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言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矫正

2009-06-13

现代语文 2009年12期
关键词:音素语音教学

吴 健

摘 要:方言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矫正一直是语音教学和测试的难点。提高对方言口音普通话的认识,借鉴语音获得理论、音位学、实验语音学、方言语音调查等的科学方法和研究成果,能够有效提高方言口音普通话的语音矫正效果。

关键词:语音教学 方言普通话 音位 音素 方言调查字表 国际音标

一、方言普通话语音矫正的难点分析

在普通话语音教学和测试中,方音的矫正是一个难点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方言语音习惯往往在婴幼儿时期即已成形,通常早于正规的普通话语音教学。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儿童的听辨音能力发展早于发音(靳洪刚,1997)。最早作用于儿童语音意识的是抚养者(通常是孩子的父母)的语音。在对父母语音的听辨过程中,儿童逐渐获得了该语音系统的发音。若父母口音不同,还可能出现双语音系统对儿童语音意识的影响。儿童语音意识的发展,犹如在一张白纸上画画,率先作用于儿童听辨的语音(父母的语音)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儿童的语音意识。“先入为主”是儿童早期语言经历中语音意识发展的特点。各方音的差异、方音与普通话语音的距离各不相同,其作用于儿童语音意识发展的结果也有区别。这也是各方言口音普通话(以下称“方言普通话”)存在各种差异的主要原因。语音习惯是稳定的,方音痕迹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受方言群体影响,在普通话语音环境下发展的个体,在非自觉意识支配下,也容易受方言语音的牵引或同化。笔者曾对自己的孩子(男,9岁)作过跟踪调查。语音背景资料:0岁~3岁,在父母身边,语音环境是标准的普通话(一级水平);4~6岁,在幼儿园,语音环境多为教学普通话(二级水平)、同学所持语言为吴语普通话;7~9岁,在小学低年级,语音环境为教学普通话(二级水平)、同学和亲友所持语言为吴语普通话和吴语。根据观察和分析,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能够用标准的普通话语音朗读字词和说话。在幼儿园时期,家长对其语音矫正一直没有中断,孩子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度基本能够保持。进入小学,孩子和同学、亲友的语言交流增多,家长对其语音的矫正次数减少,孩子的普通话语音标准度下降,带有明显的吴语成分,如舌尖后音偏前、前鼻音偏后等。

第三,对方言普通话的认识、研究、干预不够,语音矫正的方法不够科学。方言普通话,简单地说,就是夹杂了方言成分(主要是语音)的普通话。以前有“蓝青官话”的说法,“蓝青”的意思是“不纯粹”。普通话中的方言成分,在普通话的形成过程中已经存在。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同时也吸纳了一部分其他方言的成分(如方言词汇)。“普通话在方言之中,又在方言之上”(李荣,1990)。“就口语而言,普通话其实是各方言的最大公约数”(汪平,2006)。普通话是在不断发展的,会继续从方言中吸纳一些成分。但是,这种吸纳是有限的,是需要约定俗成或达成共识的。本文所述普通话中的方言成分,着眼于普通话形成之后的当前共时,主要是指被普通话排斥或暂不被普通话吸纳的方言成分。

谈到对方言普通话的认识,就不能不谈对方言和普通话关系的认识。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周有光先生为第五届国际吴语学术研讨会的题词“普及普通话,珍惜方言”,基本能够概括目前学界和语言文字应用领域在这一问题上达成的共识。需要指出的是,不能混淆方言和普通话、方言语音和普通话语音这两组关系。前者主要涉及语言规划问题,后者主要涉及音系学和语音学问题。不能因为提倡方言和普通话共存,就坚持说方言普通话。这种认识,也是对方言普通话干预不够的一个原因。对方言普通话语音的矫正,目前多局限于施教者的语音示范和口头描述,方法较单一。

方言普通话的语音矫正,难点在语音缺陷。包括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成系统性。方言语音都是成系统的,方言普通话语音也是成系统的。方言普通话音系是普通话音系和方言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在这个混合性的音系(方言音系与普通话音系非常接近时可能会出现融合)中,普通话音系是主要的、明确的,方言音系是次要的、携带的。第二,语音效果的尖锐性。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语音错误属音位错,语音缺陷属同一音位的变体错(刘俐李,2001)。语音缺陷主要体现为音位变体的音值差。虽然音值只相差那么一点儿,但语音之间的不和谐性非常明显,有的甚至非常刺耳。语音缺陷的音值差小于语音错误的音值差,两者的关系与音乐理论上的半音与全音的关系类似。半音的音值差小于全音的音值差。半音更尖锐,更不稳定。第三,语音缺陷的顽固性和矫正的反复性。之前已经探讨了方言语音习惯的形成,以及方音意识、方音经验和方音行为等综合形成的稳固的方音结构。长期“浸泡”在方音环境中,容易导致对语音缺陷(相对于普通话语音而言)甚至语音错误的不敏感,进而产生模糊或不正确的音类、音值判断。与此相关,语音缺陷的矫正会根据方音经验和方音习惯的程度深浅出现反复。

二、方言普通话语音矫正的方法

首先,音位分析与音素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分析出方言普通话中的方音成分。从音位角度分析语音,很容易识别语音错误。音位的对立是判断语音错误的标准。但是,语音缺陷不造成音位的对立。它是一种音位变体。对音位变体的分析,属于音素分析。同一音位由音近的不同音素(音位变体)聚合而成,这些音位变体在分布上呈互补关系。汉语的音位变体,从个数上来说是有限的。能够区分音素(音位变体),便能抠出方言普通话中的方音成分。这是语音缺陷矫正的关键。

其次,借助《方言调查字表》(以下简称《字表》)整理出发音人的方言普通话音系,便于系统、准确地实施方音矫正。《字表》是根据《切韵》《广韵》一系列韵书整理出来的中古音同音字表,现代汉语方言的语音大体上都可以从《字表》根源上找到。方言普通话的语音矫正,同样不能忽略对《字表》的研究和利用。本文所提倡的借助《字表》归纳发音人的语音缺陷,其做法与方言调查有所不同。方言调查是让发音人按照母语方言的实际发音来读(说)字。本文提倡的方法是让发音人按照方言普通话来读(说)字。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用纯粹的母语方言发音,一个是用方言普通话发音。《字表》调查出来的方言普通话音系,与普通话音系加以比较,就能清晰地反映方言普通话的方音成分。

《字表》共收3700多字(一个字有几种读法就算几个字),加上字表前的各项,总字数在4000以上。这对于方言普通话的语音调查和分析来说,可能多了一些。事实上,用字表前的“声调”“声母”“韵母”各项进行调查基本上也可以了,差不多400字。有必要的话,再根据发音人的实际情况从后面的字表中选取一些。对官话区持方言口音的人也可以采用李荣先生设计的320个“音系基础字”(李荣,1957)来调查。

再次,利用国际音标、实验语音图谱等辅助手段,提高方言普通话语音矫正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语音矫正属于语音学范畴,但与生理学、心理学、发声学等密切相关。如今,科技在不断进步,人们对语音的描写和发生阐释更加科学、直观、多样。作为语音教学,应该及时吸取这些科研成果,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音矫正质量。目前常用的语音教学工具有:国际音标示范朗读、实验语音图谱、录音分析软件、语音复读机器等。根据国际音标的示范朗读,听辨汉语语音的音值,不失为语音教学的妙法。目前,国内主要有三套国际音标示范朗读录音:赵元任朗读版、周殿福朗读版、瞿霭堂朗读版。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研究和绘制出来的语音和发声图谱,是一种直观教具。它明确地显示了汉语语音的发音过程、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帮助方言普通话者建立正确的语音形象,有助于将复杂的语音问题简单化。北京大学沈炯先生等研制的实验语音图谱,堪称这方面的代表。录音分析和语音复读,有助于让发音人了解自己的语音问题。通过与标准语音的对比,寻找听感上、音位上乃至音素上的差距,从而客观有效地矫正自己的方音。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语音训练方法,对方言普通话的语音矫正也有帮助。如“夸饰法”“滑音法”“音级法”。“夸饰法”又叫夸张法,它是通过有意突出发音的部位、方法和效果,促使学习者感知和靠近正确语音形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对正确语音不敏感者。“滑音法”是通过调整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按照发音位置的高低、前后等顺序,逐个发出区别度较小的不同的音,以寻找正确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一种语音训练法。如:[i]>[e]>[ɛ]>[æ]>[a],[ɯ]>[u]等。在“滑音”过程中进行比较,能够帮助体验和寻找正确的发音状态。“音级法”适用于方言普通话的调位和调值偏差。音级是一个音乐术语。“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叫做音列”(李重光,1962)。普通话的调值采用五度标记,“代表利用嗓音的高低来辨别字的异同的音位”(赵元任,1980)。这里的“度”不同于音乐理论上的“度”。汉语声调五度间的音值距离是均等的、相对的,没有全音和半音的区别。掌握了五度标记法中的“度”,就可以在五度范围内进行同字的不同音值训练,如分别用“55”“44”“33”“22”“11”的音值来朗读“开”字,分别用“214”“213”“212”“312”“313”“324”“325”等音值来朗读“改”字。单字的调位和调值准了,词语、句子的连读变调才能准确,难度较大的方言语调矫正也会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

实施纲要[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7.

[3]李荣.汉语方言调查手册[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4]李荣.普通话与方言[J].中国语文,1990,(5).

[5]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6]刘俐李.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音位学思考[J].语文研究,2001,

(1).

[7]汪平.正确处理方言与普通话关系刍议[J].中国方言学报,2006,

(1).

[8]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调查字表(修订本)[Z].北

京:商务印书馆,1981.

(吴健 江苏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213002)

猜你喜欢

音素语音教学
依托绘本课程,培养学生英语音素意识
自然拼读视角下小学英语的教学及反思
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意识与自然拼读整合训练的探索
在拼读阅读课中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素养
零基础速记48个音标音素
法语歌唱语音概述
农村初中英语语音教学的现状和解决对策
初中英语连读语音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