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方鸿渐所面临的情感事业人生三重困境

2009-06-13王岳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12期
关键词:追求方鸿渐围城

摘 要: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刻画了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方鸿渐,围城里左冲右突的碰壁者,经历了情感、事业、人生的三重困境。如何突破困境,坚持自己的追求?钱钟书先生用生花妙笔引导着我们去深深地思考。

关键词:《围城》 方鸿渐 困境 追求

钱钟书先生引用了英国的一句古话:“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法国也有这么一句话,不过不是说鸟笼,说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出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一部《围城》,洞察了那个时代面临的重重困境。以上两句话,像一根穿珠串玉的金线,连缀起了一部精雅、幽默又鞭辟入里的人生百态图。主人公方鸿渐深陷重重围城,却在不自觉中进行着挣扎、反抗,并在困境中执着于追求。

一、正确的时间里遇到正确的人之不可能——情感困境

方鸿渐在情感的围城中,先后与四个不同类型的女子产生纠葛:追求肉欲的风流女鲍小姐、卖弄风雅的“女才子”苏文纨、清纯骄傲的大学生唐晓芙、富于心机的女助教孙柔嘉。方鸿渐渴望真正的爱情最终却被泛滥的情感所伤。

归国邮船白拉日隆子爵号上与鲍小姐的邂逅,不过是一场闹剧,下了船,人去船行,春梦了无痕。方鸿渐行为上的不谨慎和骨子里的不安分,使他受到更不安分的“熟食铺子”鲍小姐的引诱,事后的尴尬与羞辱,就像船尾的一痕逝水,船驶过,也就驶过了,依旧一澜海水,像是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错误的时间遇上了错误的人,不过是一场闹剧。

钱钟书先生对于女人的刻画,以“女才子”苏文纨尤为入木三分,其作为知识分子矫情却自视高雅、才疏却自视博学,一旦受到伤害,不惜将一切加以毁灭的本性暴露无遗。苏文纨对方鸿渐的情感,是不得已而为之。遇到方鸿渐的苏文纨正处于青春将逝的困顿期。可是男人总希望女人比自己傻,他们固执地认为“只有公鸡才会打鸣”,女人留了洋,得了博士,“打起鸣来”,男人往哪里放?所以方鸿渐不大可能选择拼命往围城里钻的苏文纨,而恰在这时又出现了另一个更适合男人的自尊心的、更年轻的、更漂亮的唐晓芙,所以就造成了苏文纨与方鸿渐在正确的时间里遇到错误的人的一场荒唐。

唐晓芙之于方鸿渐,是错误的时间里遇到了正确的人:方是唐晓芙的表姐苏文纨的“情感猎物”,因为方和唐同样的年少轻狂(方鸿渐虽留学四年却仍然异常幼稚,唐晓芙更是正值骄傲的公主心理期),本可成功的恋爱,但双方轻易地放弃了,造成一场心伤,成为方鸿渐也许是一生不可碰触的痛。

在仿佛正确的时间里遇到仿佛正确的人——孙柔嘉时,懦弱却善良、幼稚又任情任性的方鸿渐,注定会乖乖落入孙柔嘉精心织就的网内。这“仿佛”的幸福,使方鸿渐踏入自以为很向往的围城,四处碰壁之后,此处又变成他拼命想逃出的一座“伤城”。方鸿渐本想逃入围城获得一方安宁的天空,进去以后却发现,华丽光鲜的外表下是婚姻的残缺与破败。于是赌气、争吵、求万全而不可得,迫使他在不自觉中想挣破“围城”的束缚。“幸福”并非幸福,却是更深重的悲哀,围城原来更是一座“伤城”。

二、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事业困境

人都是有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方鸿渐作为那个时代的“出类拔萃”者,融到知识分子血液里的“达则兼济天下”的古训更会使他希望在事业上一展宏图。但他的理想却在现实中渐渐淡去,“下船不过六七个钟点,可船上的一切已恍如隔世。上岸时的兴奋,都蒸发了,觉得懦弱、渺小,职业不容易找,恋爱不容易成就。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上的水,化气上升到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的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

被“岳父”班上的王主任吹就的泡沫,归国第二天就在县省立中学的一次演讲搠破了——丢了演讲稿的方鸿渐,竟至只记得“鸦片与梅毒”,确如方鸿渐自己所觉:出国这四年的光阴,“像荷叶上泻过的水,留不下一点痕迹”。他对家乡的感觉如此,在国外虚度的四年光阴同样如此。于是,在“岳父”的提携下,成为其银行里的一名小职员。方鸿渐已经很是“真心感激”了。

而这样一份仅可维持温饱与脸面的工作在与“岳母”周太太的龃龉中丢掉了,方鸿渐去三闾大学,一方面是逃避此处现实,即“失恋继之失业”,更大的原因是想开创一个新的事业。三闾大学校长高松年给方鸿渐许下的教授头衔的承诺,无论是方还是方父,都认为“这才是留学生干的事,比做银行小职员混饭强多了”。带着这种憧憬,他踏上了去往三闾大学的路。一路上,安南巡捕的刁难,兵灾的惊吓,拥挤的汽车,肮脏的旅馆,与庸俗之徒李梅亭、顾尔谦的交锋,方鸿渐的刚升起的一腔热情又逐渐冷却,而校长高松年的政客手腕,则将方的热情彻底浇灭。学校各院系之间、教授之间、大大小小官职之间的倾轧、逐猎,终于挤掉了方鸿渐的“立锥之地”。他又一次落荒而逃。方鸿渐是弱者,无论他怎样抗争,总难逃作为政客牺牲品的噩运。

三闾大学的理想破灭了,方鸿渐灰头土脸地逃回上海,倚赵辛楣的推荐,在华美新闻社当了一名资料室职员。“物价像断了线的风筝,又像得道成仙,平地飞升。”“生存竞争渐渐脱去文饰和面具,露出原始的狠毒。”在这种“廉耻并不廉,许多人维持他不起”的境况下,方鸿渐仍在小职员的位子上挣扎着,因为他现在有了家庭,承担了更重的责任。这个赖以维持生计的小职位,又一次因方的善良与知识分子特有的自尊,成了商界股东倾轧的牺牲品:提携自己的人辞职了,方鸿渐理所当然要跟着辞职因为固执于“不可贪小利而忘大义”,要“保留一点点气节”。

事业上的左冲右突,没能带来成功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失望。在这似乎暗无天日的困境中,四处碰壁之后,慢慢成长了的方鸿渐,也许会蜕变成一个更积极的人。

三、内心对自由的渴求与外界破坏的冲突——人生困境

萨特说“他人即地狱”,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对待他人,那么他便是这个人的地狱。方鸿渐在处理与恋人、同事、家人的关系时,因为他的善良、幼稚与自尊,使本来错杂的关系愈加错杂,最后自己承担起忍受地狱之苦的角色。

在与苏文纨的关系中,方鸿渐“明知也许从此(探看苏)多事,可是实在生活太无聊,现成的女朋友太缺乏了!好比睡不着的人,顾不得安眠药片的害处,先要图眼前的舒服”。因为抱着这种心态,直接造成苏纹纨“爱却不被爱”的困境;因为贪着一时的虚荣,本就懦弱的方鸿渐无形中不断助长了苏文纨对他的感情,最后不但造成了苏文纨的痛苦,也成为自己与唐晓芙无奈分手的直接导火索。

在赴三闾大学途中以及三闾大学中,方鸿渐不断受到排挤。李梅亭、顾尔谦以及汪处厚之流固然令人嗤之以鼻,可是一个人并不能“生活在别处”,儒家所倡导的“外圆内方”在此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方鸿渐有着知识分子的耿直与天真,因为不假掩饰,恶化了他与他们的关系。方鸿渐看不惯李、顾的无耻嘴脸,对无耻者的揭露固然耳光响亮,但同时在以后的道路上也为自己树立了各色敌人。

在与家人的关系上,尤其是与妻子的姑母陆太太,一个自我标榜为“高雅人士”实却不可理喻的自负之徒,方鸿渐毫不吝惜地给予了鄙视。他对孙柔嘉说,“她(姑母)这样喜欢和狗做伴侣,表示她不配跟人在一起。”可是,正是这位姑母,给了他妻子嫁妆,给了他妻子高于他一倍的工资。一方面受着姑母的“恩惠”,一方面又极端的厌恶与鄙视,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最终姑母将孙柔嘉带走了,馈赠者与馈赠者的直接接受者,一起消失了。留下方鸿渐“短暂的一怒把余劲都使尽了,软弱的要傻哭个不停”。

钱钟书先生刻画的方鸿渐,不失为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他懦弱、自私、幼稚,但我们也会看到,在四处碰壁之后,方鸿渐并没有放弃人生,他仍在不懈的争取。从银行职员到三闾大学副教授,再到报社资料室职员,不管环境如何恶劣,方鸿渐并没有消沉,一直在抗争与追求着,最后在空空的房子里,还想着:“万万生不得病!明天要去找那位经理,说妥了再筹旅费,旧历年可以在重庆过。”

就像荒野上的小草,也许风雨来过,它躺在了烂泥里,可是雨过天晴之后,它又直起了腰杆;即便冰雪覆盖万物,可明年又有一个郁郁葱葱的春天!方鸿渐走出这一个困境,也许再会陷入另一个困境,但他的屡败屡战,他的不言放弃,一直向前走的精神,令我们动容于他对追求的执着。

参考文献:

[1]钱钟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2]刘锋杰.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鲁原.文学批评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2.

[4]蒂博代著,赵坚译,郭宏安校.六说文学批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王岳玮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116081)

猜你喜欢

追求方鸿渐围城
追忆黄蜀芹:敢拍《围城》,尽情绽放
社交电商的“围城”
浅谈《围城》中方鸿渐的围城人生
锲而不舍“追求”陈都灵张艺兴哈欠连天状态不佳
莫言《红树林》蕴含的文学价值思考
围城之外
打破无形的围城
方鸿渐与贾宝玉的围城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