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本位论思想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研究

2009-07-05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宏观管理体制校长

刘 强

摘要本位论思想在教育领域存在着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争论。基于对本位论思想的思考,文章以学校领导体制为视角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进行了剖析,旨在实现学校领导者的教育理念与宏观教育理念的方向一致,不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健全。

关键词学校管理体制义务教育本位论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为了实现学校领导者的教育理念与宏观教育理念的方向一致,不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走向健全,笔者在基于对本位论思考的前提下,以学校领导体制为视角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进行了如下剖析。

1 对本位论的思考

本位论自其产生以来,便伴随着种种争论往前发展。在教育领域,本位论的争论焦点则在于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这一争论受到国内众多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

以卢梭、福禄倍尔、裴斯泰洛齐等人为代表的个人本位论者认为,教育要以个人价值为核心,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的建构要以个人自身成长和个人发展的精神性需要为依据。例如,裴斯泰洛齐也认为:“为人在世,可贵者在于发展,在于发展各人天赋的内在力量,使其经过锻炼,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这就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以诺笃尔普、涂尔干、凯兴斯泰纳等人为代表的社会本位论者则认为教育发展要以社会价值的实现为中心,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学目的和教学活动构建的根据。例如,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则说:“我十分明确地把培养有用的国家公民当作国家国民学校的教育目标,并且是国民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两种观点的争论者并非是绝对肯定一点,不过是厚此薄彼或厚彼薄此。

2 基于本位论思想的我国义务教育目的及层次

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又特别加入了“实施素质教育”一条。可见,我国义务教育的目的结合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为义务教育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层面的教育目的;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由此可见,学校层面的具体工作对落实宏观层面教育目的是异常重要的。

3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领导体制剖析

从上文分析可知,学校层面的具体工作对宏观教育目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学校管理体制包括学校内部领导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其中学校领导体制起着统率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对校长的聘任包括委任制、选举制以及综合制。校领导的产生方式直接决定了校长在今后工作的价值取向问题。然而,在学校管理现实中,校长将国家教育目的置之度外的现象随处可见,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

因此,为了达到国家宏观教育目的与学校领导者教育理念的统一,学校管理体制要对校长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明确职责。校长产生之后,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以及对学校人、财、物的管理权,充分调动校长的管理积极性;第二,区别待遇。对校长的待遇应该有所区别,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来统一考核判定级别,按年薪制发放;第三,加强监督指导。这一环节的实施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要全盘考虑。首先,在校长产生之前,主管部门要全面地考察。根据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走向有序、开放,其必要条件就是与外界有能源、物质、信息的交换。校长作为学校这一社会系统的关键人物,必然会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因此,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也是理所应当的。其次,对校长的工作要重视形成性评价,以学校的工作目标位标准。因为学校的工作目标不仅是宏观教育目的的具体化,而且还是基层教师教学的指导方针。此外,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还应该注意着力促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协调,防止出现个人目标本位的现象。同时,正确面对各种冲突,正如罗伯特·欧文斯所讲,作为一位教育领导者,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你的工作中都会有矛盾、冲突和争执……因为从定义上来说,领导就是要在不同意见纷争的情况下行使权力。

4 结语

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指出,一个集体的领导人能否搞好管理工作,首先取决于他坚持什么样的管理哲学。我国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的校长负责制对学校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赋予其充分的权利,使其对学校的发展建设负责;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坚决扭转校长利益本位的现象,力求其个人目标与宏观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培养合格社会(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3页)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才能实现个人全面发展需求。

实际上,无论是学校管理结构的设置,管理制度的制定,还是领导机制的运行,无不受到我们所秉承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之前,对教育目的的研究集中在“应然教育目的”,而忽视了“实然教育目的”的考察,从而致使教育理想价值与现实的脱轨、教育理论环节与实践的脱轨。因此,教育管理实践主体要充分认识到教育的普遍目的所在,驱使自己所追求的教育理念追随国家宏观的教育理念,实现二者的融合,不断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管理体制逐步走向健全。

猜你喜欢

宏观管理体制校长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宏观经济学双语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