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舞蹈课中的运用

2009-05-29熊晓雯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8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舞蹈课件

熊晓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越来越多地使用于各科教学中,在应用中它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又有力地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一名小学舞蹈老师,传统的舞蹈教学就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动作来传递知识,无非就是老师教、学生学,顶多戴上头饰或拿着道具跟随音乐跳舞,要想对学生进行各民族或各国风情舞蹈等熏陶,会因为过于抽象,教学上非常吃力。不管教师说得如何生动,示范动作如何标准,学生对于民族特点、舞蹈动作要点等犹如雾里看花,永远看不清、摸不准,很难掌握舞蹈技术要领,这是舞蹈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的不同之处。直到有一天,问题的症结及解决方案凸现出来——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对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舞蹈教育教学,笔者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

扩大知识领域,增强信息技术获得

计算机里所储存的信息数量和种类超过任何一种知识的载体。教师在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技能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软件,具有其他媒体无法代替的优越性与科学性,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调用教学过程所需的各种媒体,使学生同时接受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感觉信息;更可贵的是其仿真技术可以将宏观的表象、微观的世界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还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快速选择、调节、折返和控制,这就有利于发挥教师的课堂应变能力,有针对性地处理教学内容,反复呈现,及时强化,提高效果。

通过网上信息技术交流,我们所触及的舞蹈知识面和舞蹈素材就广泛多了。不管是成人的还是学生的,不管是本民族还是少数民族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能找到比较丰富的素材。

互联网上还有许多可供免费下载的音乐:中外名曲、影视金曲、小学音乐、轻音乐、交响乐等等,应有尽有,种类繁多。通过网上交流的方式,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还大大提高了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舞蹈创编水平。在信息时代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信息技术在舞蹈教学上将扮演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将舞蹈教学带上一个新台阶。

教学针对性强,有利于舞蹈课的情境导入

多媒体教学往往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童趣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柔和的赞扬等,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这一切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去。我们可以把一些舞蹈知识用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们易于接受,不但扩大了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认为舞蹈课只是掌握舞蹈动作技能的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如学习《印度舞》一课,教师一开始就利用课件播放印度风土人情,并同时播放优美的印度舞曲,接着播放配乐,打出印度舞蹈的精美照片,然后介绍一些印度音乐的常识、照片和相关知识,这样,学生就对印度的居住环境、生活习俗、民族服饰等有了大致的了解,自然而然地进入了印度舞蹈的世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加深了,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对学习内容投入了更大的关注,于是学习的良性循环就形成了。

可化难为简,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多媒体还能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把整体构成的事物化整为零,使许多只能意会不可言的东西具体化。学生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传统的教育技术不具备形声性、再现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引不起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具有可变静为动、变快为慢的特点,并配以音响效果,使动作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另外还可通过画面观察到动作轨迹,方便学生掌握。

如舞蹈课的整体演示,需要将要学习的训练组合整体地演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在现实授课中遇到的问题和难以表现的授课意图全面、系统地以非常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具体来说,在第二课堂技巧课上,跳跃的空中动作、旋转的连续动作、滚翻的身体动作等,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教师过多的重复示范、讲解,有时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通过课件中的影像采用慢动作、停镜、重放等教学手段结合讲解、示范、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看清楚每一个瞬间动作的技术细节,更陕、更全面地建立起动作表象,突出了对重点和难点动作的掌握,提高了教学效果,缩短了教学过程。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在上技巧课时,他们就能自觉地去理解和体会教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体位感觉能力得到提高,整个技巧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多媒体教学可以清晰地辑录各种实物图像,或对实物进行动态模写,或模仿实物的声音。在向学生说明抽象的要领和道理时,通过种种生动活泼、趣味盎然的画面和音乐,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性、民族风情以及各民族不同的服饰文化等。

如:我在教傣族舞蹈《小孔雀》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欣赏,学生看到了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嬉戏、觅食的孔雀,深刻感受到了傣族人民对吉祥鸟的喜爱。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孔雀走路、开屏、觅食、喝水等神态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惟妙惟肖地模仿了起来;了解了傣族姑娘筒裙的特点,不用教师反复提醒要点,学生也能自觉地按要求并拢大腿,只抬小腿,并能用手指惟妙惟肖地模仿孔雀。

拓宽想象空间,理解作品内容,架起情感之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其独特的“形真”、“情切”、“意远”及“理寓其中”的特点,能大大拓宽学生想象的空间。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将舞蹈作品中含蓄的感情外露,化为外景,进而诱发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视听结合中,放飞想象的翅膀,在身临其境中体验感情,发展审美想象。

如学生们在跳舞蹈《爱我中华》中,理解作品内容不够,感情不到位,动作不够大气。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先按旅游的方式让学生看了祖国各民族的风景,了解了56个民族的特点,如:云南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傣族音乐的特点和民族服饰,导游简介西藏的布达拉宫、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新疆吐鲁番的风光(天山风景、蓝天白云、牛羊成群、葡萄、哈蜜瓜)等等。这样,学生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课程资源,扩大教育信息量,使自然风光美、人文地理美、音乐舞蹈美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拓宽了学习领域,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和文化视野,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有了这个基础,学生表演舞蹈激情高涨,动作也到位了,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以往的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多媒体的教学尝试,使我感觉到多媒体的特点或者说是优点,是常规教法所不具备的。多媒体教学辅之舞蹈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学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改变,利用多媒体存储容量大,直观性、交互性和网络化强的特点来辅助舞蹈教学,对学生掌握舞蹈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优化能力结构、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全面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当然,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舞蹈创编的整合还处于初始状态,有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思考、探索、解决,但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契机。我相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将会使我们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大有作为,才华得到充分展示。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舞蹈课件
舞蹈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精简课件,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