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身价提高,抢分有策

2009-06-12王俊坤杨国平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 2009年4期
关键词:参考答案景物答题

王俊坤 杨国平

今年,诗歌鉴赏题的分值已经提高到10分,这道历来被视为难点的题目身价更高了。下面结合南通市和扬州市高三期末卷学生的答题情况,把答题失分原因做个分析,希望能对考生弥补复习漏洞有所增益。

【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南通卷)

塞下曲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年月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马跑得快。②卢龙塞:古地名。

(1)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5分)

(2)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予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第(1)题问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了对于首联“塞下”意境的理解,要求把握其特点。第二问看似考查首联,实则需要从全诗角度把握艺术技巧。

参考答案:①特点:自然环境险恶(1分);军情紧急(1分)。②作用:营造了肃杀的氛围(1分),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1分),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是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1分)

学生答案失误一:塞下寒风吹彻,百草凋萎,一派死寂之景,唯有胡马来回快速奔行。为下文边将思想家乡作铺垫。

阅卷点评:可以看出该同学审题不清,答案指向不明。题目要求“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答题必须指向“特点”和“作用”,该答案“作用”有而不全,而“特点”却要阅卷老师去从他描写的景象里概括,很明显只能得1分。

提高策略一:加强审题训练,弄清题目显性和隐性要求,分别明确回答每一小问,不遗漏任何解题信息,增强答题指向性。

学生答案失误二:气候寒冷、萧条、凄苦。首联描绘了北风呼呼地吹,草儿凋谢了,胡马快快地跑的景象,以环境的恶劣衬托战士的坚强,为下文写戍边将士作铺垫。

阅卷点评:可以看出这个同学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具备了一些基础能力,只是还不能准确全面把握诗歌意象的特点,在这里她光从自然环境方面考虑,而忽略了“塞下”社会环境的特点。此答得2分。

提高策略二:加强诗歌专类题型答题思路训练,了解一般答题常识及规范。

学生答案失误三:诗人选取了北风白草胡马一系列意象描写了“塞下”环境的萧条凄清,从而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衬托出诗人的心情。

阅卷点评:对特点的把握浮在表面,没有从表现人物形象角度思考。对作用的概括无中生有,盲目套用术语。此题得1分。

提高策略三:对诗歌要进行理性分析,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详细复习诗歌鉴赏的名词术语,一定要结合具体例子深入理解,要能熟练运用。

第(2)题问题分析:此题第一问考查人物形象的理解,重点要深入人物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形象特征。第二问考查思想情感的把握,注意问的是诗人的感情,实际要求是在把握形象基础上更高一层,理解诗歌主旨。

参考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之苦、思乡之愁的边将形象(2分)。表达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1分),和对从古至今绵延不断的战争的厌倦(1分),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1分)。

学生答案失误四:刻画了多年驻守边疆,起早贪黑,尽职守边而又思念家乡的边将形象。寄寓诗人思念家乡,希望早日攻克敌人,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阅卷点评:第一问基本正确。第二问混淆了人物形象和诗人的关系,诗歌主要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的薄弱和文化背景的缺失,导致临场应试时望文生义、任意发挥。此题得2分。

提高策略四:理解诗歌主旨,一定要认真阅读文本,因文识象,由象悟道,另外,要适当了解一些历史文化知识。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扬州卷)

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①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①竹叶:竹叶青酒。

(1)结合前两联,简要分析诗人当时的处境。(3分)

(2)颈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手法? (4分)

(3)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第(1)题问题分析:此题与例一(1)相似,考查了对于意境的理解,要求把握诗人当时处境的特点。答题必须紧紧抓住前两联具体分析归纳。

参考答案:孤独、老病、重阳登高而忧愁无法排解(因病不能多饮酒而无心赏菊)(3分,每点1分)。

学生答案失误五:重阳佳节本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在独自喝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说明诗人当时是疾病缠身,孤苦伶仃的处境。

阅卷点评:此答对首联大致内容基本了解,能把握“疾病”、“孤苦”等特点,但忽略了颔联,对于诗句理解不细,要点不全。此题设3分分值,“处境”特点肯定不是两点。此答得2分。

提高策略五:把握形象特点时一定要全面细致,理性分析,要强化根据题目赋分而答题的意识。

第二题问题分析:此题是诗歌鉴赏最常规的题型,考查了对景象的理解,对表现手法的鉴赏。解答时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意境又突出特点,既有手法,又能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他乡日落时分,黑猿声声悲啼,霜天秋晚,白雁南来(1分)的凄凉(1分)景象。渲染(1分),以西沉的落日、凄清的猿啼、故乡南飞的大雁绘声绘色地渲染凄清之境(1分)。亦可答对比(1分),异国之景与旧国之物对比,黑猿与白雁的颜色对比(1分)。

学生答案失误六:描绘了一幅猿猴在落日中哀鸣,成群的大雁从家乡飞来的景象。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借景抒情,以哀景写哀情。

阅卷点评:此答第一问的回答有意象组合,但缺少特点概括。得1分。第二问的回答,从修辞角度回答也当算对,但此答光有修辞手法,缺少具体分析,得1分。

提高策略六:对形象、手法的分析一定要学会回答得有血有肉,把观点与材料结合起来,不能光是干巴巴的几条筋骨。

第三题问题分析:此题与例一(2)相仿,考查了对思想情感的理解。解答时理解要求深刻全面。

参考答案:思亲怀乡、衰老催人(年老多病)的感伤、遭逢战乱伤时忧国的情怀(每点1分)。

学生答案失误七:首联描绘了自己生活的困苦与无助,尾联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阅卷点评:此答从具体诗句出发理解诗人情感是正确的,但缺少整体理解意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且要点不全。得2分。

提高策略七:对诗歌思想情感和作者观点态度的鉴赏一定要有整体意识,要注意整合归纳。

【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参考答案: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评分标准: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1“水潺潺”声音的描写,○2“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3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4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1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2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评分标准: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猜你喜欢

参考答案景物答题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