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撒娇有理 宠爱无过

2009-06-19

为了孩子(孕0~3岁) 2009年10期
关键词:情绪稳定住校双胞胎

张 榕

我家的3个孩子,高中时期由于学校太远,都住校。为此家中老人及亲朋无不担忧:从小生活优裕,娇生惯养,没有吃过苦的孩子,能适应住校生活吗?生活能自理吗?而我却不担心,我觉得他们有足够的“底气”适应新的环境,这个“底气”来自于孩子从小尽情的撒娇,以及我充分的宠爱。事实证明我是对的。看到孩子都顺顺当当适应住校生活,欢天喜地结束军训归来,曾经担忧的家人连说“没想到”。

其实,孩子从一出生就有一种本能: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希望得到回应,也就是通过撒娇得到宠爱。婴儿时期,只能是哭:饿了,哭;尿了,哭;不舒服了,哭;想要人抱了还是哭。大了以后逐渐用语言、用肢体表达更多爱的需求,也不仅仅是要求抱一抱了。当这些需求及时得到满足时,孩子就会很安心,表现得情绪稳定,有自信心。相反,他就会不断地发出各种讯号来探测自己是否被爱,表现得不安、烦躁,缺乏自信,严重的话,走向社会后会产生对人的不信任。

这些不是我说的,是我在日本时从育儿书上看来的,听幼儿园老师和其他家长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我家的3个孩子从小都很要我抱,我都尽量满足。尽管家里老人提醒我,不能多抱,抱上瘾就麻烦了。但我觉得那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孩子高兴,我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呢?可是生了双胞胎以后,在国外,自己带3个孩子,忙得脚后跟都朝前了,对大一点的儿子的要求几乎都成了“等一会儿”、“知道了”、“以后再说”。无奈,没有三头六臂,只好先顾两个小的。当时儿子3岁,其失落程度可想而知。

3年后,我们全家回到上海,女儿大了,家里又有阿姨和老人帮忙,我空闲多了。这时,6岁的儿子就像“补课”似的见缝插针又撒起娇来,粘着我,要我抱。于是周围的人就说,这么大了还要抱,难为情难为情。我也产生了困惑,这么大的男孩子,还要不要包容他的撒娇,是不是应该把他推开呢?60多岁的本田太太知道了我的困惑,笑呵呵地说:“放心吧,尽管满足他撒娇的要求,前几年缺的,现在要补上了,等到他满足了,不用你推他,他自然就离开了,到时候你想抱,他还不要呢。”还真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儿子自然就不再那么粘着我撒娇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能够及时地补上了儿子缺失的撒娇,若是再晚两年,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再这么直白地表达自己撒娇的需求了,那么这种缺失就会伴随他一生,或许在某个阶段会下意识地、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我有一个女友就结识了一位下意识寻求母爱的男士,尽管这位男士很优秀,女友最终还是和他分手了,原因是:“我毕竟不是他的母亲。”后来得知,这位男士的母亲虽然很爱儿子,但极少在儿子面前表露温柔的一面,即使在儿子小时候,也很少有搂搂抱抱、拍拍脑袋摸摸脸蛋儿这样的举动。

在我生了双胞胎以后,儿子还出现了“返婴现象”,明明自己能做的事也要我帮他做,吃饭也要喂⋯⋯仿佛自己也是婴儿,需要和妹妹一样被照顾。当时我很担心,也很困惑,一边满足他的要求,一边嘀咕这样做对不对。于是咨询了幼儿园的园长、老师,老师们都说:他在幼儿园一切正常,情绪稳定,没有任何类似的情况,而且越来越像个小哥哥,这正是因为有了你在家里对他的包容,满足了他在这个特殊时期的一些看似无理的特殊要求,使他情绪得到稳定,身心得到平衡,他才能愉快地度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放心吧,这是一时的,很快就会过去的,只是你要辛苦一阵子了。当时,老师的话给了我极大的力量,所以十几年后的今天,老师的这番话我依然记得一清二楚。我们常说温暖的家是孩子的避风港湾,我看还应该加一句:母亲宽厚温暖的怀抱和包容是孩子精神上的加油站,是孩子吸取力量的基地。如今,我的3个孩子尽管都很恋家,但他们对走出家门没有畏惧和恐慌,因为他们知道身后随时都有一个坚强的后盾。

日本有一位育儿专家经常被年轻妈妈们问道:我应该什么时候让孩子放开我的手?过多的宠爱会不会有害?面对这样的提问,他总是回答:当孩子吸满了爱的养分,推开你的手的时候,请自然放开,这个时期因人而异,你说了不算,孩子说了才算。至于宠爱,尽你的所能宠爱他吧,对于小孩子,宠爱没有过多之嫌。

或许会有朋友说,这还了得!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小祖宗、小皇帝,还能如此宠爱他们?没错,我们说的是撒娇和宠爱,而不是无理取闹和溺爱。关于这一点,我们下次再接着聊。

猜你喜欢

情绪稳定住校双胞胎
编读往来
词语双胞胎
哲理漫画
双胞胎逛“1元店”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分析住校中学生心理健康现况
师生情绪与高中英语教学
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情绪稳定状况的研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