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语文欣赏教学初探

2009-05-13霍卫书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09年11期
关键词:格调意境背景

语文教学中的欣赏教学,学生因听不出什么新意而觉得没意思。这都要求教师步步引导,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创造性地去探索文学的奥秘,使他们能积极投入,听出味道,欣赏出趣味来。新课改下,笔者对欣赏教学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一切纯艺术都有诗的特质,它们的欣赏也必然相通。所以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特别是诗歌和散文时,可以引进绘画的欣赏因素,从而更加直观、形象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苏轼《赤壁赋》第一段充满诗情画意。传统教学在欣赏时,单纯的讲解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绪,未免生硬。笔者告诉同学们,我们在欣赏一幅绘画作品时,会想到画面的背景、主题、格调。如果把这段有意境的描写当作一幅绘画作品来欣赏,画面的背景、主题、格调分别是什么。同学们兴致很高,开始用心思考,积极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实际上在脑海里开始勾画出一幅山水人物画。讨论结果,背景:清风、明月、一望无际的长江水、江面上白茫茫水气。主体: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举酒诵诗。格调:欢快。(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通过讨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散文的意境,理解苏子与客投身大自然怀抱,尽情享受山光水色之美的思想感情,为感悟下文情绪的改变做了一个很好的引导。

王羲之《兰亭集序》第一段也可采用这样欣赏方法。兰亭集会的盛况是艺术家们创作的一个很好的素材。此段描写文笔流畅,形象生动,意境鲜明。在欣赏时,首先让学生利用想象,初步感受文章的情绪,是热烈奔放的还是抒情优美的,是欢快喜悦的还是缓慢忧伤的。再通过对文章背景、主体、节奏、风格等的介绍,让学生对欣赏内容有大致了解。讨论结果,画面背景:天气晴朗,和风吹拂,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主体:群贤在曲水边,流觞、喝酒、做诗。格调:欢快。通过这样赏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魏晋士人超然物外、潇洒淡远的情怀。

以上例子是对两段有意境的散文欣赏。当然诗歌欣赏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以活泼壮丽秋景,抒发了诗人强烈革命精神。上下两片可以看成两幅独立的画面。在这里,仅分析上片湘江寒秋图。背景:连绵群山、重叠树林、碧绿清澈的秋水、水中轻快畅游的鱼儿、无数竞相行驶的船只、天空展翅高飞的雄鹰。主体:诗人独立橘子洲头,远望辽阔的江天。格调:欢快激昂。通过直观、形象的分析,同学们感悟到作者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中,把读者带到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通过高大、辽阔、巍峨、宏伟、壮丽景象,诗人拥有博大胸怀、关心国家命运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

笔者告诉同学,课下有兴趣可以把文学作品中的描写作为绘画素材来创作。这样欣赏调动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让学生领会了作品意境、思想情感、人物魅力。

语文教学贵在学生参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习方式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上首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并且要富有启发性、挑战性,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使学生调动已有知识,进行思辨、讨论,展开探究活动,实现能力迁移,思维再造,从而形成新的知识,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课本像《归去来兮辞》《故都的秋》《滕王阁序》部分段落,诗歌《山居秋暝》《登高》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欣赏。希望大家尝试。

(霍卫书 河北省内丘县内丘一中054200)

猜你喜欢

格调意境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一盏台灯如何提升格调?FLOW LAMP阐释何为极简与优雅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法式新格调
运动,是一种格调