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因论视角下英美文化课程的教学

2009-06-03要文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文化教学模因

收稿日期:2009-03-04

作者简介:要文静(1980—),女,山西晋中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摘 要:模因理论是近来语用学领域的新兴理论,它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本文介绍了模因及模因理论,并将该理论应用到专业英语英美文化课程中,以促进该课程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模因;模因传播;文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1-0115-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57本刊网址:www.hbxb.netお

在大学英美文化课程教学中,主要教授对象是母语为非英语的专业英语学生,综观各类视听法、交际教学法、互动法、功能法等教学方法在英美文化课程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朗读背诵的教学方法被业内忽视,模因理论是由语言学家何自然、何雪林、谢朝群等学者由生物学角度引入语用学领域的新理论,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一理论,其传播途径和特点给为我们重新审视英美文化课程教学提供了借鉴。

一、模因与模因理论

(一)模因的由来

1976年,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畅销著作The Selfish Gene《自私的基因》最后一章首次提出文化传递的单位——模因(meme)。这本书主要探讨基因如何通过自我复制以及相互竞争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在描述基因作为复制因子的特征的基础上,大胆构想了存在人类社会文化传递的复制因子——模因。“模因”的原词meme在拼写上模仿了基因的原词gene,词源上它来来自希腊语“mimeme”(模仿)。模因指的是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并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Richard Dawkins)。模因用了与基因相似的发音,但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模因是通过模仿而传播。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既是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一种显著的文化现象,模因论在语言研究中大有用武之地,它在语言的社会演化和语言交际中所起的作用更值得我们注意。”(何自然,2005)

模因是一种信息单位,也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它存在于人的大脑之中,像是大脑的病毒,可以重组人的脑子,使之成为它更佳的栖息地。模因也是一种认知或行为模式,由一个人传输到另一个人。携带模因的人叫做宿主(host),因为宿主继续携带模因,传输过程也叫做复制。宿主继续向群体传播模因,进行自我再生产,所以模因也是复制因子。但是没有第二人模仿,也就不会被传播成为模因。

(二)模因的传播途径

语言模因的传播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教育和知识的传输、语言知识本身的运用和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1.教育和知识的传授使模因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的模因是在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得以表现的。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到字、词、句、文,然后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复制和传播。对于英语文化课程的学习,教师本身就是在该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文化差异知识,而当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和信息时,也是语言模因的传播。

2.语言知识本身的运用促进了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在文化现象的运用中,语言知识本身不同组合产生也是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模因从不同的角度转换,或从一组旧的模因组合成新的模因组合。

3.通过交际和交流来使语言模因得以沉淀和磨合。跨文化交流过程中,通过不同语言的交际出现语码混用,一种语言模因与另外一种进行磨合,相互抗拒和斗争之后沉淀下来。不合理的语言模因会逐渐淘汰。

(三)模因的传播方式

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因型模因和表现型模因。

基因型模因的传播,“相同的信息,异型传递”。如手机信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短信”是脑白金广告语用的基因型模因。

表现型模因的传播,“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这种所谓的“移花接木”方式出现的就是横向并联传播的模因,形式近似,内容迥异。如喜剧演员小沈阳说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是谚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的表现型模因。

(四)模因的传播阶段

同化(Assimilation):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进入他的记忆。同化的两个条件:一是个体必须和模因载体有接触,通过思考,重组现存认知因子,独立发现模因;二是所呈现的模因必须分别受到注意,被宿主所理解和接受。

记忆(Retention):此阶段模因停留在个体的记忆中。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个体的可能性就越大。

表达(Expression):指的是在与其他个体交流时,模因从记忆储存中被提取出来,作用于被感知的事物,进入能被他人感知的物质外形这一过程,常有的表达手段有文字、图片等方式,最突出的表达手段就是话语。

传输(Transmission):传输过程中,通常要借助于载体和媒介来传输。常用的载体有书本、照片、人工制品等。自互联网时代,传输阶段的重要性尤为明显。

以上4个阶段,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复制环路,选择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模因在选择过程中被淘汰。

三、模因对英美文化课程教学的启示

模因、语言、文化三者密不可分,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模因是文化的基本单元,而文化需要通过语言为载体,以模因为媒介进行传播和复制。因此,模因论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外语教学很有启示。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使得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现在的英美文化教学。21世纪随着网络电子的发展,全面媒体的发展促进了英美文化课程的学习,教师广泛采用交际法的新兴的教学理念,弱化甚至忽略了传统的背诵经典作品、语言形式、谚语习语基础知识习得的基本技能。很多学生甚至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学习,更多涉猎文化现象,而缺乏基础知识,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无收获学习模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模因理论重新强调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一)模因理论驳斥文化课程学习忽视初级阶段基础材料的积累

模因的复制性的特点决定在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强调模仿目标语的语言形态、语用含义等。每个人都可以体会,成年后可以成功在大脑中复制儿时记忆的片段,并随时运用到语言实施过程中。同时,模仿是语言的重新组合,是被复制信息的相同的或者不同的传播,也是语言符号的外延的扩大化。学习对象一旦熟知或模仿过文化现象,把这些“模因”储存起来,在语用交际过程中,很容易对初级阶段的基础知识提取出来,使言语表达贴切、得体,可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

(二)模因理论肯定模仿在学习文化课程中的重要性

模因论复制的保真性可以使我们看到模仿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意义。保真性并不意味着原型没有任何变化,而是原型的本质得以保存,如传递英语小故事时,模仿能力再强,保真度再高也不能保证不会发生变化。在英美课程教学中,模仿真实目标语环境下具体情景语用场景,因不同人为的实施也要发生变化。如,不同国籍的非英语国家学生学习英语,因地域不同,母语文化差异,对待英美文化接受程度有所差异。中国人会较人更容易习得英美文化礼貌语,而日本人在此方面更容易礼貌过度。因此,在语言文化课程学习中,在熟悉了解各种文化语用信息之后,要努力创造文化氛围。

(三)模因理论决定文化课程输入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语言模因的复制、保存和传输也是一个选择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过程。模因复制,不是简单的克隆。语言模因在人们的语言运用过程中自我传播而得以生存。一些语言模因的生命力强大,就可能实现成功传播,反之,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语言模因的形式越复杂,被传播的可能性就越小;形式越简单,就越容易被记忆,生命力也就越强。语言模因的这一特性,决定在英美文化课程输入材料的选择上,需要选择生命力强大,不容易遗忘的真实的实用的材料。

(四)模因理论重视文化多角度多手段输入的重要性

语言文化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用全方位、多视角使用地道的语言表达形式来与别人交流思想。由此,语音传播的变异性要求我们要创造性的理解和应用语言,以多种方式学习英美文化知识。语言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又随着语言的变迁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积累语言模因知识,更要广泛传播运用语言模因。不仅要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文化知识的积累,而且要通过网络、书籍、影视作品等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过的文化知识实现成功交际。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表达同一语言文化现象,而且要教会学生用相同的语言形式套用不同的内容。

(五)模因理论启发引入联想教学的可行性

模因论使我们认识到,在语言教学中引入联想教学是启发学生话学话用语言的重要手段。在英美文化教学过程中,谈及:英国女皇世袭制度,教师不但要求学生认真习得英国的政体制度,同时要求学生联想美国或其他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政体制度。用模因理论的指导,联想教学在英美文化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模因作为人类语言的心理、社会及文化基础的问题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和研究。语言模因源于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和语言的交际和利用。研究语言模因的复制与传播将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外语教学和翻译教学。语言模因以语言和文化为媒介的传播方式,使我们更加应重视文化教学在英语学习中的位置。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启示,即:英美文化教学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语言的过程其实就是了解文化的过程。不同的语言代表这不尽相同的文化,语言学习必然要遭遇文化与文化的碰撞。文化又是理念的代表,因此学习语言也必须转变理念。对英语学习而言,我们学英语就是在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在解读他们的风俗、传统、制度、法律等,这也就是我们英美文化课程学习的主要内容。而这些与我们的文化有很大的差别,结果我们不能理解、包涵、接受这些文化我们就不可能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Richard Dawkins, The Selfish Gene [M]. New York: OUP 1976.

[2]陈琳霞,何自然. 语言模因现象探析[J].外语教学研究,2006,(2).

[3]桂文泱.模因现象与英语教学[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利,1997.

[5]何自然.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6]夏家驷,时坟.模因论与人文社会科学——生物基因理论在语言上的应用[J].科技进步理论,2003,(18).

[7]杨建道,模因论.重新反思英语教学[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6).

[8]邹春玲,徐加俊.言语交际过程的模因观[J].世纪桥 2008,(1).

猜你喜欢

文化教学模因
模因视角下的2017年网络流行语
高中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应关注的两个问题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析大学英语文化教学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论文写作探析
基于模因论的英语听说教学实验研究
模因与文化
基于象似性的语言模因初探
从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角度看翻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