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与管理问题初探

2009-05-27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2期
关键词:寄宿制师资救助

覃 剑

我区农村地区的寄宿制学校快速发展,给农村学生带来了实惠,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困难有待克服,有许多问题有待研究。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此,笔者对有关寄宿制学校的问题从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项目实施压力极大。学生宿舍不足,住房简陋,或阴暗潮湿,或狭窄拥挤,学生食堂简陋,辅助用房紧张,寄宿制学校实际上仍停留在无餐厅、无餐桌,学生无就餐地点的层面上。

2、学校管理难度增大,师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随着寄宿制学校的建成,在校学生数量快速增长,而寄宿制学校服务管理人员数量不够,素质不高,师资水平难以适应需求,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育不公是农村学校又一个大问题。师资、教学设施较差的学校中学生难以管理,同时也给师资、教学设施较好的学校带来极大的压力,并且教师工作量增加、负担过重,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4、教师编制明显不足的问题,严重困扰着寄宿制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对策思考

1、建立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经费保障机制。一是上级财政加大资金支持。在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危房改造资金、希望工程资金及各级教育专项资金捆绑使用基础上,上级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投入。二是全面贯彻“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认真落实教育经费政策,确保教师工资足额按时发放。三是本级财政从教育转移支付中单列建设经费。县财政从转移支付中单列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做到封闭运行、专项调度、专款专用,切实保证寄宿制学校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稳定。四是财政要为教育安排一定的公用经费。

2、加强师资队伍培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一是转变教师观念。首先,教师要有多花精力的准备。寄宿制学校的老师不仅仅是班级或者课堂上的管理者、组织者、引导者,更是学生生活、安全等方面的监护人。其次,教师要有职能转换的准备。寄宿制办学,师生集中,教师资源得以充分运用,发展形式需要部分老师转换角色和职能,由“授课型”教师转换为“生活辅导型”教师。二是抓好师资培训。首先是要抓好学校管理者的培训。通过管理培训,掌握管理要领,了解做法,积极交流,积累经验,增强管理水平。其次是要抓好教师班级管理和生活服务培训。必须加强所有教师的“两个意识”,即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培养。通过专业培训,使每位教师既能“上课堂”,又能“下厨房”,围绕学生生活和学习,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三是突出管理重点。首先,学校注意力应向低龄学生倾斜,加强对校园弱势群体的照顾和监护。把注意力偏向低年级学生。

3、完善学生救助体系,确保贫困学、生入学。一是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做好家庭贫困学生免费教科书、杂费发放和寄宿费补助工作,采取得力措施,严防“两免一补”费用被截留或挪作他用,确保“两免一补”费用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完善学生救助体系。首先,确保政府救助的主渠道畅通。除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实行的“两免一补”政策外,县级财政部门应该考虑设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基金”,单列专款,专款专用。其次,充分发挥社会助学功能。广泛动员社会团体、个私企业、社会个人捐资助学,积极引进国外建设和助学资金,最大限度发挥社会助学能力,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再次,学校自筹资金,采取“减、免、奖”措施,救助贫困学生。

4、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仿照高校后勤管理方法,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学生食堂、宿舍进行社会化管理,让教师从繁重的学生生活管理中解放出来,安心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5、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特殊岗位津贴制度,按学校规模解决寄宿学校的教师编制,开展后勤服务人员培训,给农村学校配备特殊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队伍建设。

(责编林剑)

猜你喜欢

寄宿制师资救助
浅谈城镇寄宿制初中宿舍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
建优质寄宿学校是撤点并校的前提
全寄宿制高中生团体心理辅导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美国加强数据共享促进师资培育
《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公务员培训兼职教师暨公共管理硕士(MPA)校外导师人员名单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