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是满目葱茏时

2009-05-14刘汉康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全县发展教育

刘汉康

幼儿进托儿所,儿童上小学,青少年读初中、升高中、考大学,这一切对于今天的罗城人来说,几乎成了一套固定的成长模式。接受教育这项被现代人看来天经地义的事,在60年前,对大多数罗城人来说却是奢望。而今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已成为每位公民的义务。罗城教育经过60年的发展,如今正是满目葱茏、生机盎然。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桂西北大石山区,全县辖11个乡镇125个行政村16个社区,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总人口36万,居住着仫佬、壮、汉、苗、瑶、侗等12个民族,其中仫佬族人口有11.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31.3%,占全国仫佬族总人口80%,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罗城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技术学校l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初级中学15所,完全小学114所,教学点91个。在校高中生4012人,中职生1435人,初中生11786人,小学生24068人,幼儿、学前生5576人。高中教职工265人,初中教职工869人,小学教职工1907人。全县共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1所,行政村成人文化技术分校125所。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罗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长期的扶贫工作中,罗城县委、人民政府领导深刻地认识到,经济要发展,教育需先行。因此,罗城把发展教育当成一项战略工程、民心工程来抓。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罗城教育事业蒸蒸日上。十年来,罗城的高考成绩喜人,罗城高中每年高考考上重点线人数均超过100人。1998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通过了国家级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同年被评为全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先进县;1999年,广西实施“义教工程”现场会在罗城成功召开;2001年,罗城代表广西接受国家对实施“义教工程”项目的评估并顺利通过验收;2002年,罗城通过了教育部、中央电教馆对李嘉诚远程教育网络工程项目实施的评估验收;2004年6月,罗城普及实验教学通过了自治区验收,全区“普九”评估现场会在罗城成功召开;2007年6月,罗城“两基”攻坚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两基”高标准、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1998年以来,罗城致力于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先后新建教学楼236幢,维修校舍14.4779万平方米。目前,小学生均校舍面积达6.31平方米,初中生均校舍面积达7.86平方米,两项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还投入2890万元新建和改建中小学仪器室、实验室等各种功能室,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全县所有完全小学和初中的各种功能室及仪器配备都达到国家“两基”验收标准。另外,建有图书室、阅览室292间,购置图书70多万册,生均达20.20册,实现了义务教育办学水平由“普及型”向“提高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达标型”向“优质型”的转变。初中阶段入学率达103.71%,小学阶段入学率达99.92%,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9.8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8.98%。

高中教育发展迅速。打破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瓶颈是罗城教育“十32"期间的主攻目标。2000年起,罗城就着力进行高中标准化建设,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教学、办公、实验、学生公寓大楼10多栋。同时,罗城又在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做起了文章,谋求新的突破,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县高中阶段入学率达75%以上。2008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本科上线957人,高考质量连续十年位居河池市前列,为辉煌的罗城教育描上了浓重的一笔。近10年来,罗城累计为国家建设输送大学本科以上人才5000多人,先后有14名学子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是提升县域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罗城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按照“借外力发展,靠市场运作,联名校树牌”的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先后与区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建立用工协议,开展“订单式”培训,毕业生就业率达100%,遍布全国50多个大中型企业,打造了“罗城技工”的知名品牌。同时,充分发挥县职教中心的龙头作用,不断加大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的力度,年均培训城镇居民和农村青年5万人次,有力地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蓬勃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的办学水平是实现县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近年来,罗城县坚持“科学预测,超前规划,合理布局,高标准建设”的工作思路,以学前标准化建设为基础,以学前“普三”教育为重点,以幼教师资培训为途径,大力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学前教育办学层次和水平。全县共有幼儿园18所,城区学前儿童入园率达90%,乡镇学前儿童入园率达80%,农村学前儿童入园率达35%。

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这是罗城走教育现代化之路的一条执着理念。自2001年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来,罗城投入了1600多万元资金,为38所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为162所学校配备了远程教育模式二设备,添置了162套卫星接收设备,有162所学校建立了卫星电视教学收视点;为全县15所初中配备了模式三设备,并建微机网络教室16间,投影教室16间;小学建微机网络教室10间,多媒体教室9间;添置了计算机1600多台,在3所学校共36个班实施了“班班通”工程。2002年,罗城教育网开通,全县所有乡镇中心小学、县城3所小学和中学都开通了宽带网,师生可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教育信息和学习资料,同时,还建立了“罗城教育网站”,实现了学校管理、教师办公、学生学习的网络化。2009年,罗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顺利通过自治区验收。

经过6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的风雨兼程,罗城教育已从当初的稀疏小树长成了今日的葱茏树林。在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发展的今天,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战略中,罗城教育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编雷靖)

猜你喜欢

全县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
教育教学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