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农业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2009-06-24刘学勋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刘学勋

关键词:农业图书馆;农业信息;新农村建设

摘 要:论述了农业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其资源优势、设备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 发挥农业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09)01-0138-03

农业图书馆以其服务农业科技事业,拥有特色馆藏和服务对象相对集中等特点,在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农业生产服务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命题的提出,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当前主要的历史任务。作为集科技、文化、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农业图书馆,又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抓住这一契机,迅速适应农村对图书馆服务多向性的要求,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丰富的农业信息资源为支撑,为广大农业信息用户提供多元化的信息咨询服务,发挥农业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农业图书馆服务本省农业的优势

农业图书馆(科研院所)不仅是国家最重要的科学资源基地,也是国家最重要的科普资源基地。把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列为自己的工作任务,推动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图书馆责无旁贷。农业图书馆作为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聚散地及窗口,承担着振兴农业经济、推广农业高新技术、对农民进行科普宣传和教育的重任,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时代赋予农业图书馆的责任,也是农业图书馆工作的必然。

农业图书馆服务地方农业的优势有三:一是丰富的特色馆藏、权威性的农业科研专家队伍及科技成果和信息;二是高素质的图书情报管理人员;三是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

1.1 具备大量系统完善并富有特色的农业信息资源

农业图书馆是收集农业信息资源的重要部门,多年来在为科研、教学、农业生产服务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特色馆藏,既具有藏书质量高、藏书量丰富、藏书系统完善等特点,又具有专业馆藏书特色,便于开展特色服务。大量与农业科研和生产相关的专业资料、图书、报刊、检索工具、视听资料、多媒体光盘等类型齐全,且具有农业特色,这就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一般来说,农业图书馆收集农业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优于高校及县市级图书馆,且农业图书馆的馆员素质较高,许多馆员具有相当水平的农业专业知识和图书情报专业知识,这就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了人才保障。

1.2农业图书馆的另一优势是掌握农业科研成果和人才信息

农业科学院是农业科研的专门机构,是农业科技人才的汇集地,更是汇集着大量难得的农业专家,他们掌握着农业生产科研的尖端信息。大量的科研成果来自农业科学院、农业图书馆,能及时收集、整理这些信息,以便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信息用户,将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农业图书馆了解各专家研究领域及特长,建立专家人才信息库,收集整理、甄别各类信息,有针对性地提供给农村市场,也是为新农村服务的有效方式。另外,农业图书馆的馆员,还可多渠道与专业人才联系,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这也是农业图书馆的一个优势。

1.3 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优势

目前,农业图书馆都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设备,如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农业图书馆大都拥有丰富的软件技术开发经验,建立有自己的园区网。先进的现代化技术设备和多媒体网络设备,为读者提供了利用馆藏资源不受时空限制的有利条件,使得其服务功能更充实、更全面,使需要农业信息的用户能方便地查找到与本研究领域相关的网站、研究机构、数据库资源、专家学者等内容,用户可通过网上电子论坛、电子公告栏、电子邮件、农业专家在线咨询等虚拟参考咨询方式,在全球范围内多渠道、多媒体、多接收点地直接搜集和获取农业文献信息资源。

2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中的内容和措施

2.1 农业文献资源建设

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基础,农业信息资源库建设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现有馆藏中、外文专业图书8万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4300余种,46 800余册;中、外会议论文115 900余份。1993年,该院图书馆开始了芝麻文献数据库建设,2000年开始了省农科院局域网及光盘检索中心建设。目前,该院购买的中文数据库有: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题录数据库、万方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外文数据库有:CBAI文摘数据库、AGRIS文摘数据库、万方外文文摘数据库;电子图书一万多册。自建数据库有:品种数据库、成果库、农业专家数据库、新书目数据库、期刊目录数据库及芝麻文献数据库。可见,作为农业型图书馆,应加大力度搞好农业文献资源基本建设,充实馆藏资源,提高馆藏质量。充分发挥科技文献信息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传播方式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加速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2.2 开展远程教育与农民培训

为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省委组织部开展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活动,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采取“多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为农村远程教育系统制作多媒体教育培训课件,开展农村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培训。现已开发制作《早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麦田杂草的除草剂使用技术》、《小试纸解决大问题》等专题片15部,今年计划制作22部,以后每年制作15~20部。2001-2004年连续三年,河南省农科院图书馆免费向本省“三个代表”驻村工作队员编发《驻村科技信息》每人每月三期。该馆从1997年开始至今编印《农业科技参考》每月二期,按时定期发放到全省主管领导部门及各农业部门领导手中。在每年三月份科技下乡活动中,他们还组织编辑了《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新品种、新技术丛书》小册子,免费向农民发放。在有些县(市)、该馆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和农村经纪人培训活动,满足了农民技能培训、信息服务的需求,促进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帮助农民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文化知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加快了他们由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转变过程,以适应农村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3 加强农业信息网站的建设

网站是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的媒介,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利用网站的信息服务窗口作用,注重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农民提供一个信息发布和获取信息的平台。我国目前的农业信息资源建设层次较低、质量较差。全国虽有农业信息网站2000多个,但网上综合性信息多,实用性信息少;简单堆砌的信息多,精心加工的信息少;特色信息少,共用共享库少;目录数据多,全文数据少;许多还不能实现联网检索。一些农业科技成果与农民和农村实际脱钩,农民利用不上。有价值的信息闲置和所需信息短缺的状况并存,信息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所有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农业图书馆有义务提高农业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图书馆员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收集、分析、甄别、加工提炼、开发利用等手段,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数字化存贮、网络化发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方便农民检索利用。农业图书馆网站还应和其他相关农业信息网站链接,为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制定相关信息政策,保证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制度化、规范化、惯例化。应在统一规划下,调整农村信息资源的布局,提高农村社区网络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束语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中,应牢固树立提高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使命意识和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服务意识,拓展农业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强化农业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提高农业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农业图书馆在面向社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放的同时,其自身建设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农业图书馆对内成为本省农业科研、生产及科学普及的信息平台;对外成为信息交流、宣传展示本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成就的窗口,为振兴本省、服务“三农”、实现本省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信息保障,在开展科普宣传、农业文献资源有偿服务、远程教育等方面产生不可估量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贾宝红,宋治文.浅谈地方农业数字化图书馆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2,(5).

[2] 王永华.浅谈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农业网络信息,2007,(8).

[3] 周玉芝.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1).

[4] 黄英惠.农业高校图书馆为新农村建设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供给侧改革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探讨
新农村建设中加强消防监督管理的对策研究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我国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改革探析
浅议经济法制思想与新农村建设
加快农村文化发展 助力新农村建设
海南省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