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喀什的反恐气息

2009-06-14周宇

凤凰周刊 2009年18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恐怖活动喀什

周宇

6月初,新疆喀什市委书记张健对北京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透露,喀什今年头4个月共破获7个恐怖小组。尽管张健没有透露更多的细节,这一消息依然迅速引起海内外媒体关注。

一年前的2008年7月,喀什地委副书记黄三平也曾透露当年的反恐成绩。半年之中,打掉境外恐怖分裂组织在喀什发展的团伙12个。

根据黄三平的介绍,这12个团伙均为“东伊运”,“伊扎布特”、“伊吉拉特”等跨国暴力恐怖组织在喀什发展的,利用境内“无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对社会不满人员”进行破坏活动。黄三平称:“人数虽然不多,但因喀什特殊位置往往产生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

黄三平上述发言后仅一个月,喀什发生了17名武警死亡的“8·4”严重袭警事件。一系列事件,令恐怖主义成为喀什挥之不去的气息。

来自境外的声音

上述《中国日报》报道中,张健透露了建国以来喀什反分裂、反恐方面的更多数字:1949年以来曾发生11次要求独立的骚乱,其中4次被武装平息。1990年代以来已经发生350起恐怖袭击事件,造成60名官员和平民死亡。

一本由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作序,内部发行的名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书认为,新疆的“民族分裂思潮”开始于20世纪初。

该书认为,新疆伊斯兰教至今仍然是一个以麦加圣地为中心的外来宗教,远没有达到本土化。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双重影响,“一方面使部分维吾尔群众容易受到境外‘泛伊斯兰主义的渗透的影响;同时也阻碍相当一部分维吾尔群众在心理上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另一方面,维吾尔族又是“操突厥语诸民族之一”。受到“泛突厥主义”影响,该书认为,“部分维吾尔群众在接受中华民族的认同上存在相对复杂心理”。

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以及吉尔吉斯坦接壤的南疆重镇喀什,则一直是分离活动活跃的地区。

官方研究认为,始终受到外国势力支持甚至“包办”,是新疆的分离活动有别于西藏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喀什也不例外。

20世纪初,喀什成为英、俄等国谍报战以及传教士活动的舞台,被称为“间谍的迷宫”。当地的阿克撒卡勒也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英国外交文件记录了充当英国间谍的阿克撒卡勒提供的情报,瑞典传教士则记录了阿克撒卡勒在民间诟病英国的总领事,并与传教士发生冲突的经过。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提到的1933年由英国支持建立的“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就成立在喀什。匿名喀什地区军官称,多个国家在喀什的谍报活动至今仍在继续。

2003年底,公安部第一批认定的11名“东突”恐怖分子名单中,有6人是喀什地区人。

其中,泽普县的亚生·买买提曾于1999年在家乡连续制造3起恐怖袭击事件。一名派出所指导员的儿子、一名司机、一名联防队员、一名留置在派出所审查的盗窃犯罪嫌疑人(均为维吾尔族)先后被杀。10间派出所办公室、1辆吉普车、3辆摩托车被焚毁。

2007年1月,“东突伊斯兰运动”在境内设立的恐怖训练营被警方剿灭。18名恐怖分子被击毙,17人被逮捕。一名名叫黄强的民警被恐怖分子击中右腿静脉血管而牺牲。

至今,来自境外的声音依然是政府担忧的重点。除了遍布边境之外数个国家的大量维吾尔语电台,如今互联网也使得境外的声音更加便利地传到喀什,甚至可以“遥控”当地人。

2008年初,身在境外的“东伊运”向境内发布了7条命令,要从4、5月份开始,每个月干一件大事,一直持续到奥运会结束。6月底,“东伊运”又两次在全球性视频网站和该组织的网站发布恐怖威胁视频信息,煽动拿起武器进行圣战,宣称他们的行动已进入实施阶段,叫嚣要以最简单的方式给中国政府致命的打击,要把2008年变成中国的哀悼年。

张健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则称,恐怖分子伪装成来自邻国的普通穆斯林,他们往往以不会讲汉语的新疆穆斯林为目标,通过传教吸引他们加入恐怖组织。

人民路线掌握主动权

政府的反恐成绩同样突出:1990年至2003年的13年间。全新疆共破获恐怖或分离组织591个。2008年的前7个月,新疆共抓获在境外受训的恐怖分子18名。

北京最擅长的“人民战争策略”在反恐战场上再一次获得胜利。

政府向民众反复宣传反对恐怖主义和分裂力量的重要性。2008年,围绕奥运、西藏“3·14”事件,以及新疆喀什、库车等地发生的袭击事件,众多县、市纷纷开展学习,教育等活动。

喀什行署专员艾克拜尔·吾甫尔曾披露,2008年底,地方政府对山区的一个恐怖分子训练基地采取了“灭鼠行动”。行动中有18名恐怖分子逃逸,其中5名恐怖分子逃至一个村庄,向一名维吾尔族村妇寻求食物。但村妇在受到威胁后,伺机向村委会举报。当地民兵随即将5人抓获。其他逃逸的恐怖分子,也全部被民兵抓获。

“以前有的恐怖分子挖地道、制炸弹就在农民的家中,果园里,现在只能躲到荒无人烟的山区。以前‘三股势力可发动部分被蛊惑民众,现在只能自己狗急跳墙、孤注一掷地冲击。因为群众的思想认识大大提高了。”喀什地区宣传部长赵新尉曾对官方媒体说。

喀什匿名汉族政法干部对维吾尔人抱有深厚感情,他认为维吾尔人“老实、淳朴、讲义气”,最底层的维吾尔人并无独立或支持恐怖活动的愿望。

匿名喀什公安人士则认为,官方已经牢牢掌握了反恐的主动权,反恐形势远远没有数字上显示的那么紧张。

该人士回忆,1998年之前,喀什地区爆炸、杀人等袭击事件时有发生。但自2001年以来,“恐怖事件基本上来不及实施,就被我们发现了。群众看到不三不四的人,或是听到不三不四的话,都会报告我们。一些传闻中的恐怖事件,其实就是一般的刑事案件”。

遍布全疆的清真寺和宗教人士,也成为重要一环。在喀什地区,109名县级以上民族领导干部和1094名乡科级干部联系了1500多座清真寺,实行与宗教人士定期谈话制度。

上述公安人士介绍,今年破获的恐怖小组,大都是过去破获的恐怖组织漏网人员。由于和国外联系不上,这些人员并未真正实施恐怖活动,只是“搞非法宗教活动,培养人的时候,被群众发现,告诉了我们”。

2008年8月4日发生的喀什袭警事件中。两名维吾尔男子开车冲撞武警队伍并用刀和枪支等发动袭击,共造成17人死亡,15人受伤。

但这一历年来最严重的暴力袭击事件在上述公安人士看来,比较意外,“两人并没有组织,只是境外的宣传材料看多了,一商量,就实施了行动。由于没有组织,也不用开会,警方确实无法提前掌握”。

经济发展消解恐怖主义?

喀什宣传部门人士则强调,喀什的社会治安比内地还好。张健亦称,喀什是中国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

上述公安人士称,即使有恐怖活动,对社会治安也没有影响:他们都是搞秘密活动,并且刚起头就被压下去了。

官方报道称,“8·4”袭警案件发生的当天晚上,喀什市民照常出门休闲、娱乐,并未受影响。

拨打喀什官方电话,话筒里首先传来的就是有关喀什区位优势的介绍,以及欢迎到喀什投资兴业的自动语音。官方网站的文章称,喀什试图恢复2000年前丝绸之路时期的经济地位。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在分析新疆、西藏发展轨迹的区别时称,1959年平叛之后,中央不断加强对西藏的支持。形成长达40年之久的全国支援西藏建设的局面。“相比之下新疆经济发展的高潮时期只有50年代,1960年中苏两国关系破裂后,新疆成为‘反修前线,时刻要‘准备打仗。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于内地。

艾克拜尔·吾甫尔则认为恐怖活动影响了喀什的经济发展:“八五”、“九五”期间,由于恐怖分子捣乱,社会不够稳定,喀什地区的经济增长只有百分之五点多。“十五”期间,喀什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增速都在百分之十二以上。2007年,喀什经济增速竞高达31,5%——稳定被艾克拜尔·吾甫尔认为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地方政府来说,与外界普遍关心的反恐相比,经济发展显然才是“主旋律”。他们不能容忍恐怖活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寄希望于经济发展以及给普通人带来的实惠来对抗境外组织的诱惑。这一点在官方报道中反复出现。

张健在与《中国日报》谈论反恐时称:“人们加入他们(恐怖组织)是因为得到更好的生活和未来的承诺。我们注意到加入恐怖组织的本地人减少了,自从生活水平改善之后。”

但时至今日,民族与宗教的情结依然在一些人心中纠结。2008年10月,公安部公布了《第二批认定的“东突”恐怖分子名单》,8人中仍有4人来自喀什地区或与喀什市近在咫尺的阿图什市(隶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一名喀什居民委婉地说:“国家太大了,不好治理。”另一位喀什穆斯林则称:“如果有人打着民族的旗号(使用暴力),我一定不会跟。但如果有人打着宗教的旗号,我或许会困惑。”这名穆斯林称,他能够很容易地听到来自境外的声音。

而在1990年巴仁乡暴乱中发生伏击战的地方,一座小桥,甚至会有人去拍照留念。

前述喀什公安人士称,新疆问题非常复杂,其中的一点就是,恐怖活动与富裕程度并不完全相关。许多穷苦的维吾尔族农牧民坚决反对“三股势力”:一些分裂组织的暗中支持者,恰恰是在经济发展中富起来了的人。

在官方的报道中,前述举报了5名恐怖分子的村妇对恐怖分子们说:“现在孩子上学不要钱,农业税没了,看病也可以了,这么好的日子不好好过,你们要干什么?”

但恐怖分子的回答是:“再胡说,我就杀了你!”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恐怖活动喀什
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探析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风雨同舟 直面网络恐怖主义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难点与对策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巴拉圭将非法集资视为恐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