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问题

2009-07-05

科教导刊 2009年34期
关键词:教育者人性化人性

温 萍

摘要通过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实施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强化人情味、创造和谐环境等措施,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要想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坚持人性关怀,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和活力之源。人性化,就是要重视人自身的特点,在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承认人的自然属性,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基本要求。全面发现和发挥人的价值,必须借助于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笔者通过近些年来的工作实践,越来越深刻感受到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已影响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性化方面的缺陷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以及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社会竞争、人际关系、情感等因素的困扰,从不同的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大众化教育亟需“人性化”教育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注的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对学生个体关注较少,“人性化”教育手段严重缺失,这与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是不协调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高校连年扩招,使得本来就并不富余的教学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师资短缺加剧,生师比不断攀高。 教师课时太多,没有时间进行教学研究和知识前沿领域的探索;学生管理者每天忙于处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很少有时间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思想政治工作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缺乏“人性化”教育的意识,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习惯于凭经验、凭感觉办事,将学生视为客体,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注重规范的灌输、观念的形成以及习惯的培养,强调管理和制度建设,认为“管、卡、压”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整个教育过程忽略了人性,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生命交往,忽略了人的情感需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一些自私冷漠、个性过强、公德意识薄弱等等的特点。有的学生不珍惜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不思进取,只想毕业混张文凭;有的学生只看重分数和奖学金,不珍惜学校努力为他们提供的提高素质、锻炼自我的各种机会,不注重全面发展;有的学生急功近利,把眼前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长远的打算。这一切都急需思想政治教育者以学生为本,开展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的实施

2.1 优化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

(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体制。高校的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既能够满足高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又能够同时满足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协调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人性化思想政治教育时,要重视大学生的切身实际需求,关心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摒弃单纯的说教模式,更加体现人性化关怀,更能持续满足个人的需要。

(2)改良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机制。在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学生是站在同一层次面上的平等的双方,不再是教育者俯视受教育者,倚势凌人,以理压人,以教育者自居的情况。这样,大学生才能够拥有、享有充分的对话权,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原则,转变工作思路,拓宽工作途径,以人为本,把教育学生与服务学生密切联系起来,寓教于乐。

(3)不断丰富人性化内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发展。面对经济高速发展,知识不断进步的现代社会,在物质生活不断充裕以后,人们更多的关注精神世界的进步。追求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发展的不竭动力。同时也是推动社会进步,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给予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他们回报给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不仅仅是丰富渊博的知识,更多的是在大学生生活中锻炼的能力,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2.2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人情味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体现了现代教育精神,并且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和时代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教育者应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为立足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着力点,以引入人性化的教育理念为创新点,在教育管理方式、手段、管理规章制度中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教育和管理更加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性关怀。 要为学生的发展、完善、提高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学校要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入手,解除各种束缚,建立对学生负责的意识,树立大德育观。不仅德育目标、内容、方法及有关政策都要处处体现对人性和谐完善的渴求,而且,学校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必须具有明确的服务意识。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心理问题和生活困难。管理者应将学生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在决策过程中,尊重他们的意见,考虑他们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利益,为他们的学习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应调整自 己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树立平等意识,加强师生对话与合作,因材施教,提供高水平的教学服务;全体教职员工应该通力合作,形成适合人才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要构建人性化的德育机制教育要表现个性、培养个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性不再是管理、控制、约束,而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对人性的尊重,使学生自发投入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大学生自身人性特征,时刻用理解的目光去关照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情,相信他们人性中的优点,理解他们人性中的弱点,容忍和善待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因学生学习成绩差而冷落学生,不因学生出现某种过错而歧视学生,而应从爱护学生的目的和热忱出发,去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要求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真正以职业的敏感去发现和理解袒露人性真实一面的学生。以学生的心态去理解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角度去审视学生的问题,这样,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才会产生对于辅导员的信任,让学生对于人生的主动思考从感动中滋生,真正实现教育引导的实效性。在笔者的工作实践中,无数的事例证明了,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多些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得到学生们的支持和信任,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因此,我们要在认识上理解学生、信任学生、赏识学生;在情感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在行为上鼓励学生、帮助学生,使教育方法具有人情味,通过教育者的情感、人格、威信等影响学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中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种愉快的氛围,使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和快乐。要尊重人的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突破自我的局限,引导、帮助他们走向成功,使个体生命尽可能在最大意义上得到体现。

2.3 创造相对宽松的和谐的环境,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笔者觉得首先应从校园和社会关系中,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有一个完整准确的认识。然后既要注重对大环境——社会环境的营造,即创造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积极向上的精神环境、健康文明的文化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强调社会以人为本,关爱人性;又要努力营造小环境,注重发挥家庭、学校、社区等微观环境的作用,尤其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这是实现人性关怀的客观条件。与以往相比,学校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人文关怀的考虑。如大到教室、食堂、宿舍等硬件建设上都应考虑到人文关怀,小到对自习教室的开放安排都以学生的作息规律为原则。现有在学生食堂里出现为新疆学生开放的特色餐厅,还有餐厅中出现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绿化草地里出现的“绿草青青、踏之何忍?”等标志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学校还要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把这些活动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以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为学生身心健康及全面发展服务。

总之,高校思想教育人性化的工作的内涵需要不断地加以丰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朝着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注重培养个性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富有人文精神。

猜你喜欢

教育者人性化人性
品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季托,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者需培养反思性实践能力
内科老年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探讨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学习”反人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