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莎翁传奇剧中的超现实因素

2009-06-29

科教导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神谕剧作莎翁

孙 丽

摘要《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以下简称《泰》) 、《辛白林》(以下简称《辛》) 、《冬天的故事》(以下简称《冬》)、《暴风雨》(以下简称《暴》) 四部传奇剧为莎翁晚期所作,他们的共同点即色彩弱而虚幻色彩强。

关键词传奇剧超现实宽恕和解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

笔者将莎翁晚期所创作的《辛》《泰》《冬》《暴》中所表现出的现实色彩弱而虚幻色彩强的特点用“超现实”来概括。即超脱现实,过多虚妄。关于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分析为以下几点。

1 法术、精灵、梦幻、神谕等的大量运用

法术、精灵、梦幻、神谕等等,都是他传奇剧中经常运用的。这些描写艺术上使剧情充满了浪漫气息,现实效果上则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关于神谕的描写,如在《泰》中,主人公在历尽千辛万苦遇见失散的女儿后正想寻找妻子,却在梦境中被告知妻子的下落。又如《冬》剧中,里昂提斯派人到祭司那里索求自己的妻子与人私通的明证时意外得知妻子清白而王子即将夭折的消息,而随着剧情的发展,神谕应验。这些都靠神力实现,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能的。

或许莎翁是想从现实的不如意中解脱出来,从而创造了一个虚幻的超现实世界,在他的传奇剧中,每到剧情发展的关键时刻,往往是神力扭转乾坤。

2 大量的偶然、巧合情节的推动

在莎翁的传奇剧中,很多情节的发展都是靠一系列的偶然和巧合事件推动完成,这些情节使故事跌宕起伏,读者深深为之吸引。如《辛》剧中的伊摩琴就遭遇了一连串的令人始料不及大喜大悲的事情。首先是王后是要毒死她,却使她逃脱克洛顿人的侮辱。接着,当伊摩琴被罗马军队发现,留在敌军中变成俘虏命运岌岌可危,她的父王在战场上意外的反败为胜,罗马军队全成了她父亲的俘虏,而她也是其中一个,即将被处死时,父王认出她,丈夫和她重逢,这些都靠巧合完成。

这些偶然和巧合当然可以使读者为之吸引,追随作者的笔迹畅游在人物的悲欢离合中,使莎翁的剧作广为群众接受,另外也增加了剧作的传奇色彩,使整个剧作跌宕起伏。不过,也正是过多的巧合和偶然,使得作品脱离现实。

3 宽恕、和解的思想的形成原因

主人公所秉有的宽恕与和解的美德也是莎翁剧作中一个推动事件最终可以得到完满解决的重要原因,在作品中对于矛盾的最终完满解决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好人即使受到再大伤害,最后都会因为自身所具有的善的理念而原谅坏人,而坏人最终也会因为善人的善良而良心受到谴责并最终悔悟与善人和解并最终使故事得以完满结束。如《暴》剧中,当将哥哥赶下王位的安东尼奥被魔法挟至岛上时,这个流落荒岛的国王此时是完全可以向这伙恶人报复的,不过因为他所秉有的人文主义者的人文主义精神,善良的将安东尼奥宽恕,而安东尼奥也因为被哥哥感动同时受到良心的谴责将王位还给了哥哥。莎翁的这种宽恕与和解思想我们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看,首先,他的这种宽恕与和解思想像极了托尔斯泰晚年所提倡的“爱”的宗教。在他看来,如果善与恶能彼此谅解、宽恕,那么整个故事就可以有一个完满的结局,而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比美好。莎翁的愿望是美好的,但毕竟这个世界并不是几个人文主义者自己构想出来的那般摸样,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的世界里是不现实的。

仔细分析莎翁作者晚年的心境、思想认识、及社会环境我们可以看出,传奇剧中所带有的超现实特征与之有必然联系。在心境上莎翁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锐气,在阅尽世间的沧桑后的莎翁希望一切安稳平和;在思想上及社会环境上,在人文主义初期,莎翁和其他人文主义者们热切盼望一个崭新的世界,然而,现实却是他们发现自己所希翼的新社会原来也一样丑恶,便失落起来,不过此时他们并不甘心,依然相信人文主义,于是他们要揭露,要批判,要抗议;然而当他们的抗争并没有任何作用,原有的社会危机没有解决,反而进一步加深,整个社会的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他们逐渐认识到实现他们自己一厢情愿的人文主义理想世界多么不可能,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对这个现实世界彻底失去了信心,于是他们中有些人开始向现实妥协,有些因为丧失了信心逐渐变的悲观失望,而还有一些因为希望过大,不免对现实愤恨,变得嫉恶如仇,甚至开始对这个世界破口大骂。莎翁则是把在希望在现实的世界里实现他们一代人美好的人文主义理想的最终希望转向了他的剧本,转向了未来,希望在他的剧本中用他的美好的人文主义的理想来告慰自己和一代人文主义者及他们的理想,这或许也就是为何他的后期传奇剧中脱离现实、超越自然的超现实主义如此之多的一个原因。

猜你喜欢

神谕剧作莎翁
神谕
莎翁故居梦游记
刘桂成剧作的艺术特征初探
英国争论孩子要不要读莎士比亚
赏月
秋鸽予我
453
向日葵
关于哈罗德·品特剧作中沉默手法的研究与分析
依旧说不尽的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