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意瞬间的潜水采珠人

2009-05-22罗小凤

南方文坛 2009年2期
关键词:诗意心灵诗人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海洋,曾做过水手的诗人庞白便是一个潜水采珠人,他总是潜到生活的海底深处,攫取着生命的感触与灵动,采撷着诗的灵感与喜悦;而在生活这片海中,我们的生活都由一个个瞬间构成,每个瞬间都剪辑着生命中的灵感和心灵的悸动。在对生活的诗写中,庞白善于凝眸那些被别人忽略的间断的瞬间或片段的意象,抓住灵魂被某种语言的钝刀划过而直击心灵的瞬间,捕捉瞬间灵感激起的火花,在一个个瞬间的迸发、日常生活的提升和心灵的清洗中,他建构了一个较为独特的诗歌世界。

邦达列夫曾感慨:“与宇宙光阴相比,人间的一世纪只不过是一瞬间。”① 的确,每个人的一生其实都不过是短暂的一瞬间,倏忽即逝。但以文字为生命的人却都用文字把瞬间定格成永恒,对于他们,每一次文字的构筑都是一次灵魂和心灵的短途旅行,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他们心血的凝结和生命的跃升。庞白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生活的每个瞬间都富含诗意,每首诗几乎都是现场生活中诗意瞬间的具态呈现。从身边人到心中事,从怀中情到丝丝感悟,世界的瞬息变化、生命的流动、情感的触发、精神的闪光、万物的变迭、悲乐的转换……在其诗笔驱遣下都幻化成诗的情思符号。他抓住每个瞬间的感受以诗的形式形象而鲜活地展露出来。如《深夜十二点》中“一岁的猫咪蹲在电视机上/搔首弄姿”“我/蜷在烟雾里瞎想”两个瞬间栩栩如生,现场感和场景性非常强;《吃草莓》中抓住“吃草莓”的瞬间动作:“她咬一口/又咬一口/红色的液体沿着她的嘴角/一滴一滴敲打着她的胸部”,动作感和画面感都如临其境。《到八大家买火车票》、《车过许昌》、《朋友请客吃饭的晚上》、《在广州失踪》、《突如其来的电话》、《法律函授生》等诗亦都如此,均为攫取生活瞬间组接成诗;而《往北的方向(组诗)》中的《在车厢接口抽烟》、《那些树们在车窗外排队》、《走进故宫大门时,天下雨了》、《在廊坊,想象下雪》、《早上七点,火车驶过黄河》等几首诗中诗人捕捉住在去北方的路上那些看似很寻常甚至没有丝毫诗意的系列瞬间,如抽烟、排队、过黄河等,诗人都用诗的语言勾画出来,时时处处都是诗,满眼满怀都流动着诗的灵动。诗意,栖满庞白生活的每个瞬间。

一个个瞬间串接成了日常生活,但诗歌书写决不是日常生活各个瞬间的简单照相式拍摄和小辑,而是一种高于日常生活的艺术性架构。正如汉娜•阿伦特所说:“就像一个潜到海底的采珠人不是去开凿海底和揭示海底,而是去深处敲下珍珠和珊瑚这些奇异财富,把它们带回水上,这种思维方式也是潜入到过去的深层,但不是为了原封不动地复活过去或促成已经消逝的时代复兴。”② 庞白便是这样一个潜水采珠人。他以其独特自觉的诗歌艺术诉求寻找到了自己的言说方式,找到了他自己的生命体验最恰当的表达机制,他善于在朴实的生活中寻找激流,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挖掘诗意,于平凡中提纯扣人心弦的诗句,从一般中挖掘特别,从习以为常的熟悉中幻化陌生感,这是庞白在众多青年诗人中引人注目的重要原因。

对于日常生活,卢卡契曾有精辟的论述:“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态度是第一性的……人们的日常态度既是每个人活动的起点,也是每个人活动的终点。这就是说,如果把日常生活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由这条长河中分流出了科学和艺术这样两种对现实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③ 可见日常生活是艺术对现实更高的感受形式和再现形式,这是任何艺术家和作家都脱离不了的现实基础。所谓“日常”生活,就是一日复一日的、普普通通的、个体享有的“平日生活”,它与非日常生活相对而言。诗歌所描述的是一种美的活动,一种与非日常生活最为切近的日常生活,位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的临界领域,所以,美的活动介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并在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必要的张力。庞白便在这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之间寻找着写作张力,他认为不能把写诗仅仅当做情感的宣泄工具,而应当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借用海德格尔的理论场域阐释就是要懂得“此在”到“彼在”的超越,善于从“此在”的日常现实存在上升到“彼在”的另一境界,而庞白正是通过抓住日常生活中细微渺小的细节来实现这个超越的。他善于巧妙地抓住平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勾起我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如他《黑暗的手抚摸黑暗》、《开往孤独的脚步》、《爱像黑夜一样游开》、《熟悉的东西都是恐惧的》、《那些浪都是奔腾的马》、《大海比沉默无声》等诗,一方面是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把抓攫取出来,如对黑暗、孤独、爱、熟悉的东西、浪、大海等的体验,另一方面又提升到了超越日常生活琐碎平庸层面的非日常生活高度,让人读之既感觉如临自己之生活境况,又能品出生活之外的感触,这恐怕是艾略特笔下的“空心人”绝对做不到的。

诗歌,不仅是对日常生活中每个瞬间的书写,更是最靠近心灵的文字,是心灵对生活的感性触碰,因此,采撷灵感的诗意珠贝,不仅要潜到生活的深处,更要潜到心的深处,捕捉心灵每个瞬间的跃动。庞白是一个从内心出发的人,心,既构筑了他的话语机制,又组建了他的话语结构。面对城市芜杂凌乱的生活和浮躁污染的心态,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内心的清醒与宁静,所有的生活细节,每一个日常瞬间,每一种生命体验,都要经过灵魂和心灵的严格清洗。他用心灵深处最真的声音书写着生活的每个瞬间,至情而又至性。他善于用一些生活细节挑动读者心灵深处那根弦,从而使读者达到与诗人同样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如《老了》这首诗紧紧扣住“一瞬间”散射开去,心,在诗意空间里漫游,每一行每一字都阐释着诗人心中对“老”与“瞬间”的领悟与感慨;《热爱陌生人》传达了诗人对于心的交流与沟通的渴望,和对于人与人交流缺乏的“熟悉的恐惧”,触及了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喜欢她们》直率而大胆地宣告“我就是喜欢她们/在一大堆人中穿梭/大声说:我喜欢你”,至情至性,坦率真诚;《诗会》则“平静地翻晒灵魂深处的潮湿”,这是诗人对自己心灵的拷问……诗人喜欢“闭上眼睛,让所有声音从背后如水流过”,“让心灵流浪”(《遗失地址的书信(组诗)》),他善于把外在事物刻在内心的烙印呈现于读者面前,使他的诗感人而不张扬,可人而不恣意。庞白所采撷的诗意瞬间,都是他心灵的外化和呈现,是他心灵之旅程中潜水采到的珠贝;他笔下的日常生活,都内化于他心灵的感受和体验,是他用心与自然、与人、与事碰撞出的灵动的火花;他的诗歌,则是他心灵意绪的流淌与集结,是他内心深处潜流的激情的喷射,是至情至性的激情盛宴。

庞白的诗总体上看比较散,内容繁杂,风格不一,但其中有一条贯穿的红线,那便是书写内心的声音,这个声音的存在与否,是区别一个诗人是真诗人还是假诗人的标杆,我们很欣慰,庞白毫无疑问地属于前一种。

在生活这片海洋里,庞白不愧为诗歌场域里一个杰出的潜水采珠人,他不断地拾起瞬间灵感闪动的珠贝,搭建起一道闪亮的诗歌风景。但是,庞白诗歌的局限性也是比较明显的,他的有些诗过于随意性、平面化、散文化、口语化,尚未找到一个让众人瞩目的诗歌话语据点,没有开拓出一顷独属于自己的诗歌领地,没有引领出一种先锋独特的诗风,因而其诗歌境界有待进一步提升。如果能有一个更高层面的有意识的建构,有一个全盘的抒写蓝图,其诗歌图谱将会呈现更高更深的境界,其诗歌境界才能更开阔深远。 ■

【注释】

① 尤•邦达列夫:《瞬间•致中国读者的前言》,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② 汉娜•阿伦特:《〈启迪〉(本雅明文选)导言》,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

③ 乔治•卢卡契著:《审美特性》第一卷,徐恒醇译,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罗小凤,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中国诗歌研究博士生)

猜你喜欢

诗意心灵诗人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诗人”老爸
愤怒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