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论理论在高等院校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2009-07-02李雪镜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14期
关键词:设计专业高等院校

李雪镜

摘要:高等院校艺术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史论与理论对于其在整个艺术生命中所起到的前瞻性的作用,在课程的安排上也存在一边倒的现象。为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在教学上应进行改革,提倡技理同堂,理论与实践结合,改变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文化内涵,培养出集人文、艺术、自然于一身的高等院校设计人才。

关键词:高等院校,设计专业,设计史论,设计理论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4-0264-02

高等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建立在针对学生的基本指导思想、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几个方面。美术教育是培养美术教育工作者和美术专门人才为方向的,而“人才”是整个培养方向的主体。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掌握史论和理论才能是其必不可少的能力。大到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专业,历史的积淀性是其文化和表现力的活力之源。掌握历史,并从中提取养份,是高等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理论、史论和实践在高等院校美术教学中地位均等,缺一不可。但在当今的高等美术教育课程中,史论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脱节,各成一体,各专业教学中乎略了史论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一幅成功的作品,应该是一个有灵魂的作品,而这“灵魂”,必然是理论和历史所赋予的。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的安排,应在技能学习的同时,在史论中汲取养分,为我所用。

一个民族的发展史就是艺术的发展史,艺术文化的传承就是民族文化信仰的传承。而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设计史的学习尤为重要,每段设计历史,每个时期的设计风格和运动,就是一堂堂生动的课程,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更掌握了设计方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些有影响力的理论对现代的设计师也有着很深远的影响。由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在当代设计界依然风行,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独特的艺术。现代高校美术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创造型的人才,其作品应是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也只有在历史中汲取养分才能使其作品不至于是苍白无力的,所以,设计专业的教育中应适时地加入设计史,有利于培养新型的设计人才。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方能深入浅出,达到预期效果。

一、探索内涵,传承文化

各国艺术史论、理论的研究源远流长,从宋应星的《天工天物》到莫里斯的《桥沙集》,都充满先人智慧,也为我们设计的教学打开一道密钥。

1.百家争鸣,研究各种理论观点

高校设计专业培养的是设计人才,在艺术设计中希望能够同时带来经济效益。但审美性与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性相关,现代设计人的设计目的在产生效益的同时还要为使用者带来积极的艺术体验。前辈大师的设计理论可谓百家争鸣,各种不同背景和观点的理论家和设计家们,都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给艺术本质问题做最后的解释,不免出现了众语喧哗的混乱局面。甚至一些相对的观点不断出现,密斯·凡·德·罗强调“少即是多”。丘文里则坚持“少即是乏味”。各种观点莫衷一是,这就需要教育者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消化,坚持一家之言或杂糅各种说法都是不可取的,而我们必须要给这些观点一个特定的环境,不同的环境,差异性地理解和吸收。

2.跳出桎梏,寻找更高的语境

设计史给我们留下的设计理论是大师们智慧的结晶,是后世设计者保贵的精神财富,但一味模仿先贤是不够的,教育者还要再跳出其所制定的桎梏,引导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而非纸上谈兵,遵循着某种设计观念,即便是研究的多么透彻对一个成熟的设计师来说也只是一种限制,不利于设计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由于艺术创造活动的本质容易产生局限性,教师在引导专业学生学习史论的同时要明确史论与技能的辩证关系,即史论是为技能提供了更好的创作依据,但最终将是为设计服务的。教师更应该明确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最终目的是为培养高素质的设计人才服务的,为教学所用。

3.坐今顾古,陶冶学生的审美能力

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构思、创作、完成以及接受,人类的活动也可以分为:认知、实践和审美几个方面,艺术从属于审美的人类活动。设计专业学生所面临的未来是设计美观而具有实用性的作品,那么其审美能力必定要高于使用者,才能引导审美风潮。设计专业课中的设计理论的教学就是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所做的必要准备,学生的设计理念不是空想的,是对生活美的认知,把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进行加工和提炼高度概括,糅入自我风格,并通过实践一次次地修改和进步,最终达到能力完善的过程。一个设计师对于美的感悟能力直接影响着设计作品的表达力,而设计史的学习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各民族在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设计风格,甚至是一个民族的文明的标志,在其艺术品中能找到民族兴衰的蛛丝马迹。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给予适度的史论的引导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技理同堂,培养发散思维

1.方法革新,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艺术设计是集艺术、自然、人文学等诸门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史论课和设计理论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设计的发展脉络和风格流派,为学生的设计实践起到前瞻的作用,但由于设计专业所特有的与经济和外化的物质的关系,使得人们注重其实用性而偏向快速的技能培养,忽略了史论课和理论课根基的重要性。在教学上一味倾向于实践能力,出现重技艺、轻理论的局面,看似快速技能的掌握,实际上是拔苗助长,学生普遍形象思维发达,作为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抽象表达能力相对薄弱。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地渗透理论的重要性,注重技理同堂,而不是只靠作品说话,引导学生发掘作品最本原的东西,每一个细节的出处,使其技能有所提高的同时,全方面地掌握各种知识。

2.教学改革,改变考核方式

现代设计教学中,理论和实践分离现象严重。在设计专业课程中,图形式的东西由始至终占着重要的位置。而在考核方式上,多是形象作品,这直接造成了学生浮于表面,不求深研的学习习惯。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做的是改变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在教学中,不要急于去完成作品,而是设计几个课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与创意,用自己的方法把教师交待的内容深入了解,追根究底,寻找多个脉络。运用多种解决方案,最终在教师的协助下选一个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真正实现教学主题的改变,学生在教与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占主导地位,只起引导的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在反复研究、梯次发展的课题创作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学习任务。研究学习是课题教学的主要特征,考核形式上则是作品与论文并重的形式,在研究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督促学生完成作品的同时,撰写论文,更深入地解析作品的同时更是深层次的学习过程,不仅对创作能力有了更强的掌控,对于理论与史论的灵活学习也上升了一个新的台阶。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聪明的设计者能从理论和史论中寻求到能量和智慧,在教学中注意多元化,而史论的研究正发生着观念的转换,但终是艺术语言的一部分,终不可以游离于艺术之外。波普艺术的商业性与风格化的独特性各有其优劣面,史论和理论只是提供养分,教师则应引导学生进行扬弃,以往的作品故然美轮美奂,设计大师的真知卓见也是风向标,但终只是为了辅助学生作品的完成,使作品在其辅助之下更具说服力、感染力。

现代的竞争是设计的竞争,因处在买方市场,以及时代的浮躁背景下的设计教学过于注重实践能力,而忽略了作为其根基的理论课和史论课的学习。作为集人文、艺术、自然于一身的设计专业的学生,将会是未来设计界的中流砥柱,直接影响着人们甚至是一个时代的审美。所以,在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加入理论及史论课的内容,在本质上改变学生的认知、实践、审美等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中、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的单靠作品说话的局面,在设计的同时进行论文创作,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设计,设计更具内涵。史论、理论与实践是辩证、互相辅助而非对立的关系。

猜你喜欢

设计专业高等院校
基于试错法设计专业大学生创业交流
设计专业四年连动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研究
高职设计色彩教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探究
“发现式教学”在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
浅析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基于社会需求的交互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