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金融战败”的前车之鉴

2009-06-04宋成华

求是学刊 2009年3期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启示

摘要: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通过汇率、利率等手段诱导美元贬值、压迫日元升值,不仅减少了美国的外债负担,也大大削弱了日本的经济实力,使之陷入长期的经济低迷。而同期的美国经济却实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胀的少有的经济状况。近些年美国逐渐将矛头指向中国。继布什政府之后,新一届奥巴马政府也发出要求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信号。我们应充分吸取日本金融战败的教训,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应坚持以我为主、逐步增加汇率弹性的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与市场化,要切实加大对金融系统的风险监控,防止“金融战败”在中国重演。

关键词:日元升值;人民币升值;启示

作者简介: 宋成华(1965—),男,黑龙江拜泉人,经济学博士,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从事日本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9)03-0050-06收稿日期:2009-02-09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的恢复与重建就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升级,日本的产品也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逐步打开国际市场,形成较强的竞争实力。日本经济的成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经济发展模式也成为各国研究与学习的典范。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度取得经济发展奇迹、并成为世界上最大债权国的日本却陷入了长期的经济低迷,从亚洲的领头雁跌落成为经济难题成堆、举步维艰的国家。而同期作为世界上最大债务国的美国经济却迎来了高增长、高就业及低通胀的“两高一低”的少有的景气局面。两国为何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吉川元忠(2000)将本轮的经济低迷归因于日本的“金融战败”,称这次是继二战以后的第二次战败,但此次战败发生在没有硝烟的金融战场上,美国巧妙地利用其发行国际货币——美元的优势,通过操控汇率、利率等金融工具,随心所欲地变动美元的价值,压迫日元升值,将日本人辛苦积累的外汇储备以及美元资产大幅削减,而日本政府恰恰对美国的要求言听计从,从而丧失了金融政策的独立性,致使实体经济受挫而陷入长期的低迷之中。

而今,美国将其矛头转向了中国,并试图联合欧盟、日本等国,对中国实施经济遏制。我们应如何避免日本的“金融战败”在中国上演?本文在分析日本金融战败的原因及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以及推进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政策建议。

一、日本走向“金融战败”的轨迹

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20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的汽车、钢铁、机床、半导体等生产技术相继赶上或超过美国。日本企业不仅在国际市场抢占美国制造商的市场份额,甚至在美国本土市场上也对其企业构成巨大的威胁,美国因此出现了失业增加、经济增长放缓的局面。美国人的消费欲强,为了满足过度的消费,不断地向各国举债,这为日本资金进入美国提供了方便。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同时也成为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而美国却跌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提高,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不断膨胀,开始对美国说“不”,显示了日本不仅要在经济上成为强国,在政治及军事上也试图摆脱美国的束缚。为了遏制日本经济的扩张,美国相继对日本提出“自我出口限制”、开放日本国内市场、增加对美国产品的进口等要求,且动辄以制裁相威胁,两国的贸易摩擦接连不断,1955—1968年的日美纺织品摩擦、1976年钢铁制品贸易争端、1977年的彩电摩擦、1981年的汽车摩擦、1982年的半导体摩擦等相继爆发。

前苏联的竞争力弱化以后,美国对日本的看法发生了改变。对于这个昔日自己所扶持的“小弟弟”,美国不再像战后初期那样慷慨大方。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通过“广场协议”(1985年)、“卢浮宫协议”(1987年)、“巴塞尔协议”(1988年)等一系列国际协调措施,在金融方面不断向日本施压。迫于美国的强大压力,以及在政治及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在许多方面都极不情愿地作出了让步,也因此而一步步地陷入了经济的低迷。

1. 压迫日元升值。长期的日美贸易,使日本积累了大量的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而美方形成了巨额的外贸逆差及外债,导致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1985年9月22日,在美国的主导下,西方五国达成了“广场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引导美元相对于日元、马克等货币贬值,日元从此开始大幅升值。日本的统计资料显示,在“广场协议”达成前一天的东京汇市上,1美元兑换242日元,到1985年12月底,美元就已跌破了200日元的大关,1988年年初,美元进一步下跌到1美元兑换128日元的水平。不到两年半的时间,日元相对于美元大幅升值了近一倍,这给以出口为主的日本制造业企业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为了遏制日元升值的趋势,“广场协议”后,日本央行不断地干预外汇市场,大量地买入和囤积美元,使外汇储备逐渐增加,1993年底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出于外汇储备的保值与增值的目的,日本不断购买美国的国债,也因此成为美国的最大债权国。然而,大量增加的美元资产也使日本患上了“美元贬值”恐惧症。在外汇储备较少的情况下,日本只是害怕日元升值,担心升值会降低其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但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日本也越发担心起美元的贬值了,因为一旦遭遇美元大幅贬值,日本人积累的美元资产就会出现严重的缩水。为此,日本一方面控制外汇储备规模,同时又十分小心地避免冲击美国经济,唯恐引起美元暴跌,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害怕美元贬值的国家。

美国人正是利用了日本的这一弱点,有意识地诱导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在降低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的同时,也使其美元资产大幅缩水,从而达到削弱日本经济实力的目的。这种状况的长期持续,也形成了巨大的通货紧缩压力。而美国通过美元贬值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转型,继续保持了世界经济火车头地位。

但美元汇率的大幅下跌,并没有带来美国出口增加的效果。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贸易赤字依然继续增大,1986年为1550亿美元,1987年达到1700亿美元,1988年由于美国政府出台了鼓励中小企业出口的政策,贸易赤字减少到1370亿美元,但不久这种出口增加的趋势即告结束,贸易赤字继续扩大。吉川元忠认为,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是由于美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开始较早,并已在其他国家投资生产,轻易不会因为美元汇率的调整而将企业重新转移回国内;此外也可能与美国人的消费习惯有关,人们已经习惯了以往美元坚挺时所消费的物美价廉的日本产品,不会因为汇率的波动而轻言放弃。这意味着“广场协议”以后的日元升值,并没有使美国贸易逆差减小。

2. 要求日本参与同美国的利率协调。日元的大幅升值,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迅速下降。为了减小因日元升值导致的经济衰退,日本试图通过扩大国内需求,来弥补国外需求的下降,日本央行自1986年1月起先后分四次将再贴现率下调至3%,1987年2月又进一步下调至2.5%,货币供给的大量增加,使日本经济出现了泡沫化倾向。本来这时央行应考虑出台提高利率的措施,以减少大量增加的流动性。但1987年10月19日美国股市出现了“黑色星期一”的暴跌。为防止美元因此而大幅贬值,美国又召集西方主要国家在巴黎召开会议,达成“卢浮宫协议”,协议要求日本和德国降低利率以帮助美国减轻美元贬值后资本外流的压力。而这次日本央行又一次响应了与美国的“国际”协调,将2.5%的超低利率一直持续了2年零3个月,致使货币供给大量增加,日本陷入了“流动性陷阱”之中。同时由于监管的缺失,大量资金流向了股票与房地产市场,推动了股指和房地产价格的攀升,加速了经济泡沫的膨胀。因此,在反省泡沫经济的教训时,一些日本学者对出台这一低利率政策的目的性提出了质疑,“到底是为了日本,还是为了美国?”现在看,不得不说该政策更多地顾及了与美国的政策协调,而对本国的利益重视不足。

猜你喜欢

人民币升值启示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研究
国际经济博弈下的人民币汇率决定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