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创新教学要讲究科学性

2009-05-19马振洪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殖民主义破坏性建设性

冯 露 马振洪

创新,已经成为近几年中学历史教学领域谈论最多的话题。不少历史教师及时实现了观念更新,大胆采用新的教学思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充分汲取史学研究的新成果,使历史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历史教师在创新教学实践中,脱离了教材、学生和社会实际,违背了创新的真谛,造成了历史教学的某些无序状况,不仅使学生收获甚微,而且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历史课堂上违背创新教学本质的现象大致有:一是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在上课时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但却不加引导和指点,结果学生争来争去热热闹闹一节课,既未争出是非,也未辩出结果,从而留下认知上的缺憾。二是滥加评论。有的教师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以个人好恶任意评说。甚至在课堂上引用一些道听途说的材料,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乱。三是随意“翻案”。有的教师对史学界还没有定论的研究成果不加辨析地介绍给学生,甚至大谈所谓的新观点,盲目追求轰动效应。如此等等,都背离了历史教育的严谨性、科学性,误导了学生。

笔者并不否认历史教学需要创新,相反,笔者正是历史刨新教学的积极实践者。但笔者认为,历史学科是~门具有较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学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历史教学的灵魂,历史教学必须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为此,历史课堂教学创新就不应该是形式主义的、牵强附会的,而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充分的历史事实作为立论的基础,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体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创新教育必须讲究科学,引用新观点必须慎重,因为新观点与科学的观点是两码事。比如,对近代殖民主义的评价,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近代殖民主义表现为破坏性和建设性两方面:破坏性表现在给被压迫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建设性表现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起到了客观上的促进作用,不自觉地充当了历史发展的工具。殖民主义的双重性并不是同步进行的,而是首先表现为破坏性,建设性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才显现出来。但是。时下的一些所谓“新观点”却夸大殖民主义的客观作用,认为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如果把这种“侵略有功论”引入历史课堂,以此来“标新立异”,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鉴于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笔者认为,不宜夸大创新能力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以免学生走入创新的误区;也希望历史教师在进行创新教学时坚持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正确引导学生,务必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猜你喜欢

殖民主义破坏性建设性
帝国视阈与殖民主义电影中的地方和江南风景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建设性舆论监督:让公共治理的“大树”免遭“虫蛀”
推进社会治理:建设性舆论监督新探索
The histo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民族主义、现代性、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
——晚近西方学术语境中的韩朝历史编纂学
史蒂文森小说《金银岛》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
后殖民主义翻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