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刍议

2009-06-03牛青杨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09年1期
关键词:制约因素素质教育措施

收稿日期:2009-03-14

作者简介:牛青杨(1973—),男,河南社旗人,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本文基于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归纳了素质教育的确切含义,并据此对制约素质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时期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实施的思路一般对策。

关键词:素质教育;制约因素;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1-002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09.01.013本刊网址:www.hbxb.netお

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在新的更高层次推进素质教育,构建新的素质教育平台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总结。

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我国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在我国古代,类似于大学的国子监、翰林、书院等主要开展以儒学为主导的人文教育。清朝末年,一直以科学教育为其主流,而相对摈弃了大学教育中人文思想教育的部分。到了民国时期,我国当时的大学也围绕培养专才通才的目标进行了讨论。建国后,设置了大量的专门性高等学校,大学基本上被专业化和技术化。直到1976年文革结束后一段时间,一直延续这种以科技知识为主的专才培养模式,学生的全面发展被忽视,个性发展被弱化。

1978年改革开放到80年代初,高等教育开始调整专业结构,强化基础,开始从重视知识培养变为重视能力培养,但其间又过多地突出了教育的经济功能,仍未摆脱苏联以科技专才为主的培养模式影响。直到1986年,原国家教委组织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有关专家进行工科本科生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研究,课题组建议把基本文化素养作为大学生整体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才真正浮出水面。此后,课题组又扩大调研学校和学科范围,形成了研究成果。 1995年,文化素质教育在全国52所高校开始了试点。1998年,素质教育在高校全面推广。

经过多年的探索总结,素质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素质教育观念基本得到确立.

二、素质教育含义

从素质教育研究成果看,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归结起来,主要观点有:从思想和理念看,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不是一种教育模式和类型,更不是一种专门教育内容;

从发展轨迹看,素质教育是在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教育基础上提出的,是能使知识和能力更好发挥作用的教育;

从内容看,这种教育观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和启迪智慧的结合,知识内化和潜能发展相统一,重视教育社会本位和教育的本体功能相统一的教育。它同时也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在人文教育基础作用的前提下,人文课程、自然课程、社会课程相互融合协调的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四个方面。

从实施的形式看,他更多强调认识过程要和感情融于一体,要把知识寓于一切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丰富多样的载体渗透到具体教学活动,而不是简单的通过灌输等简单形式去认识的过程;

从教育目标看,是将“何以为生”的学习与“为何而生”的思考相结合和将“为稻梁谋”与“为天下忧”结合的一种教育。它强调要在教育中把培养为人的基本品质、做事基本态度与治学基本精神放在突出位置,使其具备正确的做人基本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从教育效果的衡量标准看,它更加重基础、重长远,而不是重眼前,着眼于使受教育者获得自由、全面、健康的发展,引导受教育者的内在因素合乎规律,受教育者个体优势和潜能得到充分发扬。

三、素质教育制约因素

素质教育的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勿庸置疑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了素质教育实施的质量。这些因素主要表现为:

(一)传统思想影响。

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物质文明的进步,承认在器物上比不上西洋, 发起了洋务运动。建国后,国家百废待兴,受专家强国思想的影响,理工科教育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与之相适应,把记忆和考试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后,为了强调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作用,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对这句重要的判断出现了片面理解,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更多注重对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人才培养关注的是“制器”。

(二)高校管理模式的滞后。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国家的相关政策不配套和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行政权力在争取社会资源和支配教育资源上具有先天优势,学术权力被弱化,学术权力无法得到充分尊重,行政管理与教育管理出现了错位,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是由于高校内部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和教育资源的制约,教师为了完成指定工作量和指定授课计划,在学术创造潜能发挥上受到很大制约,相应的学生自由选课和选导师的自主权就无法得到切实体现,学生潜能和个性优势也不能充分发挥。

是有些高校教育管理队伍层次不高,对高等教育没有深入研究,只是出于一种感性认识,缺乏一套比较完整的办学思路,与国家提出的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的理解存在偏差,只是把素质教育是理解为一种技能培训,是人文讲座,或者是创新教育,有些学校甚至把素质教育目标加以简单的分解,对应开设课程进行一般组合。

牛青杨:深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刍议

(三)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分配失衡。

1999年以来,我国高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高校毛入学率由9%提高到2006年的22%,远远高于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到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15%的目标,招生规模由108万提高到504万,在校生已达到2300万,但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宗旨的比例一直低于4%, 1986年为3.43%,1995年2.41,1999年2.79%,2002年3.32%,2003年3.28%,这个比重大体相当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水平. 4、师资队伍教师文化素养整体偏低。由于大学连年扩招,师资队伍明显不足,据统计,全国本科普通高校学生数和专任教师数的比例,即“生师比”从1998年的11升至2001年18.6,其中甚至有30所本科高校生师比达25-41,超过2001年小学的生师比21.6。(四)大学教育和社会脱节。

专业设置落后于社会需求,高校的专业不是根据社会就业市场动态设置,而往往更多地取决于学校的既有资源和传统优势,取决于所谓的热门,培养的毕业生数量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由于受师资和实验实习条件的制约,学生教育知识传授多、启发教学少,课堂教育多、实践教学少,经典知识多,实用知识少,学生学习只是停留在知识的一般记忆和累积上,课本知识与实际操作有很大距离、学生质量不高。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教育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要不断总结素质教育开展的经验,高扬以人为本理念,把人的内在需求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克服重物轻人观念,使教育的为经济服务功能与有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功能相协调。

(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构建良好氛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明确教育目标的指引作用,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教学改革中,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自主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要求,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教育规律相适应教育教学体制,要进一步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教育体系,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际的状况,以创新和实践为重点,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统一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做到课堂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三位一体,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融合、协调平衡发展。

(三)理解素质教育的内在逻辑构成,找准着力点。

素质教育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思想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包括身体和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灵魂,目的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文化素质是基础,目的是使学生实现从“知道”到“体道”的升华。科学素质是本领,目的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自觉做到格物致知,实践创新,直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身体素质教育是本钱,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科学调节心理,锻炼身体,做到身心健康。

所以,在素质教育中,必须树立灵魂意识,把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用思想政治素质来引领其他各种素质的提高。要强化基础意识,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切入点,要以能力提高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以心理训练调适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渐达到四个方面素质的融合和自身真善美的统一和谐。

(四)创造条件,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教师担负者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德高为师、学高为范,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建设一流师资队伍首先必须加强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深厚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培养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师德,有助于提高广博深刻、情趣高雅的学识水平,有助于展示豁达乐观、宽容善良的人格魅力,有助于提升精辟独到、风趣幽默的教学艺术等。其次是要加强激励机制建设,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积极性。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吸引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抓好师资整合,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各类教师人才在素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

(五)强化国际意识,主动学习国外高等教育经验。

国外以提高人的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素质教育起步较早,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素质教育在德国一般被称为关键能力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着力提高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自我能力、应用能力和环保意识能力,在具体操作中主张通过一体化方式(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提高关键能力)和附加方式(在专业课程之外,通过额外的培训讲座项目等方式提高关键能力)进行培养,两者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在美国素质教育主要通过通识教育来实现。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是指对教育者进行的共同内容教育。自1828年耶鲁报告以来,美国高教界对通识教育表现出高度的关注。通识教育理念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通识教育具有普遍性、基础性广阔性和深刻性的特征,其目标定位于发展伦理道德、了解公民的权力和义务,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欣赏人类多种文化,培养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促进个性自由全面的发展。通识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课程,强调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广泛的共同文化教育。朱九思认为,文化素质教育体现在实际上就是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解决了文化素质教育与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两张皮的问题,将二者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文化素质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袁新文.高校告别扩招时代[DB/OC].新华网:时政要闻,2006-5-19.

[2]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J].2006,(9):21.

[3]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有关统计数据[J].教育发展研究.2002,(10).

[4]涂又光.论人文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1996,(5):6-10.

[5]冯慧敏,陈文晋,罗毅刚.WTO与大学通识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3,(4):14.

猜你喜欢

制约因素素质教育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发展制约因素的探讨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