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能力的中小商业银行核心能力

2009-07-04高建侠

北方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银行

高建侠

自从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著名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一文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之源”被广为传播与接受,对“核心能力”的探讨成为学术界和实业界的热门话题。近几年来,愈来愈多的中小商业银行认识到,要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能力,构建核心能力成为愈来愈多的商业银行最重要的经营战略之一。

一、风险管理能力:中小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由此可见,“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随着现代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对象和性质早已超越了最初的内涵,从对象上看,已经由单一的借贷产生的信用风险演变为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在内的多类型风险:从性质上看,从最初的局部风险演变为全球风险。商业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过程也就是承担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一文中指出:“显然,银行之所以能够为现代社会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联储副主席罗杰,富古森(Roger W.Ferguson.Jr.)在演讲中也指出:“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

银行监管发展的趋势也表明,银行风险才是监管当局(进而商业银行自身)关注的焦点。《新巴塞尔协议》中所提出的“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政府监管和市场约束)无一不是以风险为核心的。新巴塞尔协议充分体现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理念的发展方向,如果说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诞生前的银行竞争还属于无序竞争的话,那么在巴塞尔资本协议规范下的银行竞争将是以风险识别、度量、评价、控制和风险文化为内容的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

在近30多年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中,所有倒闭、被政府接管的银行,无一例外地都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上世纪80年代美国储贷协会危机,90年代初持续的日本银行业危机,从八九十年代连续不断的拉美金融危机,1998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这些事实证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二、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一)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

在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承担的主体。任何有效的风险管理都应该是以风险承担主体明确,权力、责任和利益的合理分配为根本前提的。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中这种风险承担主体不明确的特点在风险管理上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层对金融风险非常重视,而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风险管理意识相对淡薄。

(二)内控体制不健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

我国大多数银行中小商业银行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无论是内部稽核部门还是信贷管理部门(管理信用风险)成资金管理部门(管理利率等市场风险),都没有能力承担起独立的,权威性的、能够有效管理银行各个方面风险的风险管理职责。

(三)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对资产风险的重组、转化、清收、处置等事后管理上,而对风险资产事前、事中的防范控制做得不够。各个业务部门对各自业务的风险状况分头管理,缺乏统一的管理目标和风险信息沟通:风险管理部门对于分散在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并未起到检查和督导作用。

(四)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由于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从事风险管理的人员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否则将很难理解业务和产品的风险性质,更难以采取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没有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五)风险管理方法及技术落后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重视定性分析,如信用风险管理中,重视贷款投向的政策性、合法性、贷款运行的安全性等,这些分析方法在强化风险管理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风险管理量化分析手段欠缺,在风险识别、度量等方面还很不精确。如信用风险管理中,对借款企业财务状况和市场,对借款企业产品需求的变量因素的微观分析往往不足。同时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大量业务信息缺失,中小商业银行无法建立相应的资产组合管理模型,无法准确掌握风险敞口,风险管理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的决策科学性,也为风险管理方法的量化增添了困难。

三、构建基于风险管理能力的核心能力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风险承担主体

要解决公司治理由基本架构、基本制度等方面的“形似”到实际传导和运作等方面的“神似”的问题。要围绕经营转型,完善公司治理传导机制,把分权、制衡、问责、透明等现代公司治理的基本理念、核心原则、基本要求,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为作银行基本制度和具体可行、详细明确、覆盖各个层级环节的制度规范,作为一整套明确完整的传导、执行、监督、控制、反馈机制,使公司治理从银行“上层”有效传导到“基层”,更好地推动经营转型。董事会负责制定有关风险管理的重大政策,并在银行内部建立起有效的风险内控体系。

(二)跟进监管要求,提升中小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银监会一系列有关资本充足率监管和风险管理规定的出台,我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和科学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阶段。在市场风险不断凸现的背景下,中小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弥补相对薄弱的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及时应对监管要求和市场要求,最终达到通过经营风险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的目的。根据监管要求,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原则,并确定合适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和分析工具,并在信息系统中固化。其中:分析工具可以在监控点对管理流程提供定量指导,而执行管理流程的人员也可以根据其经验对分析工具给出的结果进行一定调整,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根据分析工具所采用的模型和数据要求建立相

应的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和数据集市,同时业务流程也需要在系统中进行固化;组织架构将对分析工具、管理流程和信息系统实施给予充分的支撑。

(三)构建风险管理体系

一个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一个银行的内部组织结构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一个银行采用的组织结构是与其经营思想密切相关的。组织结构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管理层次、部门设置和职责划分。管理层次指的是纵向结构:董事会(各专业管理委员会)→经营层→各业务部门→各支行、营业部,部门设置指的是横向结构,而职责划分以管理层次和部门设置为基础,既牵涉到纵向,又牵涉到横向,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网络结构。在这个网络结构中的每一个交叉区域都是重要的风险控制点,每一个部门都是一个风险责任主体,每一责任主体都要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机制和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在这个网络中,从总部到支行,从一线普通员工到行长、从一项新业务出台到具体实施,这一系列的过程包含着许多风险控制点,每一业务部门的主管必须承担其业务部门内部日常管理和报告各种风险的职责。

(四)提高风险管理技术

风险管理技术的基础是建立先进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系统。通过收集大量和连续的客户信息和市场信息,对客户的风险和市场的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合理确定风险防范的措施。内部评级和资产组合管理是风险度量的重要技术。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表明,内部评级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风险定价、盈利性分析、资产组合分析与提取准备金、决定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等方面工作,因此如何通过内部评级模型准确度量风险至关重要。实现风险度量后,利用资产组合模型度量整个银行资产的未预期损失,利用地区、行业、产品等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风险分散,通过证券化、衍生工具等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银行的风险敞口。授权管理是风险控制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以往风险授权简单与行政职务挂钩,并未体现授权在风险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根据不同的业务特点,应采取差别授权的方式。如资金业务由于市场变化快,可以根据市场变化和操作人员的水平“因人授权”;而信贷业务中,在提高客户评级准确性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因客授权”的方式,对优质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对于特殊的银行服务,可以采用“总量授权”,通过资产负债业务的组合达到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同时,授权管理也是风险评价的必然结果,通过后评价实现动态授权,体现权责对称,提高授权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五)提高风险管理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形成职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队伍

首先,加强风险管理专业人员对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习与研究。其次,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保证能充分调动风险管理专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既要有严密的奖罚制度,又要注重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同时,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努力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作者系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银行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银行激进求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