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调奢侈没有低迷

2009-05-21

商学院 2009年4期
关键词:史密斯保罗设计师

方 圆

“做了CEO之后,虽然参与设计少了——因为我现在要‘转的盘子更多了,但是你在做生意时也可以很有创意。创造性不仅仅限于设计,也可以体现在你处理一个新项目的方式方法上。”保罗·史密斯在专访中说。

英国时尚风格有两大标志性图案,一是Buburry的格子,二是Paul Smith的彩虹条纹。Buburry的格子在国内已经深入人心,但国人对Paul Smith的彩虹条纹还十分生疏。看看它的拥趸者,我们就知道它在英伦小岛上的号召力了,包括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足球明星贝克汉姆、摇滚歌手大卫·鲍威等等都是Paul Smith品牌的忠实用户。从1998年起,保罗·史密斯就被英国媒体冠以“英国最赚钱的设计师”称号,那时公司的全球年营业额达到了2亿英镑。2008年,Paul Smith的全球年营业额达到了3.3亿英镑,保罗·史密斯爵士本人再次被英国《电讯报》(The Telegraph)评论为“英国最成功的设计师”。

初见这位传奇人物时,从外表看来,保罗爵士就是一名典型的英国绅士:身高足有一米八五,很瘦,金褐色头发梳成介于运动员和摇滚乐手之间的风格;从头到脚量身定制的Paul Smith西装,用他的话说,“不用花钱买啊。”

保罗·史密斯的肢体语言丰富,说话时总是配合着生动丰富的面部表情,再加上他身边无处不在的各色玩具,让你联想到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彼德·潘”。他的品牌设计风格与他的语言风格如出一辙,让人领略到英国传统经典中散发出的幽默和诡谲。

变形的经典

一个月前,保罗·史密斯刚刚完成为2009年新一季时装录制的广告片。2009年是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五周年整。虽然在经济低迷期,保罗·史密斯并没有像很多奢侈品牌的老板那样心情沉闷,似乎萧条与他无关。上个世纪90年代初正是全球大萧条的光景,Paul Smith最引人注目的产品扩张就发生在那个时期。

对于英国时装界而言,1970年开始在伦敦开设第一家店铺的Paul Smith更像是一个符号,尽管流行风向标层出不穷,条纹长裤、窄肩紧袖的外套、花布衬衫和Paul Smith优雅的手写体标签一起构成了Paul Smith独有的英式风范。Paul Smith这个品牌和英式摇滚、电子乐以及英国另类时尚杂志成为过去四十年中英国年青一代的时尚风潮。

有人说和Buburry相比,Paul Smith在商业上更成功,因为它卖得更多。但保罗·史密斯的奇迹在于,他并不相信衣服只有卖给女人才赚钱,他从男装起步,打破了一直以来女装垄断T台的行规。这个并非专业设计师出身的老牌设计师,从库房积压的条纹呢起步,塑造的是一种英气与酷劲同时存在的男人形象,而且,总有那么一些幽默和调皮。他试图转化真诚的幽默感与淘气,将之与他对传统及经典的热爱结合。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Classic with atwist(变形的经典)。”这也成为Paul Smith品牌的宣言。Paul Smith沿袭了英国男装的优良质地和精良裁剪,但在优雅的绅士做派中无处不透露出犀利、幽默、充满活力的嬉皮艺术气质。在细节上却处处掩藏着许多值得玩味的元素,比如给穿得正儿八经的男模手里加个泰迪熊,有时你会发现白衬衫的钮扣是一粒粒眼球、衬衫的袖口绣上一个裸女,或者打开黑钱包发现里面印着一张裸女像。你会感受到经典中蕴含的现代幽默、英伦阴郁天气下迸发出来的欢快。他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希望带给人们惊喜。”

跨界创新

“做了CEO之后,虽然参与设计少了——因为我现在要‘转的盘子更多了,所以用在设计上的时间相对少了,”保罗说,“但是你在做生意时也可以很有创意。创造性不仅仅限于设计,也可以体现在你处理一个新项目的方式方法上。”这一点在他创业之初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最初,保罗·史密斯试着在诺丁汉设立他的第一间店铺,同时保罗开始上夜间的裁缝课程,学习裁剪制衣。加上女友Pauline Denyer的帮助,保罗得以将构想化为实际的作品。1970年,他用仅有的600英镑在一条破旧的后街小巷开张了一间“迷你”的小店,“不过,没人喜欢我们店里的衣服,因为它们都太古怪了!我只在周五和周六的时候开门。因为不用靠着这间小店过日子,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选衣服。有趣的是,慢慢地,人们反而开始喜欢上我的衣服了。”直到1976年,保罗才以“Paul Smith”为商标,在巴黎展示他的第一批男装。

保罗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所有的店都有特色。”即使后来同时开张的巴黎、纽约和莫斯科的Paul Smith店都有着不同的门脸和建筑结构设计。他把洛杉矶的旗舰店整个外墙刷成了明亮的粉色;古典的巴黎店有着离奇的光影。史密斯爵士不乏得意地总结说:“人们一般在一个店里会待五分钟,但是在我们店平均每位顾客都会待到30分钟。”

Paul Smith从建立之时就不仅仅只卖衣服。走进其位于伦敦西区诺丁山的旗舰店,你会发现这其实就是一幢英式小楼,其面积可以容纳一大家子几代人热热闹闹的居住。它门前有庭院,种着各色的玫瑰。走入商店的感觉就像是走入一位艺术家的私宅,有全套的家具地毯和装潢,有图书、玩具、礼物、唱片、流行乐手的大幅海报,茶几上有精美的瓷制茶具和花瓶,当然还有大量的衣服和配饰,所有这些都是待售的商品,但其陈设的方式是居家的、温暖的、亲近的,邀请你不由自主地去抚摸,去感受其质地,想象如何用这些美好而有趣的东西来改变自己的小家。

远离喧闹的商业街,远离那些在全球各大城市面貌雷同的品牌,走进英国首都的著名社区,踏入一所住宅,满眼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各种物品,衣食住行都包括了——因为保罗·史密斯的兴趣非常广泛。身兼设计师与总裁二职的保罗·史密斯对跨界设计一直有着超常的兴趣。虽然直到从事男装设计二十多年后,保罗才正式染指女装设计,发表首个处“女”作,但是在整个设计领域,他不仅将单一男装产品拓展到女装,还将产品线延伸至眼镜、手表、鞋和笔。保罗对商业及市场同样具备敏锐触觉,经常找不同单位及品牌合作推出Crossover系列,当世界杯来了,保罗就设计出足球主题的钱包、T-恤系列。他设计的产品甚至包括了家居用品、自行车汽车、乒乓球桌、照相机、调味品、汽车及矿泉水。他甚至将Jaguar汽车裹进Paul Smith的彩色条纹里。

英国本土外,Paul Smith最受日本人欢迎,80%的利润来自日本,在日本的专门店数目也可以媲美家乡英国。也许LV或者Prada的手袋在时髦的年轻日本女子手中到处都是,其实保罗·史密斯的服装和配饰在那里卖得远比他的欧洲同行们要多。

保守与激进之间

小时侯有阅读障碍症、16岁就辍学的保罗,一直梦想成为一名自行车手。那时,每当住在伦敦郊区的他穿着运动衣,脚蹬单车,往返于公司与家的路上时,头脑里充满

了作为一名自行车手得到冠军、迎接欢呼的光辉想象,彩虹般绚烂的色彩总是浮现在眼前,多年之后,这种七彩的条纹成为Paul Smith的标志。

保罗·史密斯少年时生活在英国的诺丁汉小镇上,充分享受了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摇滚。他由于一次意外受伤而被迫放弃职业自行车赛手的梦想;后来被父亲安排在服装店跑腿打杂,维持生计。

住院期间,保罗偶然之下与许多艺术学院的学生混熟了,“我整日同那些年轻的图案设计师、画家、建筑设计师、时装设计师混在一起,逐渐发现,原来自己身上还有从未被发掘过的另一种艺术热情!”出院后,保罗在诺丁汉一家服装店里当起了学徒,那时他刚过17岁。1969年,保罗在整日厮混的酒吧里遇到了刚毕业的时装系学生、现在的妻子宝莲·丹雅,她像发动机一样推动着保罗开始了自己的崭新事业。

近四十年来他的公司从建立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快速成长的脚步。1970年时,Paul Smith只是一个12平方米、由仓库改建成的展示室兼商店;2008年,它的经营范围已经覆盖到了全球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保罗·史密斯本人是公司CEO、最大持股人和首席设计师。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对这位时尚界巨子的描述更具肖像感:亿万富豪、服装界的指挥家、狂热的艺术收藏家、备受尊敬的摇滚贵族。

但是保罗·史密斯是少有的仍然独立运作自己的奢侈品牌的创始人之一,在这一点上保罗·史密斯更像一位老派的英国传统绅士。Paul Smith公司规模从小到大,都是由保罗和妻子宝莲·丹雅掌控,保罗身兼CEO及设计总监之职,一直自己经营着自己的品牌。虽然LVMH一直觊觎PaulSmith,但其几次提出的收购要约都被保罗拒绝。保罗不愿意受股东的短期利益左右,因此拒绝寻求上市融资。

保罗可能是时尚界最勤劳的人,30多年来,他每周都工作7天,每个周六你都能看到他在伦敦某家自己的店里当店员卖衣服,直到今天仍然如此。“我成功的原因在于我脚步不停,”他在自己的书中写道,“我在商店里做过销售、打印过发票单,始终关注流水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包揽一切,我对做生意的敏感超过做一个设计师⋯⋯时尚只是我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生意,要保证Paul Smith的品质。成名很容易,但要维持名声和尊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保罗·史密斯的座右铭是:生意是真的,时尚是借口。有时尚媒体诟病保罗·史密斯没有什么创意,时装发布会从来没有惊世骇俗的效果,也没有像其他奢侈品那样请大牌明星做广告。可这正是保罗本人经营的方式,他说:“我的设计是为消费者服务的,不是为了给媒体制造新闻。”

保罗·史密斯对消费者价值观的认同也体现在其中国内地市场的表现。他2004年才在上海南京路上的恒隆广场开设了第一家店,2006年Paul Smith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场秀就选址在北京的798工场。虽然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很晚,但是其在国内的粉丝可是不少,尤其是30多岁对生活有趣味要求、时尚而又不愿太张扬的男士。

和时尚界竞争对手相比,保罗·史密斯为人和做公司都很低调。在五光十色、瞬息万变的时尚界,保罗享受着传统而优雅的家庭生活艺术。他和妻子宝莲相伴四十多年琴琴瑟瑟,常年驻守伦敦和诺丁汉。

爵士本人虽然已经62岁了,被人问起年龄时,还会哈哈笑说:“我25岁!”当他带你参观他的办公室时,你会突然找不到他,正纳闷时,“哇”的一声得意的大叫,他开心地从一大堆玩具兔子后面跳出来。你不得不指着这个老顽童说:“你什么时候可以长大啊,彼得·潘!”

猜你喜欢

史密斯保罗设计师
我是小小设计师
创意设计师
保罗老师病了
感恩那份心
我只是稍微帮帮她
参考译文
我只是稍微帮帮她
千万别找人事部
天才设计师
千万别找人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