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声乐课的“教”与“学”

2009-06-15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歌唱者喉咙声乐

刘 明

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声乐是一门技能性、艺术性、实践性、直观性极强的的学科,教学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教师和教学方法则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要善于把握声乐教学规律,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法和理解能力不同,因而其“感觉”千差万别。教学双方都千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学而不得反成“病”,声乐教学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作,它牵涉到多方面的问题,这里仅以“打开喉咙”进行探讨。

许多老师在声乐教学中,都要强调打开喉咙,这固然不错。然而由于声乐教学的特殊性及师生之间生理、心理差异,有的做好了而有的则成了“毛病”。其症状如下:

1 撑喉

有人把开喉片面地理解成把喉开得越大越好,时间一长就形成“撑喉”的毛病,其结果是声音发沙、漏气、喉音重、无色彩、声音无亮度,上高音困难而低音又唱不出来。这种开喉应避免。当然,对于个别喉咙挤卡者作一些阶段性的必要的开喉夸张训练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夸张成习惯了。

2 扩口

即过分地张大外部口形(口比脸都还大)。有人误认为开口就是开喉,于是拼命地把外部口形张得很大,若把这作为短期地张口练习也可以,但如果以为这就是打开喉咙,那就错了。因为过分地张大外部口形,面部肌肉僵直,表情也过于紧张,且吐词不清,下巴对喉部肌肉也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故初学者一定要谨慎。

那么究竟怎样才算打开喉咙呢?尽管开喉的方法很多,每位老师有自己的训练方法,但是任何手段都要“适度”,这“度”就需要我们用正确的听觉观念来把握。由于每个人的发声器官与别人都有着微妙的差异,比如有的人天生嗓音宽厚或喉咽腔空间大,而有的天生嗓音纤细或喉咽腔空间小,因而,我们就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唱出同—规格同一模式的声音,而因人而异。

深呼吸是打开喉咙的法宝。没有脱离深呼吸的打开喉咙的方法。打开喉咙指的就是打开喉咙底部。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常错以为打开喉咙就是打开喉咙口,使喉咽部打开撑大,结果使喉咙底部都没有打开,反而缩小。判断其是否打开喉咙,通俗地讲主要应从这几个方面来判定:(1)上口盖是否“松”?(2)上面的大牙是否是笑开的?“小舌头”是否向上收而形成大牙后面的“拱桥”状?(3)咽腔后壁是否有张力而富有弹性?(4)喉咙中的声音“通道”是否畅通?如果以上个条都是“是”的话且不感到压喉,那么打开喉咙也就是基本正确了。打开喉咙是歌唱训练中必须遇到和必须加以解决的重要环节,要依靠科学的方法进行调节。

2.1 “吸着唱”。所谓“吸着唱”,就是在发声时始终保持“吸气”的感觉,仿佛声音贴在咽壁,始终保持在一个点上。这样能使歌唱气息得到最大的保持,也能使歌唱者的舌根得到放松,喉结保持正常喉位,使喉腔得到解放和打开,不仅能使歌声获得良好的共鸣,还对声区的统—有极大的帮助。在发声过程中“吸着唱”的状态是保持打开整个腔体稳定唱歌的最好方法。

2.2 “打哈欠”。“打哈欠”,也是“打开喉咙”的有效方法,因为人体在“打哈欠”时,鼻腔是开放的,喉结会下降,保持在最低位置(吸气的位置),这时歌唱者的咽管拉长,使声音获得充分共鸣。由于“打哈欠”时口腔的软腭会自然提起,口盖能积极收缩成圆拱形。舌根得到放松,也使口、鼻、咽腔各通道得到连通,扩大了共鸣腔体的空间,能使声音得到最佳的放大和美化。

“打哈欠”还能使歌唱者口腔得到放松和兴奋,也有保持和控制气息,我在教学或学习中常常在以上各条的基础上作打哈欠状唱“u”和“o”这两个母音,这样的效果很好。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唱“u”和“0”时一定要放心肯定的唱而不是提心吊胆躲躲闪闪的唱,必要时还可以叫学生用汉字声调中的第四声调念“o”和“u”以后,再在练声曲中去练唱。当把“0”和“u”唱好了,再练习“e”和“j”就容易多了。

歌唱者在练声和歌唱活动中要时时保持“打哈欠”状态决非易事,它需要气息、共鸣、咬字、吐字等方面协调成一个整体,应在教师引导下,经过艰苦磨练,使“打开喉咙”成为歌唱时下意识的动作,才能获得流畅而优美的声音。

笔者奉劝声乐初学者,一定要注意方法和路子的正确,而不是整日去找“感觉”,因为感觉是主观的有局限性的,不是不去想,记住好的状态就行,—份耕耘一份收获。

猜你喜欢

歌唱者喉咙声乐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浅析情绪在歌唱中的作用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体现与艺术处理
喉咙被刺卡住时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