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天我们怎样做教师(上)

2009-05-14杨超有

广西教育·B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智慧教育教师

杨超有

1979年我国著名诗人赵朴初给北戴河全国优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赠了一首《金缕曲》:“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伍眼前便是。历尽艰难曾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这首词写出了教师的艰辛与光荣,写出了教师的奉献与伟绩。

在教师的教育下,幼稚无知的顽童可以成为震惊四海的大文豪,纤细瘦弱的孺子可以成为驰骋疆场的将军。文学家、宇航员、发明家均都受师之育,政治家、思想家、工业家、企业家无不承师之慧。

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和期待的今天,教师问题日渐受到重视,因为正如党的十六大代表、上海市嘉定区普通小学校长汤雁所说的:一所学校的“先进生产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在众多的教育问题中,尤为受到关注的是教师个体的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

中外自古以来,被称之为“师”的人可分为六个层次:

巫师——在今天看来,就是惑人耳目、愚弄人的人,就是造孽的人;

庸师——“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的最严重的罪孽。”这是对这种人的行为最为恰当的评价;

教书匠——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的本职,但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学到的不一定是有效知识,有些是无效知识;从教的角度来看,教师传授的可能是假知,而不是真知;

能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名师——善于触动学生的灵魂,启迪学生的智慧;

大师——以大智大慧去点化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发展。

今天的教师则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大教师——指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教育大师;

好教师——德才兼备、教书育人的教育专职人员;

教书匠——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的人;

以教谋生者——充其量是雇员的“教师”;

因教误人者——既无学又无德的“伪教师”。

教育专家劳凯声指出:教师要与时俱进。成为一名“大教师”是每个教师的理想,当然,首先至少要成为一名“好教师”。这里就与大家讨论两个问题:好教师的素养和如何成为好教师。

一、好教师的四大素养

教师的素养包含许多方面的内容,从哲学向度来看,包含“知”和“觉”;从政治向度来看,包含“忠”和“义”;从心理向度来看,包含“智商”和“情商”;从文化向度来看,包含“科学”和“人文”;从教育向度来看,包含“教育思想”(是否知道怎样去教)、“专业精神”(是否愿意投身教育)、“教育智慧”(能否教好)和“专业人格”(是否具有优秀教师的人格)。

这里我们主要从教育向度来讨论好教师的素养。

(一)教育思想——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

教育思想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它是人在某个时代的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的认识和看法,即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

教育观念(即各种教育观点)叉包括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专业化的教师观,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多元开放的德育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观和质量观等。对不同的人来说这些观念既可能是系统的、完整的,也可能是零散的、局部的,但只要是反映对教育的认识和看法,都可以称为教育观念。

教育理论是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

下面着重谈谈教学观和学生观。

1当代教学观的变革趋势。

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当代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相比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化:

(1)从重教师向重学生转变。即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为了学生。

(2)从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达到不教。

(3)从重知识向重能力转变。知识需要更新,能力更加重要。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4)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调师生、生生的对话、合作与交流。

(5)从重认知向重发展转变。发展是根本,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6)从重继承向重创新转变。创新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2当代教师观的变革趋势。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当代教师观认为,教师应该是:

(1)学习者和学者——教师不应该只有一桶水,应该智如泉涌,是一条流动不息的小河,为此,教师要终身学习。

(2)知识的传授者——传授知识是教师专门的职责,所以教师应该闻道在先,术有专功。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5)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应为人师表,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6)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这样师生才能心理相容,相互信赖,相互接纳,产生情感共鸣。

3当代学生观。

学生是什么样的人?当代学生观认为,学生应该是:

(1)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应以读书为主,即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有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发展中的人——学生的发展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均衡性和差异性,有向师性、模仿性和可塑性。

(二)教育智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凭借

教师要完成教书育人的神圣任务,必须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不是靠一两天的努力就可以得来的,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而获得的。它是知识与能力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凭借。

教育智慧分内容类智慧(学科专业素养)和方法类智慧(教育专业素养)。

内容类智慧:对知识能做到“懂、透、化”。论述深刻,一针见血,入木三分,或深入浅出,或深入深出,或浅入浅出,或浅入深出;观点独到,有首创性和独创性;讲授时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

方法类智慧:教学富有启发性,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富有独特性,因材施教,别具特色,吸引学生;富有教育机智,课堂上能审时度势,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保证教学有序有效。

(三)专业精神——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

教师的专业精神包括敬业精神(乐业、勤业、创业、献业),人文精神(人道、人本),科学精神(客观、探究、批判)和人本精神(童年意识、学生意识、生命意

识)。良好的专业精神是教师非常重要的修养,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所以教师必须敬业爱岗,尊重科学,追求科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四)专业人格——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根本依托

教师的专业人格包括良好的个性修养(友善的态度、广泛的兴趣、良好的仪表)和高尚的道德品格(诚实正直、善良宽容、公正严格)。

好教师的素养具体表现于各个方面。美国《时代》周刊曾刊登保罗·韦地博士收集9万名学生关于他们心中喜欢怎样的教师的想法后,归纳出的“好教师”的12种品质:

1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帮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公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帮助我去认识自己,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己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念完我的课本,竟然没有察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美国教育有关部门列出了优秀教师行为守则26条:

1记住学生的姓名。

2记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导员联系。

3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4认真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

5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理解教学意图,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且应抄在黑板上。

6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

7教室内应有良好的教学气氛。教师应衣着整洁,上课前应在门口迎候学生,制止他们喧哗嬉闹。

8课前应充分准备,以防不测。

9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把学校规章张贴在教室内,并解释说明,让学生知道学校规章。

10步调一致。对同一错误行为,采取今天从严、明天应付的态度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厌恶反感。

11勿使用不能实施的威胁语言,否则将会言而无效。

12不能因少数学生不轨而责怪全班。

13不要发火。在忍耐不住时可让学生离开教室,待到心平气和时再让他们进来上课。教师应掌握一些基本原则,不能在家长面前说的话也决不能在学生面前讲。

14在大庭广众下让学生丢脸,并不是成功的教育形式。

15有规律地为班上做些好事。协助布置教室,充分利用广告栏来传达信息。注意听取学生的不同反映,但应有主见,不随大流。

16要求学生尊敬老师,教师也需以礼相待。

17不要与学生过分亲热,但态度要友好,记住自己的目的是尊重,而不是过分随便。

18切勿使学习成为学生的精神负担。

19大胆使用电话,这是对付调皮学生和奖励优秀学生的有效手段,欢迎学生家长与教师保持联系。

20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如有偏差,应敢于承认错误,你将得到的是尊敬,而不是其他。

21避免与学生公开争论,应个别交换意见。

22与学生广泛接触,互相交谈。

23避免过问或了解学生的每个细节。

24应保持精神抖擞,教师的任何举止都会影响学生的行为。

25多动脑筋,少用武力。

26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与行政部门保持联系,当你智尽力竭时,会得到行政部门的帮助。

这些都可以供我们借鉴、学习和参考。(待续)

(责编王学军)

猜你喜欢

智慧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