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中的新闻自由

2009-07-02

消费导刊 2009年11期
关键词:新闻自由网络新闻传播

武 涛

[摘 要]新闻自由问题由来已久,新闻的自由和控制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在这里我们讨论如何进行控制和如何实现自由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本文认为道德自律对媒介或对传播者作用要大于法律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新闻 新闻自由 媒介 传播

一、网络新闻自由的出现

早在新闻事业诞生之前的古时代,新闻传播自由思想就已经包扩在政治、经济、文化的思想领域中,那时集权主义、自由主义已经开始显现。到封建社会末期,随着新闻事业诞生的时候,资产阶级为谋求政治地位迫切需要传播信息、宣传观点、制造舆论,这种自由与控制之间的斗争随之变的异常激烈起来。各国的封建统治者通过各种政治手段压制异己的思想和革命信息的传播。在中国,新闻自由与控制的斗争历史也很长,但是与外国不同的是,中国古代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发展都是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并没有伴随着尖锐的阶级斗争和激烈的革命运动,在这个时期即使民间有要求“新闻自由”的想法,也大多处于自发状态,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主张,当然也没有可供实践的政治土壤。

到了当今社会,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并时时刻刻影响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从1992年开始,因特网被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就此进入了一个飞跃发展的时期。1994年因特网已经连接了150个国家和地区,有320万台计算机,直接用户超过3500万,仅仅又过又一年,全世界联入互联网的主机就增长了一倍到660万台,到1996年,这个数字又翻了一倍达1280万台,网络用户超过了7000万。根据最新统计,到2000年初,全球上网人数超过了3亿。在中国,联网主机数量也出现了迅猛增长的趋势,从1994年1月的仅1台迅速上升到2000年的892万台,上网人数从1997年底的62万经短短3年至2000年底就一跃增长到2250万人,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因特网之所以有它如此惊人的传播速度,是由它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网络的出现根本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自由畅通的与全世界的计算机交换信息。网络的出现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介面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人与人之间的地理距离概念由于信息的自由高速的流通变的模糊。举例来,我们在过内就很少接触到外国的媒体,广播尽管有短波能穿透国境,但真正有影响的国际广播电台,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拥有。电视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显著,尽管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已经通过卫星传输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由于收视设备的昂贵及各国政策和法律的限制,普通平民家庭收看外国电视节目的,即使真正接触到了,由于语言等的差异也会拉大之间的距离,而网络的出现却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

二、网络新闻自由的现状与困境

在网络世界中,之所以存在着新闻自由的问题,是与它自身存在的某种特性紧密相关的,比如说,突破了区域界限,突破了时间界限,突破了互动界限,突破了传播成本界限,突破了信息量的限制,这些都使他与自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络是无中心化的,也就是说,网络向所有人开放,在网络上无所谓信息的提供者和使用者之分,也不需要所谓的把关人,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同时既可能是信息的使用者,也可能是信息的提供者。因此网上信息源的数量“只受到希望进入互联网的用户人数的限制,在互联网上可以说是存在着趋于无限的信息提供者,或称信息源。这也就意味着在网络上信息的多样性可以达到最大化。而传统的媒介则与互联网完全不同。

因特网的发展实现了话语权由传统媒体转向大众的本体的回归,这不仅是由于因特网固有的开放性为公众提供了这种技术上的可能,更重要的在因特网营造个人的言论空间所需的花费是极其低廉的。在传统媒体时代,个人无法自由发表看法,媒介经营的高昂成本也阻止了外来的资本参与竞争。网络用户们如果想发表言论,只需打开付很少的上网费便可在任何一家网站开设的论坛或聊天室里畅所欲言,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有1000个网站提供个人网站服务,最大的网站有100万个个人主页,这些飘扬着个性风采的个人网站组成了因特网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新闻自由的视角来看今天的网络传播,我们深深感到网络新闻传播尽管拥有巨大的优势,但相比较而言,它仍是一种很不成熟的传播模式。目前我国的商业网站没有独立的采访权,只能从传统媒体获得消息,或间接的转贴其他网站的消息,因此还处在大规模的传抄阶段,同时由于大多数网站没有整合信息的能力,而缺少把关,这样一方面易引起知识产权的纠纷,另一方面给一些虚假的、有害的信息以可乘之机。

网络具有种种先天性的优势:其巨大的互动优势使其成为一个没有中心、不分等级,拥有极大的自由而少有限制的虚拟世界。在网络上,每台电脑通过互联网络协议连接,每台电脑都处在同等地位上,每个网络用户都既是传播者又是接收者,这是一个完全破除现实世界等级秩序的第二社区,网络用户在不长的时间已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语言习惯和行为规范以及价值观念,而这其中最核心的理念在于鼓励个性的自由张扬,抵制任何世俗的压制和权威。这种独特的文化心理使得大多数网民常常不满足于在网络上再扮演在传统媒体攻势下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认为应该夺回自己的话语权,因此在诸多网站的论坛,我们常常能看到很旺的人气。同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在于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及低成本化,在网络上发表消息或言论的成本及风险很小,就使得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散布种种虚假的、不健康的、对国家和政党有害的消息和言论。由此,尽管新闻自由的落脚点是在公众身上,但是在当今大众传播时代,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要靠新闻媒介,如果新闻媒介采集、加工处理、传播信息这一流程的任何一环受阻,则大众的新闻自由也无从保证。即使是传统媒体网站自办的网站也没有获得与传统媒体等同的独立采访权。

尽管新闻自由的落脚点是在公众身上,但是在当今大众传播时代,大众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要靠新闻媒介,如果新闻媒介采集、加工处理、传播信息这一流程的任何一环受阻,则大众的新闻自由也无从保证。控制和自由如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对新闻传播控制的目的正在于维护公众真正的新闻自由,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新闻自由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新闻控制问题。正如同没有绝对的控制一样,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

三、加强网络自由的管理

我们对新闻传播控制的目的正在于维护公众真正的新闻自由,因此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新闻自由问题从某种角度上说也是新闻控制问题。但是这里的控制策略的制定,必须结合网络新闻传播的实际情况,不能沿用对传统媒体的控制办法。如果说互联网的互动性和低成本化为网上噪音传播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的话,那么网络的突破地域、时间、信息量界限等特点无疑又是为网络传播的控制增加了难度。对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控制媒体的立场,保证其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和广大人民的利益服务。但对于网络媒体来说,这种有形的控制手段很难奏效,一方面每天网络信息在大规模的更新流动,另一方面每天又会有大量的新网站出现,国家根本无法实现全面监控,而对于网络自身的特点,国家欲实施审批登记或经济控制的方法也不具有现实性。正如同没有绝对的控制一样,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本身也就是控制的合理性,即统治的合理性。网络在提供广阔的自由空间的同时,也为控制提供了新的途径。加强网络道德规范虽然只是一种软性的控制手段,但我们可以认为这也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毕竟控制的最高境界是防患于未然。道德与法律一起成为现代社会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的两大支柱。网络的道德规范的建设与网络本身的内涵有着天然的契合。网络倡导平等、蔑视霸权,要求互助合作、追求公开公正,这一切为网络道德伦理体系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目前我国很多商业网站都没有采访权,它们的信息绝大多数只能来自于传统媒体,因此这就赋予了传统媒体网站先天的优势地位。传统媒体网站一般依附于传统媒体,当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一家媒体独自承办的网站,网站人员及日常业务一般统属经营网站的媒体管理,另一类是多家新闻媒体联合主办一个网站,同时向该网站提供新闻资源,这类网站一般人员较复杂,但仍可在新闻来源上加以控制。在此我们引入沉默的螺旋的传播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出于害怕被孤立的心理,以一种准统计方式的眼光观察社会,不断变化自己的观点。当社会对某种观念赞成的呼声不断升高时,人们也会表达对此赞成的观点,在赞成的呼声下降时,会保持沉默,而沉默会使原有的观点进一步失去民心,从而逐渐消失。尽管互联网有难以计数的网站,但相对某一个互联网用户而言,其信息的来源一般来说是固定的。这一点我们也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证实,尽管有大量的报纸可供选择,但读者往往只认定某一种报纸,长期固定下去。这就是对这家媒体的品牌的认同。比尔·盖茨谈到自由选择时,强调你能看到自己的每日新闻。专门为你编辑并发送给你的新闻节目可能来自NBC、BBC、CNN和《洛杉矶时报》的世界新闻,这恰恰说明了受众无论怎样的自由,其大多数还是接受来自少数主流媒体的信息。法律是最昂贵的社会组织工具,它的作用常常产生在事后,这就使得法律失去了人们可以信赖的共同期望,人们不能指望有法律的存在就能随时杜绝违法行为的产生,就使得社会经济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成本用于实施法律之外的民间保障行为。道德的实质就是同情心,就是对同胞的爱和对自我利益的克制,这是受个人利益支配的命令,它是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因为有了道德,人类社会才变的丰富多彩,才会运转有序,才会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时代主旋律。

网络真正的新闻自由的实现任重道远,它既需要我们的职权部门把好关,做好外部工作,同时需要每一个互联网用户加强道德自律,共同建设互联网上的道德文化,更重要的是,面对互联网对现实社会方方面面的冲击,我们的传统主流媒体必须介入进来,将自己原有的品牌向互联网延伸,营造自己的强势舆论区域,引导互联网向健康的方向前进。

参考文献

[1]陈力丹 论网络传播的自由与控制[J] 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3)

[2]魏轶群 网络传播如何维护新闻真实性[J]科技资讯,2007(6)

[3]陈欣新《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雷跃捷《新闻理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

[5]姜葵 关于网络新闻建构的几点探索 [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 2002年03期

猜你喜欢

新闻自由网络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新闻自由之路的艰辛与曲折——近代英国的新闻自由之路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新闻自由与人格权的冲突解读
浅议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的关系
采写网络新闻要成为“多面手”
网络新闻的交互性应用
如何写好网络新闻
新闻自由与侵权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