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应用价值的思考

2009-06-15

学理论·下 2009年5期
关键词:制度构建非营利组织经济价值

韩 芳 韩 晶

摘要: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大量志愿者的参与,现在志愿者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在论述目前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应用价值,阐明了影响志愿者应用价值发挥的主要问题,并从整体社会环境及非营利组织自身环境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这对于发展非营利组织和志愿服务事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志愿者;应用价值;社会资本;经济价值;制度构建

中图分类号:C912.6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1—0107—02

非营利组织是在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而快速发展起来的一股新的社会力量。它以公益的价值理念作为组织生存及运营的基础,并由此吸纳了有共同价值偏好的志愿者参与组织,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今天,志愿者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

一、非营利组织与志愿者的涵义

国际学术界对非营利组织(Non-profitOrganization,NPO)的界定具有多种角度,因此,非营利组织也具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第三域(theThirdSector)、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NGO)、独立部门(Indepen- dentSector)、志愿者组织(VoluntarySector)等。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是从组织目标上对其加以界定的,它指以服务大众为宗旨,而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1]它强调组织不以为所有者营利为目标。

“志愿者”的英文为Volunteer,来源于拉丁文VALO或是VELLE,意思是“希望,决心或渴望”。在西方志愿者被认为是在职业之外,不受私人利益或法律强制驱使,为改进社会、提供福利而付出努力的人们。我国的志愿者协会给“志愿者”下的定义是: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志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志愿者与志愿服务活动缘起的确切时间已难以考证,通常人们认为志愿服务起源于宗教慈善性活动,它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或更早的家庭。[2]

二、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应用情况

社会志愿参与比例较高;志愿者的参与非营利组织及志愿服务效果评价等更加规范;志愿者的参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莱斯特·M·塞拉蒙主持的约翰·霍普金斯非营利部门的比较项目对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亚洲和澳洲的28个国家的非营利组织发展情况作了比较,总结出在非营利部门的就业状况中,欧洲全职志愿者(FTE:full-timeequivalent)的就业比例占总就业的3.30%。[3]从各国的社会实践来看,更多的志愿者是利用自己的空暇时间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活动,他们没有固定的薪金酬劳。

非营利组织主要是应用志愿者从事一些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等领域中的志愿活动。这些领域的专业性不是很强,对志愿者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例如一些宗教慈善和社会救助活动,志愿者大量参与,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非营利组织应用志愿者的情况也因当地的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及志愿者个体能力的大小而异。

在我国,非营利组织也大量采用志愿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青年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丁元竹先生2001年底对北京、上海、新疆、四川、黑龙江和广东的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来看,我国2001年共有7.69亿年满18岁以上的居民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参加志愿服务,人均年志愿服务时间为77小时。[4]

三、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1.对社会的价值

(1)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可以创造大量的经济价值。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一份报告中曾说,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志愿服务创造的经济价值能够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8%~14%左右。[5]

(2)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有组织的志愿服务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志愿服务将人们的所余时间、金钱及劳动力等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

(3)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为社会提供有组织的志愿服务促进了社会的和谐,扩大了社会资本。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普特南认为社会资本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互惠、合作等一系列价值观。

2.对非营利组织自身的价值

(1)节约组织成本,提高组织效益。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应用志愿者可大大节约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提高组织效益。志愿者不以获得直接的工资、福利为目的,他们在参与非营利组织的活动时,除了少量的生活补贴外,通常都没有固定工资,这为非营利组织节省了大量开支。

(2)直接的资金支持。志愿者除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人力支持外,还为非营利组织提供了直接的资金支持。目前,在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结构中,主要的支持来自于政府(约占40%),其次是会费和慈善捐助。

(3)维护组织价值,传播组织精神,树立组织形象。非营利组织不同于政府与企业组织,理想主义和使命感是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因此,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时十分注重保护自身的价值理念,以树立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参与其中,争取更多的社会力量的支持。

(4)培养团队精神,改善服务质量。志愿者具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非营利组织采用志愿者向社会提供服务可以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改善服务质量。

3.对志愿者自身的价值

非营利组织应用志愿者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有助于志愿者自身的发展完善。其一,个体志愿者的力量很小,非营利组织将具有共同价值偏好的志愿者集合在一起,壮大了志愿者的力量;其二,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的志愿服务比较规范,志愿者加入非营利组织后,往往要通过管理培训才能走进社会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增强了志愿服务的效果;其三,通过参与非营利组织,志愿者的能力素质全面提高。在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需要和非志愿人员、组织管理人员、合作伙伴等不同人员共事,锻炼了志愿者的沟通、组织、协调和服务能力等;最后,参与非营利组织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能够帮助志愿者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体验生活,践行个体价值理念,为自我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非营利组织在应用志愿者时面临的困境

1.有关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的法律规范问题

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已有相关的法律规范,但还不完善。在我国,民政部门对社团的成立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但并没有精确区分社团的不同性质和形式,对社团的运行管理也只是宽泛的界定。

2.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身份地位问题

非营利组织中的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专职人员和志愿者,专职人员包括拿全薪的FTE(full-timeequivalent)专职人员和拿部分薪水的兼职专职人员,志愿者包括FTE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各类人员因工作时间不同,岗位也各不相同。专职人员主要负责组织战略的规划、管理等问题,志愿者则根据组织的目标要求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专职人员往往要对志愿者进行一定的指导管理。

3.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的管理问题

组织在意识上轻视对志愿者管理,因为许多志愿者是短期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活动的,还有一些志愿者是临时参与非营利组织的志愿活动,因此,组织对志愿者的管理也以短期管理为主,缺乏长期规划;非营利组织自身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志愿者的管理缺乏科学性。尽管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它仍是一种官僚制组织,仍需要高速有效运转。对志愿者管理的不善不能充分发挥志愿者的潜能和其应用价值。

五、提升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应用价值的途径

1.为志愿者参与非营利组织、服务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法制保障。要为志愿者参与非营利组织提供法制保障,在这样的前提下,志愿者才能安心付出。针对目前非营利组织及志愿者发展方面出现的法律问题,有必要明确志愿者、被服务单位或个人及非营利组织三方的责、权、利关系,将志愿服务的制度和措施法制化,明确规定志愿服务经费筹措、捐赠优惠、经费管理及运营等方面的问题。

(2)制度构建。完善志愿者与非营利组织方面的制度规范。首先,要为非营利组织的成立、经营与管理设计一定的制度框架。其次,要为志愿者参与非营利组织制定规范,这既需要上述法律规范的制定,还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

(3)氛围营造。非营利组织中志愿者价值的充分应用需要有无私奉献的社会文化氛围。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能够培养人们的崇高精神追求,激励人们付出所余,奉献社会。

2.非营利组织要为志愿者营造一个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的组织环境

(1)建立科学系统的志愿者管理体系。非营利组织要结合志愿者特点,建立一套科学的志愿者管理机制,使志愿者能够规范有序地投入工作。首先,要对志愿者的管理工作进行规划,例如,组织需要开展什么样的志愿活动,需要什么样的志愿者,怎样帮助志愿者开展工作,等等。其次,要建立志愿活动的工作流程,即:计划→工作分析→招募→了解→培训→日常管理→评估→激励。再次,非营利组织在对志愿者进行管理的同时,更要服务于志愿者,要让志愿者感受到组织的魅力和团队的关怀。

(2)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招募到合适的志愿者后,非营利组织要充分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首先,非营利组织要为志愿者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能力,如让志愿者参与组织的决策,对志愿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等,台湾在2002年颁布实施的《志愿服务法》规定:“志愿服务运用单位应对职工办理下列教育训练:基础训练、特殊训练。”[6]其次,非营利组织要与志愿者建立心理契约,为志愿者建立一个宽松的行为空间。

(3)非营利组织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理念,不懈地追求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主导社会发展的今天,非营利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一些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生存所迫或受经济利益的诱惑,逐渐商业化。非营利组织的商业化导致了组织价值理念的丢失,组织目标追求的偏离,甚至将志愿者的付出绝对性物化,这不仅打击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久而久之,非营利组织还会失去吸纳志愿者参与的吸引力。

总的看来,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志愿者队伍的壮大为我们社会的全面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志愿者通过非营利组织这个渠道,有组织地向社会提供服务,这增大了社会资本,促进了非营利组织和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完善。

参考文献:

[1]吴东民,董西明.非营利组织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4.

[2]迈克·赫德森.未被开发的“域”//[C].第三域的兴起——西方志愿工作及志愿组织理论文选.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43.

[3][美]莱斯特、萨拉蒙等著.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贾西津、魏玉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丁元竹.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J].志愿服务论坛,2003,(1):5.

[5]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55.

[6]江明修.志工管理[M].台北: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3:55.

(责任编辑/王丽君)

猜你喜欢

制度构建非营利组织经济价值
论消费者后悔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
从当下油画市场视角浅析油画创作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试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
经济外语类人才的企业价值
关于《教育的经济价值》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