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大凉山

2009-06-19

先锋慈善 2009年4期
关键词:草皮大凉山义工

老 黑

写这文字是希望真实地记录下一些值得回忆的东西,记录下一群善良的人们在那段时间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看到一封来自大凉山的信,那是布拖县苏古村乐安乡的代课教师马黑拉牛写的信。他说在那个贫瘠的地方,有几十个孩子需要帮助,教室四处漏风,没有学习用具,缺少过冬的衣物……

于是一群成都义工终于走进大凉山。从那一刻开始,成都义工就和这片土地有了割舍不断的牵挂……

再次走进布拖,却是要把4位从未走出过大凉山的彝乡师生接到成都,感受这座经历地震依然美丽的城市。成都义工魏佳文(17岁、在校学生)、吴卓(成都某高校教师)和成都电视台真实人生栏目组记者老邱一起,又一次走进凉山。

那天,得到拉牛老师一行已经起程的消息,一群义工便早早来到了车站。魏佳文随时报告行程的短信,让每个人很是激动。晚上快10点,拉牛老师一行终于到了。

拥在车门,看到车上下来的每一位旅客,大家的脸上写满了欣喜与激动,准备好的布娃娃第一时间送到了两个孩子——阿平俄及(男)和比机木小兰(女)的手上,给拉牛和吉果两位老师的则是最真诚的拥抱。拉牛老师握着每一个前来迎接的义工的手,不停地说着感激的话语。末了,准备离开车站的时候,拉牛老师像是记起了什么,急忙跑到他们从西昌到成都乘坐的大巴车的车底货箱里,拖出一大袋东西,抱到我们面前“我们那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这是给成都朋友带的土豆。”

晚上10点多,经过市区,拉牛老师看着窗外,用了一个词“眼花缭乱”来形容,说就这样回山里去,就是死也值得了。

在成都的短短几天,让义工最头疼的就是带着老师和孩子过马路了。在布拖县城是没有红绿灯的,乡里甚至连柏油路都没有,更不要说斑马线等交通标志了。拉牛师生的脑子里根本没有交通规则,绿灯在走,红灯在冲,稍微一点点疏忽,就常常把陪行的义工吓出一身冷汗。最头疼的是小兰,她几乎听不懂普通话,对她说的所有话都要通过老师翻译。所以在成都的几天里,只要上街,一定要有义工贴身随行。

拉牛老师是4人里面最勤奋的一位。每到一处,便掏出笔记本详细记录下地名和他的见闻:春熙路、锦里、武侯祠、金沙、宽窄巷子,甚至还有些大厦的名字、高楼的层数。看上去有些幼稚,甚至有些好笑,但是拉牛老师的态度极其认真。对于我们的路讲解,他都会认真记录——半蹲在地上,将笔记本放在膝盖上疾书。

参观活动有幸得到了成都磨子桥小学的大力支持,学校敞开校门欢迎我们到来。

在磨子桥小学,操场上的全橡胶跑道、多功能电教室、电脑室、多媒体教育、可以装备几个乐队的乐器等等,令彝乡师生大开眼界。见到篮球场上球栏下的草皮几乎没有一点尘土,拉牛老师跪在草皮上,轻轻抚摸着草皮,口里喃喃自语:“比我们那边的床都舒服……”俄及和小兰则在草皮上快乐地翻滚着。看着他们纯朴的笑容,我们内心也洋溢着满足。

静下来的时候,我甚至有些羡慕他们。尽管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没有超市,但他们也少了浮躁、虚伪和喧嚣,没有应酬,没有奔波,没有矫情。甚至他们把穿脏了的裤子翻过来再穿的举动,在我看来也是那么自然。和他们比起来,我们的快乐是那么复杂和不易。

到成都的第二天晚上,曾有义工问拉牛老师“苏古村的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

拉牛老师说:“衣服、鞋子、书包……天快冷了,80多个孩子没有衣服穿。”拉牛问我们,有没有衣服可以让他们先带回去一些。

其实我们准备了一吨左右的物资要送过去,但是我们不忍心让两位老人带着两个孩子,背着大包小包艰难走回去。可是临走前一晚整理东西时,义工朋友们带来的礼物——书包、鞋子、衣服、食品等已经塞满5大包。

我们坚持把他们送上列车,因为几个人毫无出行经验,而且行李又多。进到候车厅,我们用几十块钱从茶座通过vIP通道进到站台,时间很紧,一路疾冲。将大包小包摞在座位上,简单安置停当,距离发车时间也差不多了。

我挤下了车,在站台上望着坐在窗边的拉牛老师。拉牛也望着我,擦着眼角的泪水。一路陪同的义工老湾对我说过,这几天的花销等于两位老师几年的工资。可是,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实在太有限了!

我希望他们还有机会再来成都,特别是俄结和小兰。希望孩子们来成都上大学,学成了就回去建设自己的家乡。

忽然间,觉得自己好傻。习惯性地低头晃了一下脑袋,而车已经缓缓离站了。

后记

回去后不久,拉牛和吉果两位老师因为年龄原因不能继续执教了,但谈起成都之行,他们还是兴奋无比。

今年夏天,我们还将前往那里,为孩子们援建图书室。

感谢参与活动的所有成都义工!

猜你喜欢

草皮大凉山义工
阅读理解专练(五)
冰岛草皮屋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余草皮的大学梦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别了,亲爱的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