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格教育

2009-07-09曾佳炽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6期
关键词:林觉民人格文本

曾佳炽

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学生既学会做学问又学会做人,让他们的人格完善起来。那

么,我们应该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呢?

一、在文本教学中有机渗透

由于语文联结着自然、社会、人生、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就不会脱离思想教育的因素而孤立存在。我认为,在文本教学中,善于利用教材,善于用情感染,善于随机点拨,这些方面对于培育学生人格是至关重要的。

1. 善于利用教材

教材中有着人格教育的丰富资源。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课文内容等都能很好地帮助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例如,学习朱自清的《春》、徐迟的《黄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文,都能让学生赏心悦目,激起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美好情感。又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老舍的《我的母亲》、林觉民的《与妻书》等文,文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与美好品格,都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即使是揭露丑恶事物的文章,也有深刻的审美价值,可让学生从中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激起对美的追求。如杜牧的《阿房宫赋》、贾谊的《过秦论》等。

因此,在理解课文时,我们可利用现成文本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关注社会、体验亲情、感悟人生。这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培育。

2. 善于用情感染

“披文入情”的阅读过程,正是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心灵陶冶的过程。于漪老师认为:“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这说明文本阅读过程要诉诸感情,让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学生只有拥有了健康的情感体验,才能更深入地进行理性的思考。

3. 善于随机点拨

在处理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既不能撇下文本大谈人格培育,也不要一味侃谈人格培育而忽视文本重点。因为,空洞的说教显得口号化而苍白无力,学生不屑接受或机械接受,这不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我认为,在讨论问题时,作适当的点拨是很必要的。如教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文时,我抓住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吾至爱汝”与“率性就死不顾汝”),让学生体会一位爱国者的家国情怀和崇高人格。在讨论中,学生已深受作者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接着,我又从齐豫的歌曲《觉〈遥寄林觉民〉》引入,让学生谈谈对林觉民这一选择的看法。自然,在回答中,学生有不同的见解。有一位学生说:中国这么大,为什么林觉民偏要赴难?当时,我适时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大家”与“小家”的利益关系,让他们懂得在国家和民族危亡关头,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要勇于牺牲自我。这样,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既深层地体会了林觉民的爱国情怀,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写作中正面引导

作文教学不能囿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应把作文和做人、文品和人品有机联系起来。这才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有助于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文风,才有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做人基础。

1. 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教师要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说真话、吐真情,防止学生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这就要求教师在命题或选择材料、话题时,要切合学生实际。例如,在高二级的一次作文中,我选择了以下材料及话题,让学生按要求作文:

失去了以后,才知道珍惜的,一是时间,一是生命。其实,失去了以后,才知道珍惜的又何止这些呢?

请以“失去以后才知道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这个选题切合学生实际,可选择的事物很多,如亲情、友情、爱情……学生会选择他(她)印象比较深刻或对他(她)的人生影响较大的材料进行写作,能做到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无疑,这样的作文既能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也能对学生进行人格陶冶。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优秀的语文教师,往往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美,挖掘本质美,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去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写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健康的文章。同时,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应注意学生在文中提出的观点与看法,抓住契机,因势利导。这对学生美好人格的养成也是不容忽视的。

责任编辑黄日暖

猜你喜欢

林觉民人格文本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铁血柔情林觉民(节选)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辛亥革命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