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新教材”之我见

2009-06-28张艳霞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新教材数学知识数学

张艳霞

数学历史悠久,古老而文明。它的产生和发展直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人的生活带来了无比的优越性和美感。它与人类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食物、牲畜、工具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的分配与交换,房屋、仓库的建造,丈量土地、兴修水利、编制历法等紧密联系,时刻服务着人类。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数学也逐渐发展壮大,从古希腊开始,数学与哲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近代史上,数学又进入了人文科学领域,使人文科学的数学化成为一种强大趋势,如今,数学在尖端电子计算技术飞速发展中更展现出了它无穷的魅力,奏响着科学发展的凯歌。

然而,数学给很多学习数学的人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几乎每个人都要被它所困扰。就拿学生来说,没有说哪个同学不为学数学伤脑筋的,有的同学哪怕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结果仍不如意,久而久之还可能产生厌倦之感。那么,学习数学究竟该如何才能学好呢?这个问题其实早就有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学好数学必须把握“兴趣”这个法宝,它是推动人的原动力,催人奋进、高效解惑的金鞭。数学学科一般体现在概念性强,逻辑思维性强,知识抽象,方法灵活,比较难学,但它领域宽广、丰富多彩,给人们带来的趣味不少,直接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也不少,很多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方法有待于人们特别是教师去探索和发现。尤其是新教材的研发,更需要老师们进行新的探索与研究。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充分体现数学就在身边

新教材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意图,改变了以往课程内容偏难、繁琐,陈旧的倾向,并打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构建了体现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的新课程体系。新教材改变了以往数学教材只注重单纯数学知识、远离生活实际的体系,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就在实际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新教材编写中,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引入到社会生活场景中,把生活中的计算编到例题和习题里,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也需要数学。带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代化的生活更是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我们时刻都在和数学打交道,数学已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需要就足以引起学习的愿望,何况教材中许多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好胜心和兴趣,缩小了学生和数学理论的距离,数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了。例如:“打折销售、教育基金”等生活场景都离学生非常近,甚至就发生在学生本人的身上;“100万有多大?”、“有趣的七巧板”、“一定能摸到红球吗?”,“图案设计”、“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从不同方向看”等有趣的问题,使我们很容易想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诗句,而这一切都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所有学生都愿意上数学课了。

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新教材和旧体制的不协调问题。如:这一届初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小学时没有实施新教材,是按着原有教材上的课,且正好赶上全社会都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其综合素质达不到新教材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不仅不善于积极思考,也缺少主动思考的习惯,甚至连这个能力也不具有。再如:好多日常生活中的名词和概念,学生都不知道就更不懂,像“时差”、“成本价”、“利率”、“利息”,“销售量”,表现出理解能力差。教学中为了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名词和概念,占用了较多的教学时间,直接导致练习时间的减少,进而导致教学进度的推迟。

二、初中数学“新教材”使课堂活跃起来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新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不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而是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创造能力。

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锻炼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很喜欢“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栏目。课堂上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讨论交流时敢于发表观点,甚至争论激烈,不仅议明了当前的问题,思维还经常由一个知识点发散到多个知识点,知识间的相互关联也清晰明了。数学课堂不再是过去的教师“一言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引导,辅助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合作探讨、研究问题,围绕学生组织教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通过“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等学习活动,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并且学会学习。数学技能和思维方法得到锻炼,意志力得到培养、自信心不断发展、科学精神逐渐形成。

当然,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首先一个障碍是,在做这些活动时,性格开朗、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会主动发言,锻炼的机会多;而性格文静,不善讲话的学生(多为女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少(教学时间有限)。为了克服这个障碍,我们在教学中,尝试着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所有的活动在小组中进行,并要求组内同学互相帮助,这么做确实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和帮助:但同时又产生了新的问题,目前的教学班班额很大,又特别是我们学校,简直是超大班额,即使把学生分组即使6人一组,一个班还要分10个组以上(每班最多有90多人,甚至个别班过100人),活动中教师照顾不全,辅助,引导作用就起不到了。致使有些不够自觉的学生,把参与教学的活动时间,变成了聊天时间。其次,新教材在活动课中学生讨论时会产生很多“意外”问题,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既要考虑让学生尽量充分讨论,又要考虑教学进度和课时任务,教学中不免有些“束手束脚”。按照目前的课时安排,教学时间“捉襟见肘”,经常落后于应该达到的教学进度。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新教材把关于统计的相关知识放到各册中分别独立教学,虽然内容是由浅入深,但给人的感觉是相同的问题重复出现,而且每学期时间相隔太久,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早就遗忘,学生和老师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难学,老师难教。

以上,是我个人的体会及一些不见得正确的看法,在教学观念上可能还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会在今后的实践中,积极学习新的理论与方法,逐渐靠拢“嘶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完成新教材的实验任务。

猜你喜欢

新教材数学知识数学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