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提高学校德育效益

2009-06-25王建家

新校园·上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抓手学校德育管理制度

王建家

学校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园地,其工作是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开展的。而且学校工作本身就创造和发展文化。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普遍重视。而学校工作是包括教育、教学、后勤等工作的一个有机整体,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的重要任务,从根本上说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一致。

一、校园文化的基本涵义

校园文化是指在历史中积累形成的反映学校师生的价值取向、团体意识、群体心态、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物质、制度与精神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学校的整体布局、环境布置、设施设备、校容校貌等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条件,也叫校园显性文化,主要解决环境育人的问题。

校园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体制系,主要解决管理育人的问题。制度是影响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制度的确立和实施,能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是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手段。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认同的共同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是一所学校的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班风和校风上。

校园文化具有时代性、综合性、独特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可起到如下重要作用:

(1)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它能引导师生员工去追求共同理想,实现社会所需的、学校所设定的奋斗目标。

(2)陶冶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给学生很大的感染力,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自己的言行与学校要求和环境相适应,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3)规范作用。学校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校纪校规、师生关系、集体舆论等,对学校师生员工来说就是需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或道德规范。

(4)激励作用。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学生认识世界,可为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提供广阔天地,增强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有利于学生增强自信心,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

总之,校园文化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等过程中。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丰厚载体,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二、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的一致性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学校各项工作的积极配合,其中自然包括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从根本上来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从物质文化角度讲,教育与空间紧密结合而演化出的校园,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它积淀着历史、传统和社会价值,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意义。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物质环境对学生是一种示范、一种教化、一种熏陶,可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耳濡目染、养性怡情的作用。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而符合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具有时代特征、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和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德育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是学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此,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现代管理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与动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括全校师生,德育工作单靠几个工作人员的努力是搞不好的。因此,要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要求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管理,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工作实效。

(2)整体性。系统论原理要求学校各项工作从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出发,合理组合各个成员的力量,以达到最高的管理效果。这就要求每个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既能较好地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又能较好地发挥各项工作的合力作用,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工作实效。

(3)科学性。校园环境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校的教育规律,要遵循生理学、心理学、学校卫生学、教育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合理调控,使校园环境成为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使规章制度既体现学校集体的意志、传统和风格,又切实可行。

(4)时代性。学校处在一定的历史时代,学校教育工作必须以符合时代精神的原则作指导,注重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赋予它新的时代特征。比如,艰苦奋斗永远都是个体成才的必由之路,是人们自觉的理性的战胜贪欲和惰性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自我约束和激励的体现,因此必须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但现在所提倡的“艰苦奋斗”。显然应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中所提出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内涵有所不同,否则便是不合时宜,对学生就起不到多大的教育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

1.建设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环境

学校环境的清净、优美,教室布置的严肃、大方,食堂和寝室的清洁、温馨,都将给学生以感染和熏陶,进而激励其热爱学习、热爱学校,同时养成爱护公物、遵守纪律、讲究卫生、关心集体等文明行为习惯。

(1)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上对校园建筑进行规划,以便把各种环境因素有机协调为一个整体,使它们向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向发展。

(2)绿化校园。校园内要四季长青,鲜花常开。校园绿化布局讲究园艺化。花木品种多样,高低错落有致,提高绿化品位,使学校成为鸟语花香的乐园。

(3)美化校园。在走廊、过道和室内墙壁上。可配制与环境协调的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学风条例等精致的标牌;在校园内的合适位置,可建造雕塑、碑刻等。尤其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内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资源,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4)校园环境知识化。要充分挖掘学校的各种资源,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形式,加强各种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比如,在校园的花草树木上挂上精巧的小牌,介绍有关植物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其求知欲,还能让人产生美感。

2.建立全面具体、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制度

建立各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仅是科学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因此在制定、实施规章制度时应有目的、有计划地从教育性角度来考虑。要建立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工作的学校管理制度,可从如下几方面考虑:

(1)从管理制度的内容来说。应

做到:第一,全面具体。也就是说,管理制度的内容应涵盖师生在校园内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样才能使师生全部的校园生活都能符合一定的规范,使师生在学习工作中都能有章可循。第二,切合实际。这是指所指定的规章制度应符合时代、学校以及师生的实际,尽量避免滞后或过度超前。这样的制度才有可行性,才能对师生真正起到规范和教育作用。第三,可操作性强。这包括:要求明确,师生经过努力能够达到;适度量化,便于进行检查和评价。

(2)从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来说,应坚持民主参与原则。对任何人来说,自己参与制定的规章制度往往对自己更具约束力。而且民主化管理。有利于管理者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规范、不科学的行为,增强学校内部的凝聚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增强其参政议政的能力,进而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效益;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加关心学校的发展,从而提高办学质量。因此,学校管理制度应该在广泛征询师生意见的基础上,逐步制定和完善,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有效性。

(3)从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来说,应做到:第一,过程管理与结果管理相结合。管理制度的实施本身是一个过程。所以,通过学校工作对学生讲行教育和管理,不仅要看结果,看奋斗目标的最终达成度,更应重视日常的检查考核与反馈,从而使规章制度得到层层落实。第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习惯,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第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制度只有深入人心,其相关要求才能化作人们的自觉行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逐步引导学生将外在的校纪校规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念和行为标准,从而实现自主管理。

3.通过多种多样的渠道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校风是一所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由社会影响、教工工作作风、学生行为习惯等要素构成的校风一经形成。将对学校师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形成良好的校风是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具体讲,可采用如下措施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1)注重教师的表率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情操和工作严谨的人。每位教师都必须做到:作风正派、举止端正、谈吐文明、工作负责、坚持原则、实事求是,身教重于言教,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相关人员应立足于本职工作,充分利用有利条件,从爱护和关心学生的角度出发,从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出发,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和典型事例。耐心细致地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3)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学校德育工作。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师生的情感、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抓手学校德育管理制度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涉军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探讨
冯“虚”御文,尽“虚”其能
购阿购:商业生态圈里的“抓手”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