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

2009-06-13陈仲刘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2期
关键词:美国黑人路德马丁

【创意说明】

从衣衫褴褛、戴着镣铐等待出卖的奴隶,到西装革履、自信满满地向公众大谈美国价值观的总统奥巴马,400年间,美国黑人的地位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变化并不像我们多数人想象的那样,是经过无数血雨腥风的暴力斗争得来的,相反,这种变化在最近的60多年间,更多地是以一种非暴力的形式而取得成效的。说起这些,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位黑人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金。

《我有一个梦想》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苏教版必修四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政治演讲词,是1963年8月28日,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特区组织的一次二十五万人的集会上,向成千上万的听众发表的演说词。

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新课标对必修课程的设计目的(“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以及单元学习指导与目标(“注意抓住演讲词的主旨和特点,分清逻辑层次,体会其中多样化的表现手法”,“领悟、品位其中深刻的思想和精彩的语言”),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1.感受演讲词磅礴的气势,领会文章妙用修辞的表达技巧;

2.学习马丁·路德·金高尚的人生追求、无畏的斗争勇气,激发学生追求民主、自由的勇气;

3.感受美国黑人从奴隶到总统这一变化中体现出的丰富内涵。

将教学重、难点确定为:领会表达技巧, 感受丰富内涵。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2008年12月,奥巴马获得竞选胜利后,在芝加哥发表了一篇名为《美国迎来变革》的演讲,其中有一段谈到了黑人地位的变化,其中有一处翻译我觉得不是很妥当,下面请大家观看这段视频,并联系你课前搜集到的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马丁·路德·金的相关情况,判断下面的语句翻译为什么不妥。

她看到蒙哥马利通了公共汽车、伯明翰接上了水管、塞尔马建了桥,一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告诉人们:我们能成功。

引导学生讨论,明确:

这段翻译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所以有网友批评说奥巴马先生并非建筑承包商,奥巴马也不是任志强(中国著名房产开发商)。这是因为翻译者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奥巴马连续运用了三个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历史上的经典事件:

(1)1955年的12月1日,因黑人帕克斯而引发的蒙哥马利公车事件;

(2)1963年春天,当局使用高压水枪镇压黑人集会的伯明翰运动;

(3)1965年造成100多人浴血的塞尔马惨剧。

另:亚特兰大的传教士指的就是马丁·路德·金博士。

所以,奥巴马的这句话应该翻译为:

她看到了蒙哥马利市公车上坚韧不拔的抗争,看到了在伯明翰市水枪下苦苦支撑的抗议群众,看到了在塞尔马市那座桥边民主斗士们的斑斑血迹,她也听见了那位来自亚特兰大的传教士——马丁·路德·金博士曾告诉人民的话:我们终将克难成功。

二.听现场录音,感受当时激动人心的气氛

三.指导学生朗诵,体会作者感情

本文是世界演讲词中的经典作品,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把握、语调的缓急、语音的轻重。如:

第3段作者揭示了黑人现在的生活,又是演讲的开始部分,朗读时既要充满激情,又要沉痛有力。段中前边的三个“今天”,读时既要一气呵成,又需要每一次的语调比前面有所抬升;需要重读的词语有:“必须正视”“隔离”“歧视”“穷困”“萎缩”“自己”“故土家园”。

第4段在读时整体词语可稍和缓些,但一定要注意重点词语:“每一个美国人”“所有的人”“生存、自由”“追求幸福”“权利”。

经过4、5两个自然段的平缓之后,第6段作者的情感再次抬升。为了满足这种情感的张扬,作者一口气连用了四个排比句“现在是……的时候”,一方面这是作者情感宣泄的需要,另一方面这种排山倒海的语势也加强了内容的表达,极强地突出了实现为自由、平等而战的重要性,所以要注意语调的扬升。

8-9段因为讲的是斗争的策略,所以要语调平和、理智、语重心长。

11—15段可以说是一段答辞。针对“热心人”的质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挑衅,“你们什么时候才能满足?”作者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一串条件式排比句,如出膛之弹、喷井之油,似江海汹涌、狂风扫云,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这段誓言正义逼人、豪气冲天,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表明了黑人斗争的决心,但同时又不失理智,因为作者在讲述的过程中是按了一定的顺序的,即由生存到政治权利。这一点要十分注意。

18—34段快要接近演讲的尾声,从内容上讲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描绘,与前面相比应舒缓些。

四.解决重点、难点

1.作者的梦想究竟是什么?(15字内回答)

明确:美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

2.根据18段以后的6个排比内容,具体说说作者“梦想”的内容。

明确:让黑人享有政治平等权;拥有正义和自由;消除种族歧视和隔离;黑人和白人能和睦共处,情同手足。

3.作者是如何向听众描述梦想的?

明确: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在文中,作者就像一位修辞大师,他巧妙地运用了:

(1)新颖贴切的比喻。如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和“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来比喻黑人的处境,生动地描绘出美国黑人的生存现状和他们内心的渴望。

(2)气势磅礴的排比。如第2自然段连用三个“一百年后的今天……”来表达一百年来黑人的悲惨境地,多侧面、多角度地强化了黑人境遇之悲惨、地位之低下、生活之贫困,给听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些排比,如长虹贯日,瑰丽绚烂;如阳光普照,正大光明;如飞瀑直下,一气呵成;如铁链相接,环环相扣。

(3)反差强烈的对比。如“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句,用“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相对比,充分表明黑人在美国社会生活于被遗忘的角落,反映了黑人地位低下、生活贫困的社会现实,抨击了美国这种不合理的社会现象。

(4)动人心魄的反复。如第5自然段,运用6个“现在是……的时候”,既反映了斗争的迫切性,也是对当局的严正警告,要求他们必须立即着手解决这一问题。

还有恰到好处的引用、呼告等。全文各种修辞俯拾皆是,犹如“杂花生树”,大大地增强了演讲的感染力与表达效果。

五.探讨美国黑人从奴隶到总统这一变化中体现出的丰富内涵

经过学习,我们了解了黑人处于奴隶地位时的悲惨,联系现实,我们也看到了如今黑人地位的巨大变化。你能说说这个漫长的斗争过程给你的启示吗?

(说法不必拘泥,学生言之有理均应鼓励。当然更要鼓励学生发表有思考价值的内容。)

下面的说法仅供参考:

(1)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让我们看到黑人社会地位的取得,不仅需要梦想,更需要务实的精神,需要勇敢地迎接挑战的勇气。也许奥巴马改变不了世界,但世界会因为他的当选而改变。因为这个改变是从人们的内心开始的。

(2)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人的梦想、社会的梦想、国家的梦想、时代的梦想实现后的巨大喜悦。

(3)从马丁·路德·金到奥巴马,这渐进的45年告诉我们,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4)他们的经历让我们懂得:我们缺少的不是梦想,而是坚持的信念和有效的方法;我们缺少的不是梦想,而是梦想的广度和精神的高度!

六.结束语

马丁·路德·金为了自己毕生的梦想不断奋斗,甚至献出生命。他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明白:

倒下,是他生命的终点,但不是他梦想的终点!

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

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教后反思】

一.要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常规预习内容不能忽视。

由视频导入,直观、形象,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纠正视频翻译的错误,可谓一举多得,既可考查学生对文章背景的了解情况,也可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还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成功感、自豪感。不过这里要注意学生背景材料的搜集、课文内容的预习工作一定要到位,否则一些思考内容极易陷入“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尴尬境地。

二.预设知识与课堂调节要有机融合,亮点往往产生在生成的过程中。

在听完马丁·路德·金的现场录音后,我马上对学生进行朗诵指导,这一环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朗诵的热情,加强了对文章情感的认同感,形成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在探讨内涵环节时,我本以为学生会大力赞颂从奴隶到总统的变化中体现出的美国式民主。但在课堂上,也有不少有独立思考精神的同学提出了我们不能过于夸大奥巴马当选对改变美国黑人生存现状的作用的看法,他们认为奥巴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底层走出的黑人,他的黑人身份更多的可以看作是他竞选时打的一张牌,所以对他的当选,美国黑人也要冷静,应“听其言,观其行”。我一方面为这些同学的深刻、理智感到高兴,因为我们教育的目的正是要培养出独立思考的人;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我们备课时,更要加强“备学生”,真正的课堂亮点不是预设出来的,而是学生创造出来的。

陈仲刘,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启东。本文编校:洪 鸣

猜你喜欢

美国黑人路德马丁
20世纪前后美国黑人的真实处境
THE JAZZ AGE
神笔马丁
小蚂蚁马丁的冬天
在威登堡邂逅马丁·路德
未来人马丁
发明家马丁
美国黑人英语与美国主流英语的差异分析
午夜来电
美国黑人影星争演泰森好莱坞青睐拳击题材 老泰森筹划年底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