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图书馆社会公共产品属性与社会公平

2009-06-24张永玉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张永玉

关键词:读者公平;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公共产品

摘 要:图书馆所固有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着其社会公益性特性,决定着其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根本属性和职能,公共图书馆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把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以营利为目的所运营的任何产品都不是“公共产品”,也都不具有社会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015-02

On Social Public Welfare of Library and Social Justice

ZHANG Yong-yu

Key words:reader fair;social public welfare;public service;public product

Abstract:Library inherent nature and the function were deciding its social public welfare characteristic, was deciding it shoulders is providing the public product or the public service basic attribute and the function, the public library should by the government it take naturally an item of public product provides to the society.. Take seeks to make a profit as goal operation any product is all not “the public product”, also all does not have the social public welfare.

当前,随着我国实行政府体制改革,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逐步深入,关于社会公平性问题再一次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面对着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挑战,事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公益性、公共产品与社会公平等一些基本概念,我们也有进一步弄清楚的必要。

1 图书馆职权法定与“社会公平”

现代社会,国家政体的合法性源于“主权在民”原则,通俗地讲就是由“老百姓当家作主”。而能够“当家作主”的老百姓,应该是具有基本的素养,有当家作主能力、负责任的老百姓,但是具备这样的素养和能力是不会与生俱来的,只有文化教育,才是促进社会阶层之间发生流动的有效机制。人们通过接受教育以及由此而获得的素养和能力,才最有可能改善其社会地位和境况,因而教育公平是构成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因此,接受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人权。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延伸,它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育权利平等,主要指在法律上要保证每个公民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均等实际上是教育权利平等的具体体现,其核心是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在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和享用。

公共图书馆被公认为“是个人行使民主权利和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基础”,是人们寻求科学知识,实施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的重要场所。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明确定义“自由地、不受限制地获取知识、思想、文化和信息,是个人行使民主权利和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基础”,“公共图书馆是知识之门,应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向所有的人免费提供服务”。当今社会,在知识的财富积聚效应前景和社会对劳动力资源的倾力关注等决定性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文化教育对于每一个家庭、每一位读者在教育权利的任何层面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表现得更为迫切。特别是稀缺的优质文化教育资源的竞争在今天日益演变成为一个敏感的读者公平话题:2005年度,国家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关于实现自身拥有资源内容与限制知识和信息接受权、利用自由权问题即在图书馆界所谓的“国图事件”;苏州市图书馆关于对待善本书的保护与读者获取利用权益纷争即“苏图事件”等闹得沸沸扬扬的,如何保障公民教育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已成为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而在当前的教育现实中,公共图书馆必将承担起实现我国公民教育权利和机会平等的教育公平职责,从而保障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获得平等发展机会的基础。

2 图书馆“投入不足”、地区不平衡性及其社会危害性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建设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和相对短缺性。据文化部统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进步,省级图书馆和相当数量的地(市)级公共图书馆发生了明显变化,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县(市)级公共图书馆也出现了,例如江苏昆山市图书馆,建筑面积18 600平方米,藏书47.2万册,新书比例达70%以上,全面实现了藏阅合一;馆内装备了先进的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计算机公共网络系统,拥有信息节点800个,无线网络覆盖全馆区,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全国拥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2767个,而美国为15 000个,英国为5000个:(1)若按区域分布面积分析:我国每354平方公里才拥有1座图书馆,是英国每50.9平方公里的1/7;(2)若按地理位置分布计算:《宣言》就明确规定了较合理的分布标准,即每4公里一座。目前中国大陆平均每33.5公里才拥有1座图书馆,美国公共图书馆幅射半径只有1.5~3公里,日本图书馆的幅射半径竞是1.5~2公里;(3)从人口拥有图书馆数量看:《宣言》规定了政府应当保证平均每3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可我国目前每45.9万人才享有1座公共图书馆(全国平均每1181人口享有1平方米的阅览面积),美国每1.3万人1座,英国为1.23万人1座;(4)从国民人均图书馆购书费上比较,地区贫富相当悬殊:2000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经费0.29元,广州为0.75元,上海为2.6元,北京为1.4元;(5)目前全国县级图书馆职工的工资财政基本都能支付,可是购书费、业务费仍然少得可怜:据文化部统计,2003年全国有534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1分钱购书费,占当年县级图书馆总数的23.8%;2004年扩大到720个,占32.5%。从区域看,无购书费的县级图书馆80%在西部;从省区看,有4个省区超过50%的县级图书馆无购书费,有7个省区40%~50%的县级图书馆无购书费。2004年全国人均购书经费0.33元,较少的安徽省也有0.058元,河南仅为0.04元,河南南阳13个县(市)人均只有0.0033元。

这种地区建设投入不平衡现象实际上是倒退为以经济能力来分配国民文化教育资源的落后方式。其实,与以能力为本位的市场公平竞争原则根本不同的是图书馆所遵循的是完全平等原则,它不仅表现在“不分年龄、种族、性别、宗教、国籍或社会地位的任何公民”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和机会均等,还应该是“自由地、不受限制地”且是“免费取得”。实际上,图书馆资源配置也是一种作为分配公民教育机会的手段。近年来,各省市相继制定了《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或《条例》等法规规范,然而,尽管从法律上制度上分配图书馆资源,也并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均等,甚至也不能完全实现以“能力”(这里指读者接受文献知识信息的智力)来分配图书馆资源所依据的竞争原则。因为接受图书馆服务不仅与读者自身的智力相关,而且甚至主要与读者所受的文化教育程度的优劣或所在的地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相关,实际上就是指所配置的图书馆资源的优劣。这样一来,公民平等接受图书馆免费文化教育机会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读者接受图书馆服务的程度,而接受图书馆服务原则上仍是以个人的能力为依据,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对图书馆有认知能力的公民才有可能享有接受图书馆服务的机会。

3 图书馆的社会公益性与公共产品

著名的经济学家1970年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萨缪尔逊在阐释公共产品这一概念时,萨缪尔逊认为,作为人类行为的结果或者产出,其中有一些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即公共产品。被称作公共产品的这些产出,存在着私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差异,或所谓的外部效果。当一种产出的社会效益大于产出提供者的私人效益时,称作具有积极的或者正的外部效果,反之,则具有消极的或者负的外部效果。具有外部效果的产出就是公共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即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会排斥或者减少其他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正是由于公共产品是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所以,公共产品所具有的非竞争性特征表明了社会对于该类物品或服务是普遍需要的;而公共产品的非排斥性特征则表明了收费是困难的,仅靠市场机制远远无法提供最优配置标准所要求的规模,在这样的两难处境下,政府机制的介入是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

按照萨缪尔逊的理论分析,市场产品(私有性产品)是由市场竞争、配置而产出的,而公共产品(公益性产品)绝不是由市场竞争直接提供的,而是由政治决策和政府财政供给而产出的。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集藏和传承人类社会精神文明成果的社会文化组织,其服务是面向整个社会公众一律平等地免费提供的,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共同消费、共同受益,所以它具有效用上的共享性、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受益上的非排他性。其所固有的性质和职能决定着其社会公益性特性,决定着其担负着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的根本属性和职能,公共图书馆理所当然应由政府把它作为一项公共产品提供给社会。而市场产品则不同,它是谁付款谁享用、谁投资谁受益、谁占有谁主导。因此,既然公共图书馆是一个消费型的公益事业,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要起到主导性的作用,政府机制的直接介入是解决图书馆事业发展问题中“投入不足”、地区不平衡性的惟一途径,也只有由政府提供充足的经费和财政支持才能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文化权利得以维持和发展。

所以,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图书馆事业发达与否,重要的不是看有否作为“标志性建筑”或“文化装饰品”的图书馆,而是看图书馆是不是星罗棋布。著名的世界现代图书馆运动中形成的核心理念之一有三句话:创办图书馆;创办市民身边的图书馆;创办在市民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图书馆,其道理也都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刘明海,王淑娟.试析教育机会均等[J].上海教育科研,2006,(0).

[2] 文化部.中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N].中国文化报,[2001-04-21].

[3] 周朗,李晓清.我国县级公共图书馆数量多欠账多半死不活的居多[N].人民日报,[2006-01-03].

[4] 萨缪尔逊,诺德豪斯.经济学[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5] 崔晓文.城市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J].图书馆论坛,2004,(6).

猜你喜欢

公共产品公共服务
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更新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互联网+”公共服务供给对策
地方政府为什么要购买公共服务
两型社会视角下中职教育免学费的必要性研究
公共产品消费视角下边缘地旅游剥夺及其应对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