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财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05-14陆庆礼

魅力中国 2009年3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会计核算问题

陆庆礼

摘要:本文对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提高人员素质、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工作规范等改进工作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行政事业 会计核算 问题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政府职能,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市场经济的规范运作发挥着重要作用。行政事业单位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维持经费开支的,因此搞好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财务上管理失控,造成国家财政资金的流失,特别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更是普遍存在重资金使用不重视内部的财务管理,而会计核算中心也只是注重核算而缺少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监督。下面就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治理对策加以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内控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导致有些财会人员根本不懂账,不懂财务制度,就连基本的账账、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都不懂。二是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不合法、不真实的发票得以报销的现象随处可见。三是会计核算不符合制度要求,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许多单位不按照《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要求,自行设置和随意使用、混用会计科目,造成会计核算不伦不类、会计信息大量失真。还有部分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不相容职务未按规定分开、不能达到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目的。

(二)填制的记账凭证不准确

有的单位填制的会计记账凭证不能准确反映经济业务的内容,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如将借出的款项没有挂往来,直接冲减经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些单位到月底结账时,将当期发生不同经济业务的多张原始凭证填写在一张记账凭证上,分不清会计科目对应的是哪些原始凭证内容,使一张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数量过多,业务记录乱而不确;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填制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如附件张数不填写,或编制人、出纳、稽核等相关人员不签字盖章。

(三)收受的原始凭证不规范

有些财务人员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购买实物发票不填数量和单价,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

(四)账簿使用不规范

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变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存在挖补、涂抹、刮擦及数字书写错误的现象。

(五)财务报告不完整

不少单位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书,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表账不符,财务人员变更时移交手续不规范,没有监交人员或领导的签字。内部会计管理和牵制制度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了可乘之机。

二、改进会计基础工作的主要途径

(一)提高会计人员的从业门槛和业务素质,没有会计资格上岗证者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对无会计证和新上岗人员,必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统一考试,或参加会计证上岗培训,经考试合格,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持证上岗,否则不得上岗,这是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硬性措施,必须严格执行。单位领导同时也要重视人才,选用原则性强、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上岗。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客观、真实地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内容,做到不隐瞒、不截留应上缴的各项收入,不乱挤乱列各项支出。同时要积极参加各种业务技能的培训或相应职称资格考试,以便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之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核算业务。

(二)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稽核制度

强化会计核算中的稽核工作一是要设立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凡需进入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责权相符,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合格、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凡是在财务检查中被查出隐瞒、截留收入或乱挤乱列支出,而这些行为又不是领导授意、指使和强令的,其所受到的处罚应由会计人员承担,或至少承担一部分。

(三)加强收款票据、自制凭证的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收款票据有的两种,有的达五、六种。如财政部门发放的“收费收款收据”、“内部往来结算收据”、“罚没收入收款收据”、“当场罚款收据”,税务部门的“经营性发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收款收据”等。这些收款凭证各有其使用范围。款项的性质不同,会计核算方法也不同。加强收款票据的管理,一是要实行岗位分离,空白票据的保管、填开、收款和审核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二是要正确使用票据,按收款性质和内容使用票据。三是要规范填写票据,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字迹清楚、要素齐全。四是要严格销号,对已开完的票据要及时销号,防止票据丢失,挪用公款。凭证流转程序不规范,内部牵制制度不严,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造成损失浪费的重要根源。要规范凭证流转程序,加强内部牵制,就要实行开票、经办、审核,审批、收付款、记账等职责严格分离。对收款凭证要先开票,后审核,再收款,最后制单、记账;对支出凭证要先报批,后经办,再审核,再审批,再付款,最后交会计人员制单、记账。

(四)分解费用、制定开支标准

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不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不需进行成本核算,但多数单位收款项目多,支出分类项目细,政策性强,对各收、支项目需要准确地核算和反映。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其相关法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数支出项目都有明确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做好分解费用指标,把好开支标准。一是要按照年初公用经费预算,把各项费用分解落实到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内部费用控制指标体系;二是要严格考核,会计工作上要对各部门费用开支进行单独核算,准确、及时地反映各部门的实际开支情况;三是要建立奖惩机制,实行节约有奖,超支自负,奖罚分明。

(五)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各项会计法规、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业务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规范核算程序和核算方法。

(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

财政、审计等国家机关和业务主管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和审计时,要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衡量标准和依据,对会计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财政业务主管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试、考核,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要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私设会计账簿和设有账外账的单位,依照财政会计法规的有关规定从严处理。

参考文献:

[1]韩立娟.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思考.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

[2]宋兆菊、顾建亮.浅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山东电大学报.2005.4;

[3]武旭庆.浅议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与改进.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4;

[4]高建宁.浅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山东气象.2004.6。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会计核算问题
涂料企业会计核算精细化管理
探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
地勘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相关问题及措施
关于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行政事业会计人员管理 提高依法理财能力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内部控制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分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