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

2009-05-21张海芝

魅力中国 2009年5期
关键词:周记信任老师

张海芝

摘要:自信心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心理素质的基础,通过成功自信教育,促进学生建立自尊、自信、主动、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实施。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实施爱心教育,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尊重、信任是学生找回自信的基础;赏识是自信的强化剂;鼓励是自信的营养剂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自信赏识鼓励爱心教育

自信是人类心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关键所在,是个体人格的核心因素,是人生杠杆须臾不可缺少的支点,它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在智力、体力、工作和处事能力等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自信心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心理素质的基础,通过成功自信教育,促进学生建立自尊、自信、主动、积极的人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实施。

虽然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但实际生活中,缺乏自信的人并不在少数,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更关注的是缺乏自信的学生。多年来,由于种种客观方面的原因,在进入我校的学生中,学习困难、行为偏差的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从心理学角度审视,他们明显的表现出悲观、消极的心态,学习被动应付,对周围的人反应冷漠,对国家大事、世界大事漠不关心,缺乏自信,缺乏上进的欲望。我多年担任普通班的班主任,经常和这样的学生打交道,针对学生这种被动、消极的心态,我认真分析了问题的成因,发现其主要症结在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反复经历了太多的挫折或失败,长期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肯定和鼓励,进而由失败的不断积累导致内在机制的缺损,于是自我概念消极,自信心和积极性渐渐淡化,心理得不到正常发展,甚至变得有些麻木不仁。此外,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较长时间得不到矫治和约束,不依规矩自然难成方圆,加之他们经常受到的不是冷眼就是训斥,致使他们本来已先天不足的自信心更是每况愈下。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使一个个本来应该充满希望的活生生的青少年得不到正常发展,也给我们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面对上述种种无可回避的事实,作为班主任的我按照“成功教育”的办学思想及其实施的基本思路,在搞好班级管理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铸造他们美好的心灵和人格。

1实施爱心教育,唤醒学生自尊、自信的天性

教育面对的是沉甸甸的生命和灵魂,它需要教育者“掌握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克莱德·E·柯伦)

牛顿发现了物质世界的万有引力,它是宇宙大自然内在的科学规律;而教育家认定博大深邃的师爱,是教育艺术王国的万有引力,它是教育走向成功的最基本前提和必需。这种“爱”,谓之“教育爱”,它是人世间最崇高的感情流注,似春雨之润物,无偏无蔽;似阳光之播撒,均匀流布。不使任何一个学生的心田因得不到滋润、沐浴而干涸暗淡,教育者只有首先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手段和方法——信任与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知之不多,经验甚少,生理心理发育具有阶段性和不成熟性的特点,但他们具有自尊自信的天性。当他们犯下了儿童式的错误行为时,当他们遇到挫折而一蹶不振时,当他们对前途信心不足、踌躇不前时,就需要教育者用教育力量艺术地唤醒他们的这种天性。实践证明:学生的自信一旦被唤醒,就会产生驱使积极行为的内动力,学习的激隋、生命的能量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爆发、释放,惊喜和奇迹就会在这样的催唤中孕育、诞生。

2尊重、信任是学生找回自信的基础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个人保持愉悦心境和旺盛热情的需要。信任如和煦的阳光照在学生的心灵上,会产生巨大的动力,有时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缺乏信心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在他们的学习或生活中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而不受人重视,因而产生自卑感,在他们心目中形成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的自我形象,然后他们就会不断的在内心那块“荧光屏”上看到一个垂头丧气、难当大任的自我,对待这些学生。就必须尊重和信任他们,让他们正确评价自己,辩证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与短处、成功与失败,让他们看到自己并非是先天不足、并非是一无是处、并非是无药可救,而是有潜力的、有希望的、有前途的。鼓励他们努力树立一个积极的、全新的“自我形象”,解开长久在他们心中形成的“结”。

当过班主任的老师都知道,要想在一个普通班找到一个称心的班干部很难。我曾教过的初一四班也不例外。一位其貌不扬的高个男孩儿毛遂自荐,在写的自我介绍中强烈表达了想当班干部的愿望。我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让他当上了班长,没想到我对他的尊重和信任竟挽救了一颗即将绝望的心。从他的周记中我明白了他绝望的原因:由于缺乏男孩儿应有的阳刚之气,再加上普通话不标准,在小学中经常受到某些老师和同学的冷嘲热讽,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于是他对周围的人失去了信心,当然也包括老师,对学习和生活更是毫无兴趣,甚至有过自杀的念头。在周记中他曾写道:“我是一株小草,在风中不停地摇摆,我整天沉默不语,等待着死神的降临,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恨。一种不祥的兆头在我心中盘旋。似乎永远也去不掉。”我很震惊,小小年纪竟有这么可怕的念头,同时又庆幸我让他当了班长。宣布他当班长的第二天,他在周记中这样写道:“风雨中,我这颗微弱的小草是您扶起的,是您给了我无限希望,是您给了我自信,我十分感动,心中充满了斗志,我一定帮助您把班级管理好,做您的好助手!”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责任心很强,对工作非常负责,并能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是一位称职的班长。他的性格变得开朗多了,很多集体活动也乐于参加,连他自己都怀疑还是不是自己了。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五年,但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怎么也忘不掉。原来信任的力量这么大!有时我自己还在想:因一时的疏忽大意,不知有多少“千里马”错过了“伯乐的慧眼”呢!难道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3赏识是自信的强化剂

有一幅评价教师角色的对联是这样写的:“学高德高为师,言正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学识和道德以及身体力行之事,应成为学生楷模。但是要做一名有影响力、有说服力、有号召力的教师,还应具备一种特殊的本领——赏识。一位心理学家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赏识。”是的,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教育者要学会欣赏他们积极的优良的一面,对他们的缺点和不如意的表现不应该表现出失望和愤怒,而是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后,随时加以肯定,让他们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获得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

赏识的力量是无穷的。我曾在班上搞个活动——写出自己的十个优点。题目一出来,好多学生都悄悄的说:“我没什么优点,都是缺点。”学生的话让我感慨万分,这些学生平时在家中、在学校让家长和老师挑剔的目光批评蔫了!我马上举了一个数学成绩很差的学生的例子,说他很关心我们的班集体,教室里没水了,他总是抢着去搬纯净水;下课了,他帮着老师收拾东西……说着说着就有了六个优点。这个学生一听,马上露出了笑脸,说:“我的字也写得很工整!”经过这样的启发,学生们纷纷写出了自己的优点,最少的也写了十二个,最多的竟写了三十个,活动结束了,有的学生对我说:“我还有优点没写呢!”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接受教育,何尝找不到自信呢?我也体会到了赏识别人的乐趣。

4鼓励是自信的营养剂

现代教育观提倡对学生鼓励。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老师就要适时、适地和适当的鼓励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自己的本领;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所做的哪怕是一点努力和克服微小的困难都要及时给与肯定和当场表扬,老师要尽可能让他们尝试成功,因为成功感是建立自信的动力。

初一学生由于刚进入中学还不适应,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那么多的功课常常不知所措,考试成绩不尽人意,有部分学生对学习表现得灰心丧气。针对这些情况,我是这样鼓励他们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比以前有进步了,继续努力!”、“失败是成功之母,再细心点,一定会成功!”、“吃一堑,长一智,下次你一定行!”……就这么简单的几个字却会在学生的心灵上“埋下”自信的种子。当了多年的班主任,我总是通过周记写评语来鼓励和鞭策学生,几乎学生的每一篇周记都记录着我对他们的信心和希望。虽然我明知道他们学习上拿不到第一,知识竞赛上拿不到奖品,也明知道越野赛中拿不到前两名,但我还是让他们生活在我的鼓励中,因为我知道鼓励他们也是在鼓励我自己,一个人如果失去继续努力的愿望和勇气,继而失去信心,那么就有可能找不到成功的基石——自信,所以老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鼓励学生,让他们始终感到自信的存在。

教育,是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唤醒,是对人的内在潜质的开发和拓展。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学生,才能激发出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得到主动发展,才能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才能在学习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挫折面前冷静沉着、坚韧不拔,才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猜你喜欢

周记信任老师
表示信任
语文周记教学的实施与反思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茶叶的秘密
帮忙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