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教学模式在“跨文化商业交际”课堂内的实践

2009-06-03陈秋红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广东广州 510507)オ

摘 要:跨文化商业交际能力成为商务英语学生的一项必备要求。在任务教学模式下,围绕教学主题,开展以任务为核心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独立思考、相互合作和交流,并提升其自身的学习主体性、积极性和合作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跨文化商业交际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1-0107-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53本刊网址:www.hbxb.netお

收稿日期:2009-03-15

作者简介:陈秋红(1983—),女,广东省广州人,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接触也日趋频繁。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的重视。教育界也逐渐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目前我国教育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又要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涉外工作的能力,使他们在涉外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能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且,2007年度全国商务英语教学研讨会就明确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中心任务。

“跨文化商业交际”(即inter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商业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商业交际。通过对于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现象的分析,能够了解商务交流中的礼节和技巧,建立有效的沟通;掌握日常商务情景中的对话,了解东西方商业环境下的文化差异,掌握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一、“跨文化商业交际”贯穿任务教学模式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英语教学的文化导入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首先,文化知识的信息量太少。比如,在综合英语的课堂中,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内容穿插介绍文化背景知识或目的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仅此而已。在商务英语口语教材中,根据各章节的主题提供一些相应的文化知识,作为一种教学的补充或延伸。这些文化知识只是对目的语国家的人们的一些总体的概括的认识。其次,文化知识的传输方式大多是讲授法,即教师通过讲授灌输给学生文化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收。通常这些文化知识的输入缺乏具体的情境作背景,难免过于简单化和片面性。这种纯粹灌输式的文化导入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形成刻板印象,在遇到跨文化交际的问题时,思维趋向简单化,不能客观地分析处理问题。

针对以上弊端,贯穿任务教学模式的跨文化商业交际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1)任务型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的角度设计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体验、领会、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知识,并且发展了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培养了与他人交流、协调、合作等交际能力。课堂上,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学环境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2)强调“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磋商、合作等交际能力。任务型教学重视小组学习,填补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差,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还使他们的语言知识结构得到了扩展。(4)加强了“课堂学习与课外运用的关联性”,任务型教学可以将课堂学习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完成课堂交际任务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有能力完成生活中类似的交际任务。(5)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收效明显。任务型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且为了运用而学,它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任务的分层次

Willis(1996)按照任务的难度,由浅入深,将教学“任务”分为六大类:列举型任务、整理型任务、比较型任务、解决问题型任务、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和项目型任务。

(一)列举型任务,或叫举例型任务(listing)。这种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主题或关键词等不同的要求列举或举出例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归纳能力。

(二)整理型任务(sorting)。这种类型的任务要求学生重新整理被故意打乱顺序的故事、句子或内容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比较型任务(comparing)。这类任务要求学生对不同的材料或内容进行比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归纳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四)解决问题型任务(problem solving)。这类任务要求学生用所学英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

(五)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sharing personal experience)。这类任务要求学生讲述个人的经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项目型任务(project)。这类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英语围绕某一工作过程的项目进行探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训练职业技能。

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的有效途径之一。在高职高专教学中贯穿任务型教学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设计任务。教师必须遵循任务设计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设计出相应的、可操作的任务,并成功地实施任务,帮助学生提高其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任务教学模式在“跨文化商业交际”课堂的应用

在“跨文化商业交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以这些任务类型作为依据,围绕课文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任务教学的设计。

(一)列举型任务:第二章“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后一个话题是文化的影响,在讲解“文化定型”的时候采用了列举型任务。先大概介绍了文化定型的概念和作用,然后希望学生根据他们的知识储备对美国、日本、法国这三个国家的文化进行定型。学生都踊跃列举各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比如,美国强调个人的独立存在;尊重个人的尊严、自由权利;敢于冒险和开拓、讲求效益;同时犯罪和暴力问题严重。日本的文化特点有:“轻柔、温顺、礼貌而且温和”,爱吃生冷的食物,比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颜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势力、家族意识和集团意识很强;民间信仰和巫术特盛;女子对男子的温顺和依赖;等等。法国是个浪漫的国度;艺术行业发达;注重美食、法国的时装/ 葡萄酒/ 化妆品举世闻名;等等。最后老师总结:文化定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某个文化,但是这是适用于对群体文化分析,毕竟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差异的,应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整理型任务:在第二章“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论中,重点介绍了Hofstede的五个维度(个体/集体主义、权利差距、回避不确定性、男性化/女性化、儒家动力)。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些整理型任务,通过这个练习让学生深化对这五个维度的理解,以及提高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任务内容是分析案例中的行为是否是某种文化背景下的典型表现。比如:In Great Britain, you discover that a junior employee is the daughter of an influential politician, and so you promote her to a senior job. She is a poor communicator and unqualified for the job. Nevertheless, this promotion is happily accepted by the other employees. Is it typical or untypical of British culture? Why do you think this? 这个案例的分析关键在于“关系”这个现象在英国的重要程度,这就涉及到用“权利差距”这个维度来整理这个案例的思路。

(三)比较型任务:第三章“言语交际”中讲到文化对词义的内涵的影响,采用比较型任务,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狗、龙、蝙蝠三种动物在英汉文化中的内涵意义区别。这个话题学生讨论很热烈,最后的发言也是各执一词。通过这个争论,让学生深刻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词义理解的差异。以“狗“为例来说明:狗在中国的意义是偏贬义的,比如我们经常会说“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dog”在英语文化中被认为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值得信任的,是平等对待的对象。所以,西方人对吃狗肉觉得不可思议。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些表达,足以证明狗在英美文化中是代表正面形象的。如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it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四)解决问题型任务:第二章“文化和价值观”的最后一个话题是文化的影响,在讲解文化冲击的时候,提出了问题“how to handle the cultural shock”,让学生思考下如何减少文化冲击带来的影响。经过讨论,学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下:思想上要做好准备,凡事适应都需要一段时间;带着冒险的精神,充分享受异国之行;保持不断学习的状态;多多参与各种活动,广泛结交当地朋友;从家里带些熟悉的家居用品或钟爱的其他物品,以便制造家的感觉;多出去走走,了解周边环境;经济允许的话可以在当地旅游,以获取更多文化的感受;要找到发泄情感的渠道象写博客或者日记,与朋友分项自己的经历;等等。这个任务所列出的解决措施,其实对于任何的新环境都适用,所以对学生将来适应社会也有一定的帮助。

(五)分享个人经验型任务:第三章“言语交际”中,在讲解口头交际中的公共演讲部分的时候,针对学生普遍面临的stage fright问题,学生可以尽情分享个人的经验,以得出如何克服这个怯场的问题。给予短暂的讨论后,学生分别根据自己的经验,得出以下一些途径:一是选择的演讲话题一定要是自己熟悉,做150%的准备;二是积极的自我鼓励;三是把恐惧紧张转为参与热情;四是允许自己偶尔犯错;五是不要在意结巴,继续演讲,没有必要道歉;六是与听众互动,使听众成为演讲的参与者;七是演讲前,联系深呼吸;等等。诸如此类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学生更能积极参与,而且是他们有亲身经历的体验,这种任务不仅容易开展,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六)项目型任务。在学习了沟通、文化价值观、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这些基本文化理论后,在学期中安排了一次影视欣赏课,所选影片为《刮痧》,该片讲述了一个在美国的中国家庭,因为有一次爷爷给发烧闹肚子的孙子刮痧而引起法律纠纷,面临妻离子散的故事;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冲突和融合的过程及移民者的精神困境;被认为是中国最为成功的关于文化差异的影片。在观赏影片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尽可能进行实例记录。课后,学生应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影片中的各种英汉文化差异,这项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一周,学生对这部影片进行了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并不是单纯地罗列情节与文化间的联系,而是纷纷列举自己所知道的同样事例,并接着对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提出了争论。例一,电影中有一片段是:许大同在自己“成功”后接年老的父亲来美国团圆。父亲坚持要回中国后,许心里很难受,担心父亲一个人的生活会不好过。这里就体现了中美对家庭概念的文化差异。从文化传统来看,中国家庭多为延伸家庭,家庭成员的关系体现为互补性;中国人养儿防老,三代共享天伦之乐是最常见的一种常态。而美国多为核心家庭,家庭成员的关系体现为独立性。儿女独立门户后,很少与父母住在一起。有些人甚至干脆把老人送往养老院。美国因此被称为“儿童的天堂,老人的地狱”。例二,中美关于礼仪的差异。电影中两个场景是:(1)小丹尼斯告诉昆兰的孩子:“我爷爷放屁太响了。”(2)爷爷抽烟,简宁很敏感。影片中有很多次关于抽烟的细节。在英美文化中,最忌讳的是从体内发出的各种声音,特别是咳嗽、喷嚏、抽鼻子、清嗓子、吐痰、打嗝、放屁、肚子咕噜咕噜做响等。他们在人前,极力抑制这类功能性发声,如果做不到,就立刻表示歉意。中国人认为这类行为纯属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不是正对着人或者对着满饭菜,大家都不在意,也无须道歉,道歉反而是张扬“臭气”,结果是弄巧成拙。(2)英美人在抽烟前,往往要征得主人,女士或者不抽烟的旁人同意:Would you mind if I smoke? 在吃饭时候,也一般不允许抽烟。

四、结束语

在跨文化商业交际的学习过程中,将任务教学模式融入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将小组合作学习与班级授课、任务实施和个人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能扩展他们的思路,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应用任务教学模式,使学生由活动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增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了他们的集体意识。

参考文献:

[1]Sana Reynolds, Deborah Valentine. Guide to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沟通指南)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Willis,D. and Willis,J. Challenge and Change in Language Teaching[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3]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嵘.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教学[J].长沙大学学报,2004,(3).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基于图式理论的商务英语写作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