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蚂蟥年赚80万

2009-05-23常文东

科学种养 2009年5期
关键词:蚂蟥水蛭网箱

常文东

蚂蟥软塌塌的身子扭来扭去,一旦叮上人,不吸够血绝不松口,所以一般人对它避之惟恐不及。可是江苏省宜兴市杨巷镇金紫村的张国英偏偏和蚂蟥较上劲儿,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养殖创业之路。

瞅准商机,借债养蚂蟥

2001年,张国英从网上看到一则信息:学名水蛭的蚂蟥是一种天然名贵药材,能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但由于野生水蛭数量有限,再加上自然生长环境不断恶化,野生水蛭资源日益枯竭,根本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加之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地都从我国进口水蛭,造成对水蛭的需求量成倍增长,国内市场有时候处于有价无市的境地。

就是这样一则普普通通的信息,让张国英看到了人工养殖蚂蟥的市场空间。据资料介绍,这种能够入药的蚂蟥,学名叫宽体金线蛭,体长60~130毫米,体重20~30克,它的涎液中有一种抗血凝物质,称为水蛭素,还含有肝素、抗血栓素等成分,可治疗多种疾病。

张国英心想,随着人口的进一步老龄化,心脑血管病人增多,对水蛭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加,如果自己能够抢先进行蚂蟥的人工养殖,不就可以早日占领市场,为以后的发展进行积累吗?

主意打定,张国英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准备,可是他的举动却遭到了周围不少人的质疑,都觉得他是异想天开。

张国英是个倔脾气,别人越是觉得不可能的事,他越是下决心要干出个名堂来。张国英东拼西凑地筹集了几万元钱,承包了17亩水面开始养殖蚂蟥。张国英开始时,觉得蚂蟥没什么难侍候的,因为他养殖的宽体金线蛭环境适应性、耐饥能力、抗病力都很强,可池养、坑养、缸养、桶养等,而且不择食,水中的小昆虫、田螺、河蚌,以及动物血块、蚯蚓、泥土上的腐殖质等,都能成为它的食物,每周人工投喂一次即可。

可是实际操作起来,张国英才发现事情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加之管理手段粗放,将蚂蟥放在塘里,只管投喂饲料,成长发育任其发展。结果开春时放养的蚂蟥,几个月后竟然没剩多少,它们为何凭空消失了呢?

查找了很多资料,张国英才发现,原来自己养殖的蚂蟥都成了别的动物的活食饲料,喜欢吃蚂蟥的蛇、蛙、水蜈蚣等,都是蚂蟥的天敌。到了秋后,残存的蚂蟥要收获了,它们却和人捉起了迷藏,明明知道它们就在这口池塘,但就是找不到。这时的张国英有点泄气,养蚂蟥真不如种地省事!

科学养殖,产量大提高

几万元投资打了水漂,张国英意识到,必须依靠科学,养殖才能成功。为了掌握养殖技术,他自费到南京水产养殖所学习,掌握了宽体金线蛭的生长发育、交配产卵、培育幼体等养殖技术。

还有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蚂蟥的天敌为害。虽然养殖所的专家向张国英推荐在池塘周围张网或者使用水泥塘养殖,从而防止蚂蟥天敌为害。但是在实践中,张国英发现,专家的方法并不能很好避免蚂蟥被天敌吃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有人在用网箱养殖黄鳝,不由得眼前一亮,既然黄鳝可以在网箱中安然无恙,如果将蚂蟥也放在网箱中养殖,不是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么?用网箱将蚂蟥圈养起来,不仅可有效防止天敌的捕食,而且带小孔的的箱壁也让蚂蟥的吸盘没了用武之地,可有效防止它们攀爬出逃。

张国英找来几个网箱进行试验,结果还不错,网箱好比保险箱,蚂蟥在里边,蛇和蛙等天敌进不去,对蚂蟥无可奈何。但新问题接着又来了,蚂蟥滑溜溜的,四处游动,要想让它老老实实地呆在网箱里可不容易,尤其是那些刚刚孵化出来的小蚂蟥,长不过1厘米,像线那么细,网眼大一点就溜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张国英将网箱的材质目数都进行了调整,使用60目的聚乙烯网,网眼直径不到0.3毫米,再小的蚂蟥也甭想钻过去。

网箱做好后,本以为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2004年夏天的一场狂风暴雨,将网箱吹得东倒西歪,蚂蟥趁势来了个胜利大逃亡。吃一堑长一智的张国英只好又重新布置网箱,将网箱里面的泥土加厚到10厘米。

处理过的网箱虽然不会再出现蚂蟥逃跑的问题,过冬的时候却有点麻烦。过了一个冬天,张国英发现原本留作种苗的蚂蟥死了不少。原因是蚂蟥的耐寒能力较强,但要在泥土里过冬,网箱里面的这点泥土显然不够。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又到冬天的时候,张国英给蚂蟥准备了越冬池,里面放入20厘米左右厚的泥土。网箱里的泥土加厚了,再加上其他保温措施,蚂蟥终于平安地度过了寒冷的冬季。

经过一系列的科学养殖措施,张国英养殖的蚂蟥摆脱了低产低效的境地,亩产量很快提高到400千克。

攻克难关,成就富翁梦

春天是蚂蟥的繁殖季节,一条种蚂蟥一年产卵2次,每次产卵茧1~4个,每个卵茧内孕育着幼蚂蟥30条左右,卵茧娇贵,必须轻拿轻放,张国英趁小家伙没出来,赶紧把它们放到网箱里。

过了几天,张国英发现小蚂蟥纷纷死掉了,难道是水质出了问题?水质是蚂蟥生存的主要条件,当水体透明度小于25厘米时必须及时换水,否则就会出现问题。可是,此时的水质完全符合条件,问题出在哪里呢?

经过查找资料,张国英才知道,卵茧直接放在水里,要么导致孵化出来的小蚂蟥被淹死,要么孵化不出来。找到了原因,张国英寻来泡沫板,把蚂蟥的卵茧放在上面。卵茧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太干燥,小蚂蟥很难孵化出来,所以每天需喷一次水。小蚂蟥出世以后,经过几天的适应,长得壮实了,下水后就生龙活虎地游了起来。

攻克了繁殖关,意味着来年的蚂蟥种群将以几何数增长,为了培育种苗,张国英几乎天天吃住在养殖场。气温在10℃以下,蚂蟥就会停止摄食,水温超过35℃,也会影响蚂蟥生长,所以蚂蟥的越冬和度夏都要十分小心。蚂蟥的生长期主要在每年7~9月,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张国英和妻子每天早上五六点钟就要起来给蚂蟥喂食,一直忙活到11点多,下午还要下塘捞水草,天天要浸泡在水中。

由于饲养得当,2006年秋,张国英的蚂蟥喜获丰收,每亩产量达到了500多千克。

新鲜的蚂蟥要成为药材,还要进行加工。蚂蟥的加工方法主要有生晒法、水烫法、碱烧法、灰埋法、烟埋法等,为了保证品质,张国英通常采用生晒法,因为蚂蟥是活物,所以不能直接在地上晒,先要把它们穿在绳子上,这样蚂蟥就不会到处乱爬,而且因为接触不到泥土,晒出来的是清水货,比较受市场欢迎。晾晒过程中要随时查看蚂蟥的干湿程度,一旦干透了,就很难从绳子上拿掉,所以晒到一定程度就要及时取下来,再拿到水泥地上,晾晒到能轻松折断就可以了。

由于别具一格地开创了网箱养殖蚂蟥的新方法,张国英的养殖效益直线上升,到2007年,他的蚂蟥养殖场已拥有水面106亩,亩产蚂蟥600~1000千克,年利润达80多万元。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各地的蚂蟥养殖户赶来向他取经,他家的电话更是成了致富热线。

目前,张国英准备动员同村乡亲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并计划未来3年内在杨巷水乡形成2000亩水面的蚂蝗养殖规模,把原来养殖销售蚂蟥的单一模式升级为蚂蟥养殖、深加工、外贸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打出自己的品牌,带领全村农民共同致富。

(作者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北安路铁路小区2区12号楼中门305信箱 邮编:130061)

猜你喜欢

蚂蟥水蛭网箱
楚王自赐鹭鸶餐一一话说水蛭
轻松一刻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水蛭炮制前后质量分析
小“吸血鬼”水蛭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10kV配网箱变局放检测案例分析
全国首例网箱豢养江豚繁育成功
池塘小网箱养殖黄鳝
怎样避免网箱养鱼患“营养不良”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