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分析

2009-06-25

科教导刊 2009年28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团组织载体

姚 磊

摘要近几年大学生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紧密联系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应积极开展各类创业服务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推进学生创业素质。本文旨在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服务学生创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创业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高校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创业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服务学生的重要举措之一。虽然大学生创业的热潮正席卷整个神州大地,但是随着大学生创业人群的扩大,也暴露出大学生在面对创业时显现的诸多不足:

1.1专业知识不足

大学生创业热情高,但创业知识却十分缺乏。没能系统学习商科的知识,导致实际操作中一边创业一边补知识,成为事业迅速发展的障碍。还有一部分,因缺乏知识基础,导致不能在市场竞争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商机。

1.2缺乏实践锻炼

对于创业人才的培养,实践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学生不参与社会活动,就会使他们的认知面较为局限,成为其未来创业成功的巨大瓶颈,使大学生在沟通、管理和策划等专业能力方面显露出弊端。

1.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的残酷性认识是不充分的。若在艰苦的创业中稍遇挫折,马上感觉悲观绝望,选择放弃的不在少数。因此,大学生创业很容易出现“一捧就飘,一压就垮”的现象,这是创业者心理承受能力的不成熟。

2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具有的优势

2.1组织机制完整

在高校之中,共青团组织体系是十分完备的,这是做好创业服务工作的前提。作为共青团组织重要的组成部分,社团和学生会也能发挥重要的组织职能,开展符合其实际需求的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2整合资源高效

共青团组织具备整合校内外资源的优势。在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上,就十分需要共青团组织发挥纽带作用,利用校内外资源,尤其是提供锻炼能力的平台。例如完全可以组织有创业理念的学生前往创业型公司调研、考察和实习,这些切身的感受对于他们深刻认识创业将很有帮助。还可以联合校内各个部门为创业团队解决场地等实际困难等等。

2.3工作载体丰富

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共青团组织的工作载体十分丰富。通过这些载体,不仅可以通过学生宣传媒体来营造创新创业氛围,而且通过社会实践、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来铸造学生中的创新创业先锋。这些工作载体将有助于学生在磨练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高效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中的作用分析

3.1创业精神熏陶

共青团组织首先要着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团组织要利用丰富的工作载体,营造出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改变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创业机遇时“有心无力”的局面。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使得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去感受和体会创新的乐趣,在创业精神的熏陶中成长。

3.2创业知识储备

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创业知识储备方面大有可为,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来使他们做好知识储备。例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就是一个好机会。参与比赛的团队,融合了各个专业的同学,他们所撰写的创业计划书必须从现实市场出发,通过融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及生产运营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详细论述。这是一次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的好机会。

3.3创业能力培养

共青团组织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力求通过在社会活动的历练中多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在这些平台上,有机会使得他们学会用商业的眼光与顾客交流、与投资者合作,甚至懂得与竞争对手抗衡。团组织要整合资源,为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拓宽途径。

3.4创业心理调节

作为创业者,具备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是十分需要的。团组织开展的各类创业模范论坛活动,邀请成功者现身说法,在聆听中让大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创业中的胜利与失败。同时,举办的各类竞赛本身就在诠释“胜者为王”的商场规则,通过创业比赛的形式,让大学生明白:只有抓住时机,不惧困难,才能最终夺取胜利。

总之,高校团组织要通过多个角度积极地发挥自身优势来服务于大学生创业,为培养适合国家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多做贡献!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团组织载体
高校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对策研究
以多媒体信息为载体,展数学课堂魅力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以学习故事为载体 提升教师察析幼儿学习行为的能力
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探微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斯坦福再得福布斯最具创业精神大学榜头名
机会的载体
创业精神传授
在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中加强和改进共青团工作的体会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