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一得

2009-06-15杨再堂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 2009年2期
关键词:里科夫套子人物形象

杨再堂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具有深刻的思想含义和广泛的社会影响的作品。

这篇小说写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当时,俄国正处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面对日益壮大的革命力量,沙皇政府极力加强他们的反动统治,疯狂地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也极力维护其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对抗社会进步潮流,竭力维护着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小说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就是那个时代的特殊产物。他是一个行为鬼祟,性格孤僻,虚伪守旧的伪君子;是一条被“套子”套住了手脚和思想的可怜虫。

作者用讽刺与夸张的笔法对别里科夫的“套子”及“套中人”进行了形象的描绘和辛辣的嘲讽。因此,对小说中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的理解与把握就自然地成为鉴赏学习的重点了。

由于小说中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以及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就造成了学生在理解人物形象上的困难。那么,怎样才能调动起学生求知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就成了我授课前钻研思考的主要问题。我想,应该针对课文,结合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思想实际,设计出一个别出心裁的教学形式以激发起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引导他们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深入探究和理解别里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于是,在学生预习并反复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仿他们常见的“明星小档案”的形式,结合作品的主要内容和对别里科夫这个人物的认识,为他打造出一个“别里科夫的人生档案”。我点拨性地给大家做了一些说明。

由于这种形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所以一下子就调动起学生阅读、思考和探究作品的兴趣。同学们都显出一种跃跃欲试,急不可待的样子,我又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求知的动情点,鼓励大家,看谁能把这个档案填写得既准确又全面深刻。

在填写过程中,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分析、讨论、概括、整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的同学还提出了较为深刻的问题,我把这些问题整理、归纳之后变成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层思考和理解:1.别里科夫只是一个中学的希腊文教员,为什么“全城”都受他的辖制?2.既然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为什么他又是那样地“胆小怕事,一副可怜相”?

经过激烈地辩论,全班同学达成了共识,完成了对别里科夫人生档案的填写。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的兴致丝毫未减,带着对下一课的期盼上完了这节课。课后,同学们纷纷说,这样的形式能充分调动起大家的学习兴趣,钻研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大大提高,对作品中主人公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有更深的理解与把握,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认识能力、评价和表达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我想:在教学实践中,虽教无定法,但教而有法。努力使教学方法贴近学生思想和心理的实际,及时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情点和思维的闪光点,就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就可以以一当十,以点带面,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会学习、善于学习,使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里科夫套子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难以挣脱的精神套子
谈谈《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的象征意义
套子
套子
别里科夫为什么是动人的
野猪套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