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历史与社会研究性学习初探

2009-05-29周学东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环节交流

周学东

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已由“旧时王谢堂前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必将进入课堂。早在2000年,陈至立同志就提出了“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同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研究性学习”也被列入教学计划,成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部分。因此,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必然趋势,它有助于建构开放型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更便捷地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方法,更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就历史与社会学科中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进行初步探讨。

基于信息技术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萨奇曼探究模式”,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我们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通常不是提供一篇教材,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利用各种多媒体网络提供的信息资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知识的特点进行独立地思考、探索。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为学生起“导航”作用,介绍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带着学生快速浏览“主题网站”的资料,告诉学生哪些知识点还可以进一步通过相关的网站查找到更多的材料,搜寻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

3小组合作,协作学习

这一环节是指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同学和老师开展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来补充、修正、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在“主题网站”的论坛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观点,进行协商和辩论,对当前的问题摆出各自的看法及有关材料,并对别人的观点作出分析和评论,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成果。

4成果交流,效果评价

这一环节中,各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网络交流,教师和学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①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的评价。例如,学生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如何。②对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的贡献的评价。例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程度,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等。③对学生是否最终完成了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例如,学生的研究报告的质量如何,是否达到了研究的目的等。

基于信息技术的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1提出问题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

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中的首要环节,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信息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

(1)应用网络技术发现探究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关注有关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问题,从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如当学生在科普网站上看到了大量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时,就会在学习《我国的环境问题》一课时提出有关问题,尤其是沙尘暴的成因、危害、如何防治等问题,从而产生探究的强烈欲望。

(2)应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将视频、图片、动画、声音等媒体集成在一起,优化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在学习《澳大利亚》一课时,可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关于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的电影文件,由于奔跑的袋鼠、奇异的鸭嘴兽要比课本中的图片形象生动,从而大大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正当同学们处于兴奋之时,及时抛出“为什么在澳大利亚会保存很多的古老动物”这一问题,使同学们对这一现象存在原因的探索兴趣激增。所以,信息技术能使学生获得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可以为研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2探究活动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

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习中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来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探究活动中,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快捷、高质量地完成某些探究任务。

(1)网上查询有助于快速地获取大量相关资料

从理论上来说,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学生可通过实地考察或通过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但实际上,由于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的视野比较狭窄,制约着他们对社会信息资源、专家资源的知晓和利用能力。而因特网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资源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特别适合于“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目前国内有上百个有关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网站可供学生查询,站内丰富多彩的信息,可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

(2)动画模拟软件有助于解决探究难题

由于历史与社会学科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不少东西是学生没有见过的,或者说不可能见到的,更无法像物理、化学、生物那样在实验室进行演示试验。而借助于多媒体电脑则可解决这一难题。例如学生在探究“锋面雨”的成因时,教师可先在课前用Flash制作冷暖空气相遇时的三种不同情况的锋面类型动画供学生使用,使学生通过动画的演示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可见,运用动画模拟软件可以直接辅助学生进行探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品质,又增强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

(3)数据处理软件可用来分析数据、绘制图表,从而直观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我国的人口问题》一课时,可以先让同学们通过各种方法查阅资料,收集我国人口增长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用Excel制作成表格,还可把表格数据通过Excel的图表功能制成折线图。同学们看了这些直观的折线图后,就可以很轻松地发现我国人口增长的一些特点。

3交流展示环节中应用信息技术

交流展示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形成正确概念,得出科学结论的阶段,而交流展示也离不开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可以使交流展示更快速、更灵活。

(1)信息技术作为师生、生生交流的工具

例如,课堂上可利用BBS、QQ、电子邮件等来开展合作学习,实现网上交流。课外同学们还可以利用班里的计算机建立个人文件夹或建立个人主页,与其他师生就感兴趣的问题做更深入、广

猜你喜欢

研究性环节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交流平台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交流平台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