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的途径

2009-05-27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给现代文词句

黄 捷

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比较恐惧,在考试中其得分率比较低。如何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呢?笔者从三方面人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每次考试后,笔者都对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阅读题得分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学生在没有深入阅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的情况下,就草率地动笔答题,结果是囫囵吞枣,想当然跟着感觉走,从而影响了答题的质量。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作答现代文阅读时坚持三步走。

第一步:读文捉意。先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中心,做到不知中心不动笔。对于抓住文章的中心,要求学生采用三读原文的办法,读第一遍,了解文章的大意;读第二遍,梳理文章的脉络,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和关键句;读第三遍,根据全文的内容和中心句概括出中心思想。学生掌握了文章的中心就等于找到了解答问题的锁匙,解答问题自然游刃有余。

第二步:复位读文。就是把阅读题目放回原文,带着题目去搜索能提示答案的关键词句,然后进行提炼、组合、拓展。得出初步答案。

第三步:依规答题。也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拟写中肯、简明、圆满、有层次感的答案。

实践证明,学生坚持用以上正确的阅读方法。做起阅读题来能紧抓文章中心,紧扣文章内容,紧依题目要求,得分率因此大幅度提高。

二、教给学生解题的基本原则

在解答阅读题的时候,不少学生存在着方向不清、目标不明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解题的质量呢?笔者教给学生解题的四项基本原则:

1、题文结合的原则。也就是解题时一定把题目放回原文原处,上下搜索答题的有效信息,做到一切答案取之于文,以文为据。凡是凭空想象的答案都可能脱离文意,背离文章的中心,可能是错误的。

2、题旨结合的原则。解题时要紧扣文章中心,顺应、服从文章中心,与中心联系,做到文道统一,用中心一统全局,凡背离文章中心的理解和分析要一票否决。

3、内外结合的原则。解题时,要披文人情地阅读文章,既要明确文章字面上的意思,又要把握文字内部的深层含义、深层思想、深层感情,做到读者与作者心灵沟通,产生共鸣。

4、点面结合的原则。解题时既要微观片断,精读吃透局部的只言片语,作定点思考,又要综观全文,把握大局,上下联系,具有整体阅读的意识,作全局思考,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顾此失彼。

坚持解题的四项基本原则,学生解题时就能明确方向,找准切入点,找到思路。方向清了,思路明了,解题自然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辉。

三、教给学生有效的解题方法

中考的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种类繁多,但可以归纳为六类:搜索信息类、概括文意类、理解词句类、剖析原因类、拓展评说类、品味赏析类。针对不同的题型,笔者教给学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1、对搜索信息类的题目,采用顺藤摸瓜法。这就要求学生带着题目的关键词在文章中找出能提示答案的关键词句,并且对这些词句进行整合、提炼、串联,最终得出正确答案。例如玉林市2007年中考阅读题《圆明园史梦》的第14题:“请根据第二、第四自然段的内容,概括圆明园发生了什么变化。”用顺藤摸瓜法把“变化”这个关键词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旬很快就会得出答案。

2、对概括文意类的题目。采用抓取文脉法。也就是要求学生从文章的题目、段落关键句、文章的中心句出发,整合提炼这些概括性的词句,得出正确答案。

3、对理解词句类的题目,采用力透纸背法。就是要求学生揣摩出隐藏在文字中的情、意、理,尤其是比喻义、言外之意、言中深意。例如2007年玉林市中考阅读《圆明园失梦》第16题:文章最后一句“我们正在失去我们的梦”中的“梦”指的是什么?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把握住“梦”的比喻义,根据全文的内容,可得知“梦”比喻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理想。然后,把“梦”的比喻义放回原句,扩充拓展,即可得出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正失去不忘国耻、不忘历史、振兴中华的理想和斗志。

4、对品味赏析类的题目,采用由形入神法。也就是欣赏词句时,先分析它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方法,再分析它表现了什么思想感情。例如2008年南宁市中考语文阅读《伟大的悲剧》第14题: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采用由形入神法,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总之,现代文阅读解题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明确解题原则、掌握解题方法的基础上做大量训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教给现代文词句
A Father
《论语》—为政篇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字词句训练
“阅读世界”2018年中考阅读题点题小结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现代文阅读教学
猫咪教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