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与浙江区域经济比较研究

2009-07-04王晓燕冯银虎

北方经济 2009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型内蒙古浙江

王晓燕 冯银虎 张 星

资源型经济区域简单地可看成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地区。资源型产业是以自然资源为劳动对象的经济部门,包括农业、林业、渔业、采矿业等。资源型区域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是:在产业体系中,资源型产业属于支柱产业,资源型产品占主导地位,初级产品比重相对较大,经济活动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如果以省区为资源型区域单位,内蒙古、山西、贵州等应属这种类型的地区。与资源型区域相对应的是加工工业区域,如浙江是我国典型的加工工业区域,自然资源相对贫乏,主要通过“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业为主。

一、内蒙古与浙江区域经济比较

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资源丰富。据估算,全区近300个大小城镇国有土地资源产量在2000亿元以上,全区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不含石油、天然气)达13万亿元,居全国第三位。内蒙古是我国矿床类型比较齐全的省区之一。现已发现各类矿床4100多处,种类达128种,已探明储量并上储量平衡表的有83种,其中金属矿32种。据国土资源部公布消息,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超过山西省,居全国第一位。浙江地处长江下游、东邻东海,人口4,647万人,居全国第11位,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人均耕地数量居全国末位,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位。一个自然资源如此贫乏、计划经济时代发展缓慢的省区,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速为全国之冠,GDP年均增长13.2%,高出全国平均增幅约4个百分点。2006年经济总量居全国第4位,各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成就了“浙江现象”。浙江经济经过“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的发展,加强专业化分工协作,许多产品的生产企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本文选出有代表意义的五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揭示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差距与问题。

(一)经济总量比较

2006年,内蒙古GDP为479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浙江GDP为15742.51亿元,增长速度为13.9%,内蒙古经济总量仅是浙江的30%。从GDP占全国的份额来看,内蒙古为2.27%,浙江为7.5%,内蒙古比浙江低5.23个百分点。两省经济总量相差大,但是内蒙古增速高于浙江4.8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差距在进一步缩小。浙江5年的GDP增速在13.7%附近浮动,而内蒙古5年的GDP平均增幅为18.84%。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带动,这一现象说明中国加工业的投资在萎缩,而在资源产业上投资在增加。

(二)经济结构比较

内蒙古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3.6:48.6:37.8。浙江为5.9:54.0:40.1,内蒙古第一产业高出浙江7.7个百分点,其他产业均低于浙江。这说明内蒙古产业结构演化水平明显低于浙江,浙江是一个典型的加工产业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而内蒙古主要是资源与原材料开采区域。从部门结构来看:农业方面,内蒙古尽管土地资源相对多,但农业增加值比浙江少得多,农产品的商品化远低于浙江。农业内部结构中,浙江省农林牧渔构成为47.04:5.68:18.97:26.64、内蒙古为49.03:3.85:44.87:0.07。工业方面,内蒙古是中国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重工业有一定基础,而且也保持了一定增长,但与浙江比较,工业化进程在市场化程度、产品市场占有率、外向性、非公有制比重等指标都明显低于浙江。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3名。

(三)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2006年,内蒙古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63.2亿元,增长21.4%,而浙江达到7590.2亿元,增长14.1%,内蒙古投资规模为浙江的44.3%,增长速度高于浙江7.3个百分点。两地区投资的一个巨大差别是:内蒙古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资,而浙江投资渠道主要是民营渠道。2006年内蒙古非国有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为62.4%,增长9.06%,而浙江非国有投资比例高达76.12%,但是投资势头已经放缓,2006年的增幅仅为2.77%,低于内蒙古6.29个百分点。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强劲势头已经不见。这一方面是因为浙江的总体投资规模很大,而内蒙古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另外,民营经济投资的环境不如从前,加工制造业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其投资正转向金融地产业等也是原因之一。

(四)消费品,市场比较

2006年,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5.3亿元,增长15.75%,浙江为5325.3亿元,增长13.02%。内蒙古市场规模在全国居第21位,浙江为第3位,内蒙古规模仅及浙江的30%。内蒙古工业品市场曾一度下滑,而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纺织、服装、皮革等1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3位。内蒙古除煤炭乳业等产品占有一定市场外,大量轻工消费品需要从外省调入。2006年内蒙古城乡消费之比为3.2:1,而浙江省为2.5:1。在城乡消费市场上,内蒙古不平衡程度比浙江严重,这主要由于浙江省乡镇个体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五)外向型经济发展比较

浙江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外贸依存度从1997年的18.1%上升到2006年的51%。2006年,浙江持续保持了出口增速多年位居全国前列的领先格局,外贸出口高达1008.9亿美元,增长31.36%。内蒙古出口21.4亿美元,增长20.63%,增速低于浙江10.73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只及浙江的2.1%。利用外资一向是浙江的弱项,尽管如此,2006年浙江实际利用外资1257亿美元,内蒙古148亿美元,只及浙江省的11.77%。内蒙古外向型经济还有巨大的潜力。

二、浙江经验对我国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积极发展加工业

资源优势并不等于市场优势。所以,不能只根据自己的资源,不顾市场需求去发挥所谓的优势。如果盲目地把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只有粗放的数量扩张根本没有经济效益的资源开采上,结果只会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区域仅仅维持对资源的开发,其经济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跨越式赶超战略更是不可能。因此,大力发展加工业是资源型区域的必然之路。市场对资源的需求是有选择的,只有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加工业,才是资源型区域比较优势之真正所在。也就是说,资源型区域的真正优势不是原始的资源,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适销对路的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现

有资源,延伸产业链,促进加工工业发展,是迅速提升资源型区域产业发展的道路,

(二)集群与集团发展相结合,推进县城特色经济发展

加工业的大力发展,必须选择能够快速有效达到目标的产业组织方式来实现。资源型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有重化工业发展的基础,发展大型的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化工企业集团,形成单个企业的规模经营竞争优势是必要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选择小企业集群的产业发展模式,也很有效益。通过若干小企业的集群发展,一县搞出一个特色产业,一乡镇搞出一个或几个有一定规模的产品,对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是有裨益的。资源型区域在个私经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须大力推进发展。

(三)加快市场创新,推进区际贸易发展,提高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区际贸易就是区域与区域之间的贸易行为,与国际贸易对应,可以是省与省、市与市之间的。许多资源型区域地处内陆,没有自己的港口,出海条件差,加之,目前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发展国际贸易难度相对沿海省区要大。我国国内市场潜力十分巨大,急需扩大内需。我国东西部产业互补性强,发展区际贸易更有利于提升资源型区域的产业发展水平。资源型区域除个别产品外,其国内市场占有率是极低的。通过大力发展区际贸易,提高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是资源型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

(四)刺激私人投资,加快发展私有经济

我国许多地区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发展民营经济,凡是地方经济发展快的,民营经济都发达。民营经济没有壮大,处在低级阶段,对于资源丰富的地区,不但无益于区域经济发展,还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与环境的保护构成威胁。因此,必须加大力刺激民间投资。资源型区域民间投资规模小,投资扩长速度慢,已严重影响了区内经济发展。这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区内民众勤俭节约,虽然收入低,但储蓄率却很高。投资率不高,意味着有限的资金还流向省外,今后必须借鉴浙江经验,改变观念。挖掘各种投融资渠道,促进积极投资,发展私有经济。

(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政府过去在地域分工中扮演了决定性的角色,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这种作用大大削弱了。但仍然不可忽视政府的作用,特别是地方政府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经济的初创阶段,在区域分工选择上政府的产业政策具有重要影响。政府的作用在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产业高度化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政府应积极改进制度供给、降低交易费用,使劳动分工沿着生产率提高和企业家增多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有利于区域分工朝着更有益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资源型内蒙古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可爱的内蒙古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爱在内蒙古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