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原生态风采

2009-05-25龙建刚黄日暖

广东教育·综合 2009年5期
关键词:袁崇焕每学期校本

龙建刚 黄日暖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在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好习惯终身受益”的校训,而这一办学理念实实在在的校本实践,生成了《好习惯》校本教材,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

东莞市东城区第五小学极富成效的校本培训,拓展了教师发展空间,也成就了学校发展未来……

东莞市石碣镇袁崇焕小学把袁崇焕及其精神融入学校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校本文化氛围……

走进樟木头镇实验小学、东城区第五小学、石碣镇袁崇焕小学的校园与课堂,我们切身感受到它们由内而外生发出来的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这三所各具特色的小学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都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创立或转型的,因此在立校、兴校的过程中处处都呈现出鲜明的新课程印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它们在校本理念引领下的校本生态发展策略与实践风采。

樟木头镇实验小学:让好习惯伴学生成长

东莞市樟木头镇实验小学敏锐的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始终将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主体,提出了“好习惯终身受益”的校训,并把“实施养成好习惯教育,打造农村城市化的名校”作为办学目标之一。思路决定出路,清晰的办学思想和工作思路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确定了行动的指南,也为学校德育工作系统化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让养成好习惯的教育真正做到序列化、系统化,樟木头镇实验小学自主开发了校本教材《好习惯》。该校本教材突出了好习惯教育内容的序列化,主要内容分为做人、做事和学习习惯三大方面,共12项内容,这12项内容按照低(一、二年级)、中(三、四年级)、高(五、六年级)三个阶段分为三册。并根据学生年龄、行为、心理、情绪、认知等方面的特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地细化养成好习惯的48项具体指标。各项指标都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连贯性,既强调其内在的联系,又突出其侧重点。

学校每学期要求学生重点养成四个习惯,小学阶段有12个学期,共养成48个习惯,这套《好习惯》里的内容便学习完毕。

为了系统化地实施好习惯的教育,樟木头镇实验小学首先明确管理思路,做到“一线”“两翼”“三块”“四全”“五为主”。

“一线”:一条主线——好习惯终身受益。

“两翼”:《好习惯》教育和学科渗透。

“三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习惯。

“四全”: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五为主”: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主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课堂为主阵地,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

其次,力争做到课时独立,落实细节。每周的班会课就是学校的好习惯教育课,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好习惯教育优秀课例的评比;注重习惯的训练与巩固,注重抓反复和反复抓,突出习惯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教师都注重师表形象,注重情感交流,以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很多教师还采用了培养好习惯用加法、纠正坏习惯用减法等等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第三,有效整合,立体建构。在实施养成好习惯的基础上,学校坚持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学科教学与好习惯学习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实施两条腿走路,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实施好习惯的教育中,学校强调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互动结合,建构三维一体、立体多元的教育网络,突出建设“小手拉大手”的工程,让广大家长在督促孩子养成好习惯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校的良好习惯影响家庭辐射社会。随着学校好习惯教育的坚持与深入,渐渐出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反哺”现象:从学校举办的家长学校的各类活动中可以发现,家长们迟到、缺席的现象比起以前少了很多,乱扔烟头和接听手机的少了,衣冠整洁,主动问好的多了……涌现了一批“好习惯家庭”,很多孩子成了自己父母的“习惯老师”。

东城区第五小学:校本培训成就学校发展未来

东城五小校长刘建强,是一位善于营造良好校本研习氛围的校长。他不仅定时给教师推荐好书或经典文章(不完全统计,每学期为教师推荐文章20余篇,书籍5本以上),而且带头学习,提升自己。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所只有40多名教师的学校里,拥有13名教育硕士研究生。刘校长就是学校里第一个考上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在他的影响与鼓励下,学校教师间学习氛围十分浓郁,年年都有教师考上教育硕士研究生。东城五小通过让教师到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丰富其视野,转变其观念,提升其理论素养,同时为学校带回宝贵的教育资源。

与此同时,东城五小还自主搭建了与市内外交流共享的平台。东城五小与东莞市内三所优秀学校结成友好学校,定期举行关于教学、科研、管理的交流活动。三所学校共享管理资料、制度,互相邀请骨干教师做讲座、搞培训。这样,学校教师有了展示交流平台,踏踏实实的工作获得了他人的认可。有展示的机会,也就有了自我发展的欲望。每学期,东城五小教师在校内外交流达50人次以上。

校本研究,是校本培训的重要渠道。东城五小的校本研究重点在于小课题研究。学校定期搜集教师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等方面的困惑,梳理成小课题指南,再供教师选择立项。小课题研究提倡同学科、同年级教师合作研究,旨在解决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比如,一年级语文教师面对新教材识字量增多的困难,确立“小学低段大识字量教学对策的研究”为小课题;数学教师针对不是班主任、课堂秩序不佳的问题,开展“培养学生课堂听课技巧的策略研究”。这些课题切口小,易于操作,深受教师喜欢,一扫学校课题研究无病呻吟、劳民伤财的不利局面。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定期检查,并每学期组织一次科研论坛,让教师分享他人的成果,学习身边智慧。现在,东城五小立项的小课题已经有30多个,绝大多数教师能针对自己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的需要从事校本研究。学校每学期还会组织科研论坛,让从事研究的教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自己的经验。至今学校科研论坛已经开展了6届。

石碣镇袁崇焕小学:独具韵味的校本文化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深层基石。在袁崇焕小学,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学校立足自身特点,让袁崇焕的历史底蕴及其精神的宝贵价值在校园里处处呈现,为学校的发展烙下独具韵味的校本文化轨迹。

一是外显的。美丽典雅的袁崇焕小学校园烙下了袁崇焕戎马一生的历史印记。古榕相映的教学楼、功能楼都以袁崇焕的“崇”字命名,如寓意英雄文武双全、德才兼备崇英楼、崇文楼、崇德楼,寓意儒家文化“五常”的崇仁楼、崇义楼、崇礼楼、崇智楼、崇信楼,寓意袁崇焕精神“爱国、求新”的崇爱楼、崇新楼,而独特的大门文化柱镶刻着“忠、信、礼、义、仁、智、严、勇”则告知学子应修行的道德准则。

二是内隐的。爱国、勇敢、求新、廉洁,是袁崇焕精神的核心。袁崇焕小学以袁崇焕精神为核心价值观,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编写袁崇焕成长、成人、成才、成仁、成义的故事,探索以袁崇焕精神为主题的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诠释和发展袁崇焕精神特有的内涵与外延,在学校文化建设和各类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

学校注重润物无声式的情感教育,通过“认识你自己”的系列活动让学子们感知自身的角色,强化“二人为天就成仁”的爱人憧憬,引导学子们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同学,热爱身边的一草一木;另一方面,学校利用《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事》这一校本课程让学子们认识了袁崇焕,进一步了解了袁崇焕,进而产生崇敬袁崇焕、想传承袁崇焕精神的思想感情。

学校以求新为旨趣,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倡导教师每天找一个学生谈话,每周写一篇教育教学随笔,每月撰写一个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每季度研读一本教育教学名著并写好读后感,每学期跟踪反思一个教育教学问题;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叙事研究,营造“我因学生而幸福,学生因我而快乐”的科研氛围,从普感困惑的“小课题”着手,让教师自觉进入研究者的角色。

学校彰显廉洁精神,根据现代公民应具备的素质,引领学生构筑心中法规与道德的底线,让学生们明辨出哪些事可以做,做了有什么好处,而哪些事不能做,否则会带来什么后果或产生什么影响等,从而让学生产生自我约束的意识,进而从“他律”内化为“自律”。

猜你喜欢

袁崇焕每学期校本
袁崇焕:夸下的海口,用性命买单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袁崇焕的籍贯
让人忍俊不禁的课堂
论袁崇焕的『谋定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