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王建辉:地方出版集团如何突出重围

2009-06-29

出版参考 2009年4期
关键词:跨媒体文心专业化

文 心

中国的地方出版集团从整体上看都处于一个个围城之中,地域的围城、媒体的围城、行业的围城将出版集团团团围住。随着出版业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在教材出版改革及做大做强呼声日益高涨的压力下,出版集团开始了自己的突围之路,他们希望能通过跨地域、跨媒体、跨行业来实现自己做大做强的梦想。由此便产生了新的困惑与争论。地方出版集团是否应该实现“三跨”?该如何实现“三跨”?笔者就此请教了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公司董事长王建辉。

一、地方出版集团如何实现跨地域经营

1,地方出版集团的同构化现象能否得到改善

文心:从1998年12月新闻出版署批准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广东出版集团成立至今已经十年多了,出版集团在风雨中不断发展壮大,但也还面临着各种问题。您认为当前出版集团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王建辉:突出问题是地域的局限,这是阻碍出版集团做大做强的一个主要原因。虽然有不少地方出版集团已经转制为企业,成为了市场主体,但依然难于突破地域的限制。每个省一个出版集团,包括了该省原来由出版局直属的各类编印发单位,各省出版集团内基本上都包括人民、教育、少儿、科技、文艺、古籍等出版社,在全国大格局中产业同构性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国性的大的专业出版集团的形成。省域出版集团的建立,一方面以企业运作取得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使区域性出版经济的壁垒加剧,在全国范围内难以形成非均衡性的市场竞争和兼并环境,各省出版集团都守着自己的一方自留地,找不到走出地域限制的良方。

文心:您认为地方出版集团同构化的现象短期内是否有可能得到较大的改善?

王建辉:地方集团同构现象是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形成的,在目前跨地域的专业或综合性出版集团尚未形成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有其生存的合理性。每一个省都有政治、社科、科技、教育、少儿、文艺等方面出版物的需求,尤其是每一个省都有其特殊的文化、经济、教育背景,因此地方出版集团不可能停办或者卖掉某几类出版社去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每一个省的侧重点还是各有不同,各省出版集团在五脏俱全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特点,可能在某些方面做得更强一些,在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更大一些,而在某些方面薄弱一些。比如有些出版集团可以专业出版强一些,有些出版集团可以在教育出版上规模大一些,有些出版集团可以在大众出版方面有些影响。

文心:您说的这种情况在电视领域也比较突出,比如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力,海南省则把其省级电视台直接命名为旅游卫视,其专业化发展的倾向是非常明显的。是否可以说地方出版集团应该考虑从五脏俱全的出版集团向专业的出版集团转型,起码说应该有这样的战略思考?

王建辉:可以这么认为,但若想实现专业化转型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培育某些方面的特长和竞争力,要相当的时间。

2,地方出版集团能否突破地域局限

文心:地方出版集团在文化影响力方面跨越地域的局限是完全可能的,其在组织机构方面跨地域发展是否可能?目前地方出版集团在跨地域发展方面有哪几种模式?

王建辉:地方出版集团很早就开始了跨地域运作,并有一定的突破。其跨地域运作主要有四种模式,一是跨地域设立分支机构,二是跨地域兼并重组,三是跨地域参股,四是跨地域战略合作。跨地域设立分支机构方面,比较知名的有长江出版集团的北京长江新世纪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跨地域兼并重组的事例,有江西出版集团联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重组中国和平出版社、江苏新华并购海南新华等。跨地域参股方面,如浙江联合出版集团参股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跨地域战略合作方面,如中国出版集团与山东出版集团签署协议将在资本、资源、人力资本、数字出版等方面实施战略合作等。

文心:虽然各个出版集团在跨地域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但总的来说地方出版集团各据一方的总体格局并未打破,还没有形成像20世纪初期商务印书馆在全国各地设有36个分馆那样的市场化布局。而要形成完全市场化的格局需要出版集团与出版集团之间的兼并重组。您觉得地方出版集团问的跨地域并购是否可能?

王建辉:这个问题目前还难以预测。地方出版集团之间的情况,与地方新华书店集团之间以及地方出版集团与部委出版社的情况有所不同。地方出版集团各自都拥有足够的实力,市场本身不可能把几个地方集团合在一起,一个省级出版集团只要能维持生存,就不愿被人家吃掉。可如果中央有明确意见把几个集团合在一起的话,则是有可能的,地方出版集团的地域限制是由行政分割造成的,最终可能还需要行政力量的参与才能打破。我一向认为在这方面,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才能有效。

文心:虽然地方出版集团跨地域发展还没有重大突破,但总的看会呈现一种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王建辉:从总的趋势上看,可能会有几家出版集团做得更好一些,市场占有率会更大一些,会有一些出版集团发展成为资产一百亿以上、年销售收入一百亿以上的双百亿集团,也有一些出版集团的市场影响力可能会逐渐下降,直至退化到只出版教材教辅以及协作书。

二、地方出版集团如何突破媒体的制约

1,地方出版集团能否实现跨媒体发展

文心:出版集团的发展除了受地域的局限外,还受到了媒体的制约。比如贝塔斯曼集团除了出版业务外还经营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业务,但各地方出版集团的主管业务总体上看主要是图书与期刊。您认为地方出版集团能否像国外的出版集团那样进行跨媒体经营?

王建辉:出版集团跨媒体发展也有很大的难度,向电视媒体跨越有关政策不允许,向报纸跨越很难批到报号。

出版业被跨媒体是有可能的,但出版集团跨媒体经营的难度则比较大。

文心: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组建的“第一财经传媒集团”,包括第一财经电视频道的经营资源,第一财经日报,第一财经周刊、第一财经网、第一财经研究院等,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相关资源跨媒体传播的格局,这是广电集团跨媒体经营的成功案例。出版集团跨媒体经营的难度比较大,但也有一些成功的探索,比如湖南出版集团的《潇湘晨报》就非常有影响。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在跨媒体方面做出了那些努力?

王建辉:长江出版集团主办的几份报纸在各自的领域也非常有影响力。比如《长江商报》努力探索新闻转型的办报之路,赢得了读者和市场的认可。《大家文摘报》市场零售量在全国同类报刊中排名第一,《古今故事报》全年周发行量保持中国故事报第一等。集团还成立了影视小组,参与拍摄的《幸福不拒绝眼泪》已经播出,连续剧《张居正》也即将播出。另有多部电视剧也在筹拍之中。

文心:出版集团难以大规模进入报业、电视业是因为有体制制约,这是有情可原的,但网络出版这一块几乎没有任何政策上的限制,为什么出版集团在这些方面少有作为呢?当新浪、搜狐、腾讯直大、网易、起点中文网等在崛起的时候,出版集团在做什么,出版集团为什么没能获得网络出版的先机?

王建辉:出版集团在新媒体出版方面错失良机,这并不是出版集团的错,因为当这些新媒体公司已经很有影响的时候,大部分出版集团尚未成立,有的集团虽然成立了但并没有转制为市场主体,受到了许多体制、资金、技术的制约。虽然出版集团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网络出版的先机。但依然具有后发的优势,拥有丰富的内容资源优势等,不少出版集团都在网络出版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2,出版集团如何做好数字出版

文心:您认为出版集团在互连网业务方面应该向那个方向发展?

王建辉:出版集团在互联网业务方面无非有四种定位,一是定位于集团业务的宣传与服务,二是定位于某种专业网站,三是定位于商务营业,四是定位于自身资源的数字化出版。出版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做出自身的选择,当务之急是整合资源,实现数字出版,这也是出版集团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文心:您认为出版集团或者其成员单位出版社该如何做好数字出版?

王建辉:单个的出版社做数字出版是先天不足,资源、能力、技术以及资金等方面的实力明显不足。而且出版社对做数字出版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他们关注的是当前如何赢利。地方出版集团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出版集团如何做数字出版,目前还没有成功的范例,大家都在探索之中。

文心:长江出版集团在数字出版方面做出了那些努力?

王建辉:我们一直把数字出版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全国的出版集团当中我们第一家成立数字出版部。筹建集团统一的内容资源数据库和数字出版技术平台、营销平台,指导、协调、推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数字出版工作。我们还与“中文在线”签订了—个战略合作协议,努力借助数字出版商的技术推动集团数字出版的发展。我们正在筹备—个数字出版的公司,对这一方面资源进行公司化开发。

文心:数字出版的一大基本特点是海量内容资源的结构化组合。长江出版集团及其他7家出版集团应中国出版集团之邀,欲联合共建中国数字出版网。这是否可以说是引领了数字出版的方向?

王建辉:有几家集团联合搞数字出版比一家一家搞经济一些,但如何才能实现赢利值得进一步探索。必须有利益驱动,并找到赢利模式,合作才能长久。

三、出版集团可否跨行业发展

1,出版集团是否应该开展多元化经营

文心:在出版集团成立前,虽然有一些出版社涉足多元化经营,但规模都有限,总体上看出版业以书和刊为主,经营范围相对封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出版业的发展。各省地方出版集团成立后,不少集团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甚至进入不相关的房地产、外贸等领域,这也引发了出版集团该走专业化还是;元化道路的激烈争论,您的看法如何呢?

王建辉:我认为各个出版集团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考虑,认为自己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由他自己来选择,或者是多元化的,或者是专业化的。

文心:出版集团当然有权力选择自己的道路。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国外出版集团发展的实践看,许多多元化经营的出版集团纷纷卖掉自己的非出版经营业务,专注某一方面内容的出版,而我国的出版集团却一窝蜂地去搞与出版毫不相干的房地产。为什么别人走过证明是错误的发展道路,我们还要再重走一遍?

王建辉:西方出版集团向专业化转型是在其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后开始的,而且其向国际化专业出版集团发展遇到的阻力较小,起码没有受到体制的制约。从中国的国情看,少数出版资源比较多的地方出版集团比较适合走专业化的道路,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可以说是朝专业出版方向发展的代表。但对大部分地方出版集团来说,走专业化的道路是很难做大做强的,即使在专业化方面做得比较好的地方出版集团,一般图书的规模也不大。

走专业化的道路有利于做大做强主业,但如果受出版资源或者资金限制在专业化方面无法有较大突破的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尝试进行多元化经营。

文心:中国的出版集团是否最终还是要走向专业化?

王建辉:这需要出版集团发展实践的验证,出版集团会总结自己的成败得失做出自己的决策。出版集团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后,会向专业化靠拢。出版集团的子公司必须是专业化的,母公司可以做多元。

2,地方出版集团是否可以进入不相关领域

文心:有人认为出版集团即使要多元化,也应该是相关多元化,出版集团去做房地产等不相关产业是不务正业。是这样的吗?

王建辉:我首先主张跨行业要在文化产业相关领域进行最好,这是跨行业的首要的概念。我也不反对出版集团经营房地产。如果出版集团有经营房地产的能力,能够实现赢利的话,既可以资助图书出版“以辅强主”又可以扩大产业规模,何乐而不为呢?

文心:有人认为出版集团经营房地产没有任何优势,出版集团又如何与专业的地产商竞争呢?

王建辉:出版集团做房地产不一定要自己做,可以采用与专业地产商股份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聘用专业的地产经营商来做,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培养自己的房地产人才。

文心:问题是出版集团靠什么优势与地产商合作呢?

王建辉:资金的优势、信贷能力的优势、信誉的优势等等,出版集团具有很多一般地产商所不具备的优势,而这正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文心:出版集团与地产商合作能占有主导权吗?

王建辉:当然,我们与所有企业的合作都坚持两个原则,一个是绝对控股,一个是相对控股。如果做不到绝对控股的话,一定要做到相对控股。总之要做到我们具有一定的话语权,合作方不能改变我们的任何一个决定。否则我们就没必要与别人合作了。

文心;专业的地产商也有可能亏损,出版集团做房地产及其他产业能赢利吗?

王建辉:任何企业都有赔有赚,关键在于如何经营。我们长江出版集团专门成立了辅业投资公司,在物业经营、金融债券、房地产等方面形成了我们的辅业体系,现在的辅业在我们整个产业体系当中占有3成的比重,总的来说还不错。

文心:据说有些出版集团投资纸业或房地产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形成了比较大的亏损,这是否意味着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的失败?

王建辉:对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个别经营的失误不能代表全部,一个时期经营不景气也不能代表长远。

文心:目前,长江出版集团的地产公司是否有亏损?

王建辉:金融危机对地产业有很大影响,但从长远看房地产业是要往上走的。我们集团的楼盘在市中心,受到的影响不太大,我们第一个楼盘的销售情况还比较好,销售利润肯定会比预期的少,但也仍然有相当的赢利空间。

3,地方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是否要突出主业

文心:出版集团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或许没错,但如果辅业做得蒸蒸日上,出版主业却无声无息,是否也没有尽到出版集团应尽的责任?

王建辉:我是一贯主张多元化经营一定要突出主业的,出版集团何以名之?当然是主业。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把集团打造成“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内容提供商”,跻身中国文化企业30强。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目前初步形成了“主业突出、辅业强劲”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后会保持这一格局继续发展壮大。

文心:您认为主业突出的含义是什么?是主业的产值大于辅业,还是主业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名列前茅?

王建辉:当然主要是指主业在行业内要有一定影响力。比如我们长江出版集团各主业单元2008年可以说是全线飘红,图书市场占有率排名,这几年一直都稳定在第八名,在地方出版集团中居第四位等。这些都是我们集团主业突出的表现。

猜你喜欢

跨媒体文心专业化
“跨媒体表征学习及认知推理”专栏征文通知
“跨媒体表征学习及认知推理”专栏征文通知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冬天来啦
文心杂记
请不断修炼你的“文心”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跨媒体出版物的平台互动研究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