展教育,加快了其融入现代文明的步伐;国家注重扶持各少数民族发展特色经济,如羌族民居、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成为他们富民谋生的“金鸡蛋”;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政策和财政的重点倾斜,有利于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现在,少数民族的权利得到保障,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得到尊重,经济在特色开发中得到发展。在党和政府民族区域自治政策阳光的沐浴下:56个民族水乳交融、亲如一家,开辟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时代。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
深刻理解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主题
谨以此歌献给伟大祖国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助人为乐的小牛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新著
季札挂剑
热热闹闹过大年
百善孝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