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年轻教师是民办学校的立足之本

2009-05-14叶琴珍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教研组

叶琴珍

近年来,国家对公立学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先后减免了学杂费和住宿费,部分原来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学生,开始转入公立学校就读。民办学校的发展面临着新形势的严峻挑战。那么,民办学校如何应对危机的冲击?笔者认为,民办学校要想办出质量和特色,得到社会认可,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切实做好年轻教师的培养与稳定工作,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校的品牌度和美誉度。

一、民办学校教师队伍的现状

民办学校普遍存在“师难求,也难留”的尴尬问题。由于民办学校无教师编制,对教师采用的是招聘方式,无法完全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因而,民办学校的教师相当于合同工,许多教师是抱着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的态度投身到民办学校的,往往存在着打工心态、过客心态、无奈心态、利益心态,对学校缺少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工作时首先考虑的是待遇而不是奉献问题,一旦发现有更好的学校或单位,就会立即跳槽,不能真正做到扎根学校,与学校同创业共发展。据调查,能够在同一所民办学校里连续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数量较少。而作为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往往希望教师在短期内出工作成果,无法给教师足够的成长时间和空间,一旦发现教师工作不尽人意,就会考虑调整和更换。因此,学校与教师之间无形中存在互不信任的关系,“师难求、也难留”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目前,民办学校中的教师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从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看:5年以下教龄的年轻教师,为二级教师,占学校教师总数的60%以上;10-15年教龄的中年教师,为一级或高级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15%-20%,以停薪留职者居多;30年以上教龄的老年教师,为高级教师或特级教师,约占学校教师总数的15%-20%,基本上为退休教师。从这三个教师群体的稳定性来看,中老年教师稳定系数较低。中年教师,他们一般年龄在35-40岁左右,多数是停薪留职者。他们年富力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是民办学校最迫切需要的教师,也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但这些教师,常常脚踏两船,实际上是最不稳定的教师。因为他们人到中年,内心想求安稳,到民办学校工作相当于搞兼职,一旦原单位有一点风吹草动(例如裁员、加薪等),就会立即折回到原单位。老年退休教师,他们原来常年在公立学校工作,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受聘于民办学校,旨在发挥余热。民办学校看重的也是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知名度,所以不惜花高薪聘请,希望他们能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但民办学校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学生的来源特点,与公立学校出入很大,往往使这些老年教师身心俱疲,倍感力不从心,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工作环境,最终选择离开。

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是教学质量,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事实证明,民办学校由于自身的特殊性,要想长足发展,最好的办法还是大力培养年轻教师,使之早日成为学校的中流砥柱。

二、民办学校年轻教师队伍的培养途径

(一)构建学校主流价值观,引导年轻教师形成统一的思想和行为。

年轻教师都属于80后,缺少教育教学和社会经验,与中、老年教师相比,他们富有闯劲和个性,敢想敢做,可塑性很强,但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吃苦精神和耐挫力不足,缺少信念,好高骛远,不能潜心钻研,扎根工作,遇到困难后,又会出现消极对待和逃避的心态。民办学校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必须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为,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校的工作效益。

要培养年轻教师,就要加强学校主流文化的建设,形成主流价值观,引领年轻教师早日融入学校的主流文化之中,使之认可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但归结起来,民办学校主流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应包括“爱校、爱生、敬业、服从”,其中“爱校”与“服从"SL是核心中的核心。所谓“爱校”,就是尊重学校的发展现状,认可学校的管理模式,对学校的发展充满信心,乐意为学校服务,自觉维护学校的利益,宣传学校师生的优点。所谓“服从”,就是乐于接受学校的工作安排,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主动融入到学校的主流文化之中,不断调整自己适应学校环境的变化。民办学校教师对学校缺少认同感、归属感的问题,其实是“爱校”与“服从”价值观不强的问题。所以,民办学校在培养和考核年轻教师时,“爱校”与“服从”应该成为重要的标准。对不热爱学校、不愿意为学校服务、不服从学校工作安排、一味指责学校过失的年轻教师,应予以教育,甚至更换。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加强执行力,使教师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积极主动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加强校本培训,转变年轻教师的工作态度。积累工作经验。

年轻教师普遍存在缺少经验、工作压力大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学校就应对其进行校本培训,给予专业指导,从转变他们的工作态度人手,从而提高其工作技能。校本培训可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岗前培训,帮助教师了解学校。民办学校的工作性质、管理模式、培养目标与公立学校差别较大。在年轻教师上岗前,学校就应引导教师学习中国民办教育的历史、本学校的发展史、校园文化和规章制度等,帮助教师尽快融入到学校主流文化中,这样,教师上岗时就能较快适应工作环境,不至于临事而迷、手忙脚乱。第二,专家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可以通过请教育专家到学校做讲座,或将教师送出去参加学术研讨会、比赛观摩等方式进行通识培训。这些培训,可以拓宽年轻教师的视野,增强他们主动学习和研究的意识,从而转变他们的教学态度,提高教学技能。第三,专题培训,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的难题。这是最有针对性、最持久的、也最有效果的培训方式,一般由学校领导层在校内定期举行。年轻教师最需要的是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指导。通过专题培训,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使他们树立工作信心,逐渐从模仿、借鉴过渡到创新、形成特色。例如,引导教师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之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调节心态,提高耐挫力;对教师进行班主任工作方法的学习与探讨,包括与家长沟通的艺术、与学生沟通的艺术、开家长会的艺术、班级管理的艺术等方面,使每个教师都具备班主任的管理能力。

(三)加强学科组建设,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科组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氛围、研究意识、研究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也影响到学校整体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加强学科组的建设,带动年轻教师提高专业发展水平,首先,要培养得力的教研组长。学科组建设的关键在于教研组长。学科组教学教研力量的强弱,与教研组长的工作态度、能力有很大关系。所以,要选拔有钻研精神、沟通协调能力强、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引领学科组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和学科的科研工作,营造和谐的学科组氛围。其次,要对学科组的常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学校应定期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包括教案、作业评改、教学反思、考试质量分析、论文写作、上研究课等,作为绩效工资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促使教师不断钻研教学,提高教学水平。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做到“六个一”,即每一学期读一本学科专著、写一篇教学反思、写一篇优秀教案、上一节校内公开课、命一份考试题、参与一个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评先评优的硬性指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如年轻教师基本功比赛、优质课比赛、演讲比赛、黑板字比赛、才艺展示比赛等,使年轻教师获得各种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体验到工作成就感。

(四)关注教师的需求,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民办学校的教师之所以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归根结底,是因为存在后顾之忧,感到在民办学校中自身发展的空间不足。民办学校应体现人文关怀,认真考虑教师的需要,尽其所能,使教师能获得与公立学校教师相近的待遇和福利。如送年轻教师到校外参观、学习,为教师评定职称创造条件;解决教师的生活困难;开展丰富的文娱、体育活动。通过“待遇留人、发展留人、感情留人”,促使年轻教师安居乐业、为校服务。

(责编马超勤)

猜你喜欢

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教研组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全国近两成学生在民办学校就读
广西:民办校可由营利性转非营利性
贵港市在全区率先成立民办学校党委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The State Schools and Private Schools in the UK英国的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